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和学渣之间差了什么

如题所述

1.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同时面对的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老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3.专心上课的习惯  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4.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即迷惘,殆即疑惑。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所言之书,是专指《尚书》,今天可以理解为:对书本知识不可以全信,而应该批判地吸收。清代学者王夫之说:"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这都是在强调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重要性。

5.善于提问的习惯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6.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7.独立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做作业的同时也时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学的作业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书面的,二是看书思考或实践操作的。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有的学生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的态度,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简单的是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严重的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
8.仔细审题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作业,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的能力。
9.练后反思的习惯
  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第一,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第二,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第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第四,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第五,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10.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

  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对记忆性知识的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需多,但是反复的遍数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归纳。

  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11.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12.客观评价的习惯
  学生应养成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正确对待考试分数的好习惯。若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是一种健康心理的体现。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除了学习习惯,学霸们一直在玩却能轻轻松松就能考得好成绩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通常从以下几个方向观测学习这件事: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和学习环境,看看这些方面都是怎么影响到学习的。学习动机学习不好,我们先看学生自己是不是没有学习意愿。愿意学才可能学得好,道理是这样,但是学生怎么才能有学习意愿呢?没有学习意愿可能是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找到成就感、来自父母的学习压力过大、老师讲课不好都可能是原因。解决成就感的方式往往是先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效果,积累小成就感。学习内容跟前面说到的正好相关,学生如果很努力很认真的学习却还是学不会,我们就要看看是不是学习的内容不合适。过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不易掌握,过易的内容又降低了学习效率。有的家长会觉得报班就要给学生报最难的,才能“提”着学生往前走,这不正好符合“拔苗助长”这个成语么。学习就跟买鞋一样,不能因为价钱一样就买大号的,要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存在问题?有的同学学数学公式时不去尝试推导和理解,只一味死记硬背,或者干脆也不背下来,平时做题就翻手册,考试的时候就翻白眼。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学数学就需要通过不断做题来熟练掌握各种解题技巧和思考方式,而有的同学恰恰最怕做题,总试图找不做题的学习方法,最终碰壁。学生学习时,有没有好的预习、有没有及时的复习、有没有认真总结错题?这些地方都体现了学生之间不同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学习最终要体现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才算有效果。简单的说,成绩要提升。想让学习有意思,最好是通过老师认真的备课、贴心的提问、细致的引导、清晰的逻辑,让学生感受到掌握知识本身的乐趣,既达到了学习效果,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哗众取宠去营造所谓的课堂“气氛”,却徘徊于真正的教学之外,不能算是有意义的课堂。一般来说,家长和学生会通过考试分数来关注学习效果,但是考试是一种规模大、频率低的检验方式。平时每次上完课,就马上回忆一下自己学过的知识、重温一下题目,这都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多方面的,就像“孟母三迁”,家长都会努力给自己的孩子争取最好的学校和班级,这是学校环境。学习环境还包括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而这其中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其实是家庭环境。最简单的说,家庭相处是否和谐,孩子很难在父母吵架的时候安心看书。更重要的,父母是否能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学习榜样。父母整天看电视打牌,却要求孩子闷头看书,孩子一定有抵触情绪。父母是否能传递正能量、鼓励提问和思考、愿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社交能力,都是一种家庭教育环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4
对学习的兴趣和坚持力度,以及专注度
其实,智商和天赋方面相差的很少,甚至有的学渣智商很高,天赋也好,只是没有把心思用在学习上而已,一旦愿意学习,用心学习的话,成绩也可以提升很快的。
第2个回答  2021-01-14
差的太多了。差的是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第3个回答  2021-01-14
差了学习自觉性和学习的天赋。在同等教育条件下,为什么有学霸和学渣,就是因为一个愿意学习,一个不愿意学习。一个记忆力和悟性都好,另一个都差。
第4个回答  2021-01-14
在每个学校都有学霸和学渣。学霸每天在上课的时候都是认真听讲。如果有没听懂的问题,马上和老师请教学习。并且会做笔记。然后在自习课的时候,反复演算并牢记心中,这样把难学的东西解决了,以后考试肯定名列前茅。学渣就不一样啦。老师上课他不好好听讲。下课以后还要和那些成绩不好的人混在一起。搞一些小动作。都有严重的学渣。还带有流氓习气欺负男女同学。结果在考试的时候学习成绩一败涂地。气得老师都不想理他,这就是学霸和学渣的区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