教育孩子时总是控制不住情绪,打了孩子事后很后悔,应该怎么样才好?

如题所述

  我们都知道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来讲也至关重要,包括家长的脾气和情绪。虽弱说一顿打骂可以让家长的怒气暂时平息,但无法从根源上去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此举仍然不能让孩子正视自己的错误,或者说不能让孩子知道错在了哪里。那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家长的责骂和教训还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相信家长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
  比方讲有些孩子考试没考好,就会撒谎瞒报,家长遇到这样的情况先不要急于去批评孩子,而是应该帮助孩子分析没考好是出于哪些原因,所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时的成败不能说明什么,下次吃一堑长一智考好就是了。如果经常这么和孩子去说,孩子又怎么还能瞒报成绩呢?因为爸爸妈妈的科学教育方式和爱的力量,孩子下回会更加努力用功。
  又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家里的茶杯,家长言道“真是个败家子,家里买什么摔什么”,这样去说想想孩子能不委屈吗,毕竟孩子也不是故意的。
  相比去责骂孩子,家长这时候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碎了一个杯子不要紧,看看小手是否被玻璃碎片划伤,抚慰完孩子的情绪之后,可以问一下孩子杯子是怎么摔碎的,孩子如果说“看妈妈一直在忙,想给妈妈倒杯水喝”。听见这话,相信您会明白,理解孩子的对你的爱不比什么都欣慰吗。
  教育孩子虽然重要又辛苦,但是看着孩子们慢慢长大,家长们是不是会觉得自己的付出也是值得的。孩子的成长是需要通过家庭和社会慢慢磨练的,作为家长的我们也在这个过程里不断地磨练自己的耐心,和孩子多建立良好的沟通和理解,才是重中之重。
以上就是笔者对于“教育孩子时总是控制不住情绪,打了孩子事后很后悔,应该怎么样才好?”的观点和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笔者期待与您的更多交流~
回见了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2
建议收听喜马拉雅FM李玫瑾老师《儿童教育》。
在明朝,有一个人叫罗洪先,他特别有才华,二十多岁就高中状元,他为人正直,因看到官场黑暗腐败,感念人生之无常,于是辞官隐居,断然出家,世称“状元和尚”。他出家后,假装愚钝,甘心承担最苦的杂役,劈柴挑水无所不做,以此来磨练自己的心性十三年之久。
他出家前原有妻室,并育有一子,此时儿子已经长大也高中状元,父子都中状元,是很不容易的。一时传为佳话,此时妻儿很相信他,无奈他出家后音信全无,无从寻找。
可能是亲人的思念真切的缘故吧,有一天状元和尚忽然起了回家探亲的念头,于是返回家乡。到了儿子的状元府邸门前,仆人以为是和尚化缘的,便入室禀告夫人,夫人生性善良,让仆人施米一斗;状元和尚未接受,希望求见主人。仆人认为和尚贪心,又报夫人;夫人又让仆人施钱一贯。状元和尚还是不收,即索纸笔,题诗一首:“斗米千钱我不收,十三年返故乡游。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仆人将诗稿入呈夫人;夫人见后惊讶万分,急带跑出门外,但和尚已经离去。夫人即刻派人四处寻找,再也不见人影。
这首诗非常适合现在的很多家庭,一家人都为了孩子而奔波,年轻时说:等孩子和大了就轻松了。等孩子长大了,又操心孩子的孩子,没有轻松的时候。
每个家庭都在付出所有去培养下一代,可是下一代却不尽相同。除了与家庭的贫富、文化等有关系之外,也是这个孩子本身的福报够不够的问题。所以父母不仅仅是为孩子的将来付出努力,同时更重要的是为孩子积攒福报,这样才是解决了源头问题。孩子本身能够明白善有善报,多做善事,也会带来善果。如果能够有缘份修习佛法,将会给人的一生带来莫大的助益!
现在比较流行办“满月洒”、“成人酒”、“圆锁宴”等等,有条件的一请就是几十桌,满桌子的生命,要为了孩子的这个生日宴会而丢失生命,此时你觉得这笔命债是算在谁头上的呢?做为父母,要明白如何为孩子积攒福报,如何是为孩子好?这也需要理智的去学习,去思考。
儿孙自有儿孙福,天下的父母还是要为孩子尽量多积攒福报,做有善因之事!
假设这个人,福报只有十万,如果父母从小就疼他,给他好吃好喝,靠钱买学校给他读书。大学毕业前,他已经花了十万。
那他毕业后,去赚钱就很辛苦。因为福报从小就花完,很可怜。所以大学生给小学生打工,老板很多都是没有文化的,但不能瞧不起他们。他们有福报。没有文化不会饿死,没有福报那就衣食都不能丰足。
教育孩子上,不要给他花太多的钱。花的是你的钱,损的是他的福报。很多人小时候很风光,到了长大了,就可怜了。把福报风光掉了。古人讲,要培养老来福报,年轻不要享受福报,把老年的福报都拿来享受。
教育孩子,要懂得寻根。孝顺好父母了,孩子自然听话。顶撞父母,以后孩子就顶撞你。
宇宙规律中,很多都不能代替。小孩的福报损了,他得自己去慢慢培,你没有办法代替的。越是关心孩子,这个孩子以后就很难有出息,太关心了,关心到了牵挂,把他的福报都损了。他以后就要在艰苦中好好培福报了。

那福田中,长辈前辈都是我们的福田。我们要恭敬长辈和前辈,以后我们当了长辈,后人才会恭敬你。

我们要照顾长辈,胜过照顾晚辈。现在人,都关心孩子胜过关心父母,以后孩子长大了,他生孩子了,也是关心孩子胜过关心你。
古人讲的,不要留钱给孩子,孩子有出息,他能自力更生。孩子没有出息,你留钱给他,他容易败坏。
那要留什么呢,留阴德,我们好好做善事,言传身教,儿孙自然得福报。把钱存在阴德的银行,是最好的,福荫后代。
见过许多人行善积德,吃斋念佛,后代都很好。弘一大师的父亲被当地称为李善人,虚云和尚的父亲也被称为萧善人。
有福德的人,自然能感召有福德的子孙。天道是公平的,古人讲的,富不过三代,意思是德行不好,不可能一直富贵下去。富人会变成穷人。那穷人慢慢努力,德行好了,福报上来了,就变成了富人了。这就是因果规律,能量的守恒。

富人都喜欢给孩子花很多钱,提供很好的教育。世间的教育虽然也很好。但最好的教育,还是福德的教育。
给孩子福德教育,甚过知识和技术的教育。
让孩子受苦,让他在逆境中成长,将来才能顶天立地,父母真想为孩子积福报,有多余的钱,拿去布施做善事,积累阴德,
许多人留了许多钱给孩子,都给孩子败坏了,让孩子娇生惯养,结果孩子就不听话。要让孩子受些苦,是为他积福报,是好事!
让孩子积累福报的方法
父母是根,儿孙是枝叶。父母不受孝顺供养,则根断树枯;父母受孝顺供养,则枝繁叶茂,子孙福厚,源远流长。
佛陀告诉大家,修世间法(工作、考试、财富、姻缘、人缘、地位、身材高等等做人的福禄寿喜康),要从孝顺供养父母师长里修。
我们的供养一定不要集中在下一代,一定要放在上一代。眼睛放在上一代,下一代一定有大福气。眼睛放在下一代,下一代不会有福气。如果我们能够从小孩子出生开始,就孝顺我们自己的父母,每天都让小孩子看到并且学习— 那么小孩子将来福气会非常大。
反过来,如果我们把眼睛放在下一代,不管不顾上一代,薄我们的父母,厚我们的小孩,那么小孩的福气是很差的。这样也会造成一个后果,就是将来小孩做了父母,也不管不顾我们,只关心宠爱他的孩子。我们可以观察任何香港富豪的小孩子,对待父母祖上的态度——毕恭毕敬,不抵触顶撞半句。这是积累大福分。怀孕起就示范小孩孝顺父母,小孩的福气会很大。
任何时候都要记住:把自己压得低,是真正的尊贵,将来也一定会得到尊贵的果报—压低自己才能像大海一样把自己放在低地势,汇聚百川福德智慧。
其他还有过生日初一十五帮助孩子放生,用孩子压岁钱做善事,印经书,多引导孩子自己去做,平时路边小虫子要爱护,吃饭饮食服装要节约,身口意都要善,多去孝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长辈,总的来说做好弟子规,我们父母要身体力行哦,随缘做善事,阿弥陀佛。
第2个回答  2021-04-12
教育是一门艺术,要有方法和技巧。首先要有计划和目的,其次要想好自己本次教育会达到什么水平,教育孩子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完成的,而是循序渐进一点点的教育。
如果在教育孩子时,双方之间有了矛盾和冲突,有了打孩子的想法和举止,就是你教育的失败。就说明你的功课做得不够,对自己的孩子了解不够,不知道自己孩子目前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你可以提前观察,还可以旁敲侧击了解孩子的一些情况。不要一听到孩子的不好你就开始疾风暴雨的教育。其实有时装作不知道也是教育,因为孩子也知道知错就改。如果屡教不改的话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但是也要适度。
第3个回答  2021-04-12
我之前也是这种情况,道理都懂但是就是做不到,每次训斥孩子过后,会感到很自责。一直寻思这是什么原因,是哪些地方做不好。后面在朋友建议下我去学习了心和的智慧父母课程,课堂上孙键老师讲了很多关于父母与孩子的多重关系内容,也有分析到像我这种情况。我开始明白,因为小时候,我自己就是从这样的环境长大,对待孩子的方式也因此延续下来,并不是故意而为之,而是从童年累积而来。
找到了原因,老师开始建议我,在情绪已经上来还没有爆发的时候,先深呼吸10次,同时问自己,吼孩子有用吗?或者换人照看,自己先短暂离开一下,问问自己,我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还继续用这样的方式教育下一代么?
现在的话,当感觉到情绪要上来的时候,我会告诉孩子 妈妈现在很生气,妈妈需要出去冷静以下。等情绪平复了一些,再回到孩子身边,和孩子继续沟通交流,说一下刚刚是有哪些地方令妈妈非常生气。为什么要这样做,了解一下孩子的想法。现在与孩子的沟通会好一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4-12
嗯,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困惑,我脾气很暴躁,然后儿子像我一样倔,在教育他的时候就跟我反着来,看到他这样态度我的情绪就更加上来了,根本没法好好交流。
后面我参加了心和《智慧父母》课堂,课上孙键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一个观点:很多父母都把自己的权威看得很重,从不去了解孩子的想法。一心望子成龙,却不能与孩子很好地沟通,忽略孩子本身的想法,一厢情愿地向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父母面对这样的结果,不仅没有认识到自己教子方式的失误,反而对孩子施以更严重的惩罚,最终导致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僵,孩子犯的错误也越来越多。
我觉得很有道理,回去后便尝试与儿子好好谈一下,一开始他也是不愿意跟我聊,后面会有一点点话说,在交谈中我更多地是倾听,引导孩子说出他内心的想法,最后我才表达观点,孩子也比之前更加愿意接受我的建议。
所以我的建议是你可以尝试学会和孩子做朋友,多听听孩子的声音,了解他的想法。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