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洞庭湖的诗句

如题所述

有关洞庭湖的古诗句 唐宋时期洞庭湖水域向西拓展,达到方圆七八百里,而且是洞庭湖最深的时期,\'八百里 洞庭\'开始频频出现于这一时期的诗文中,如唐僧可朋的\'周极八百里,凝眸望则劳\';宋 梅尧臣的\'风帆满目八百里,人从岳阳梦上看\',等等。

� 洞庭湖的潋滟澄波和壮丽景色、恢宏气势,激发起诗人的无限诗情。唐代张说诗曰?quot;平 湖 一望水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唐代著名山水诗人孟 浩然诗曰:\'洞庭秋正阔,余欲泛归船。莫辨荆吴地,惟余水共天\'。唐代最伟大的两位诗 人李白和杜甫均有描绘洞庭湖的名句千古传诵。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诗曰:\'清晨登巴 陵,周览无不极。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山青灭远树,水绿 无寒烟。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风清长沙浦,霜空云梦田。…\'杜甫形容浩渺洞庭为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白居易的\'猿攀树立蹄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元稹的\' 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宋朝词人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 庭》极得后世赞赏:\'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正因为湖水幽深莫 测,浩浩无涯,使人们产生了奇妙的幻觉和神奇的想象。唐人李朝威在他的《柳毅传》中, 便将洞庭湖描绘成\'白璧为柱,青玉为墙\',\'台阁相向,千门千户,奇草珍木,无所不有 \'的洞庭龙宫。在我国所有的著名湖泊中,有关洞庭湖的名人名句最多,现摘录一些: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雍陶《题君山》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韩愈《登岳阳楼》
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范仲淹《岳阳楼记》。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湖光秋月两相合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 刘禹锡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短信搜索 本类...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杜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18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古诗词简析: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洞庭湖的湖光与秋天的月光相融和,

水面风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的山山水水一片翠绿,

好似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田螺。

=========================================================

题外话:

白银盘里一青螺

君山银针:首页 | 图片 | 君山银针论坛 | 全部 [收藏]

在八百里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中,有一晶莹剔透的小岛。远望如横黛,近看似青螺,临空俯视,又像合抱的太极图。它,就是充满神话的君山。唐代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雍陶的《题君山》“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都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了君山的独特风貌。

君山,古称湘山,又名洞庭山。关于它的来历,曾有这样一段神话:一位名叫麻姑的仙人,是她运用神力把原在昆仑山上的一块巨石,吹落到洞庭湖的。唐代程贺的《君山》诗:“曾游方外见麻姑,说到君山此本无。云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据《湖广志》记载,君山的来历出于山上的二妃墓。上古时舜帝南巡,死于苍梧,即今天湘南九嶷山。他的两个妃子是他的前任尧帝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她们追寻舜帝,赶到洞庭山,闻帝已死,抱山竹恸哭。泪洒山竹,斑斑点点,遂成今日山上之斑竹。二妃幽怨至死,葬于洞庭山。二妃又名君妃,故洞庭山又名君山。
洞庭湖,冬春多雾,夏秋多云。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时而日星隐约,山岳潜形;时而浩月千里,浮光耀金。这给湖中君山凭添了许多神秘色彩。《拾遗记》载:“洞庭山浮于水上,其下有金堂百间,玉女居之,四时金石丝竹之音,彻于山顶”。又传说这洞庭山与太湖中的洞庭山,两山之间,虽是千里迢迢,却有“石穴潜通”,真可谓“乾坤吴楚双开眼”。这些美丽的神话和传说,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啊!难怪道家把君山列为“天下第十一福地”哩!自称“功过三皇,德高五帝”的秦始皇,也不辞劳苦,跋涉万里,巡游君山。他在这里曾遭暴风惊涛,以为是湘君之神故意阻拦,一怒之下,“使刑三千人,伐湘山树,赭其山。”据说那石壁上秦始皇还盖有几个封山印。至今还残剩一个,但也痕迹剥落,文字莫辨了。

从岳阳楼到君山岛,只有15公里水路。登上小轮船,不到一个小时即可抵达。冬季,洞庭湖水浅沙明的时候,还可乘汽车经君山农场,绕道到君山。君山面积约100公顷,过去曾建有三十六亭和四十八庙。如今,君山上的古迹已大多难寻觅,不禁让人叹惋。

从君山东麓,舍舟登岸,就可见到用花岗岩砌成的二妃墓。墓的四周翠柏环绕,绿竹蓊郁。墓前竖立着一副石刻楹联:“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两侧还竖有青石刻的二妃塑像和前人诗词题咏。

离二妃墓,穿过一条小山谷,就到了柳毅井,传说是柳毅为龙女传书进入洞庭龙宫的地方。井沿上,雕刻有两个大理石鲤鱼头,那神态,好像在相对吹风鼓浪。有石级通向井中,石级两边石壁上,刻有威武魁伟的虾兵蟹将的形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它们好像在把守着龙宫的大门。

在柳毅井旁,有一座山岗叫龙舌山,山上一棵古树悬挂着一口大铁钟。据说,杨幺起义的水军营寨就驻扎在君山上。附近的百姓为了感谢起义军,就铸了一口大铁钟,深夜悄悄地运上君山。第二天一早,起义军看到大铁钟,不知从何而来,便相传是天神相助,从天外飞来的,故名“飞来钟”。

从龙舌山东行,前面的高山上,耸立着一座大型四角古亭,这就是传说中的朗吟亭旧址。现在的朗吟亭,即为纪念吕洞宾而修的。相传“诗酒神仙”吕洞宾来到岳阳,常常喝醉了,就睡倒在岳阳楼旁一棵大树下,醒来后便飞到君山,面对洞庭,高声吟诗。他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朝游壮越暮苍梧,袖有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登上君山的最高峰,那里便是酒香山。酒香山,据说是汉武帝想长生不老,曾寻求仙酒的地方。果获仙酒。但在大将弈巴送酒途中,却被东方朔用计偷喝了。武帝为此大怒,欲杀东方朔。对这件事,后人向院贤曾专门写了一首《酒香亭》诗加以诮笑,诗道:“汉武好神仙,为觅长生酒。方朔好诙谐,早润滑稽口。至今湖上亭,酒香渺何有。”明朝《一统志》载:君山有酒香山,“每春时,径径有酒香,寻之莫见其处。”原来,这酒香是生长于酒香山密林中的一种香藤植物发出的。花香如酒,风传数里。

君山的茶,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君山茶的品种中,以“君山银针”历史最悠久。君山银针唐时就被定为贡品,专供皇帝饮用。乾隆皇帝游江南时,就特别爱君山茶,规定每年要进贡18斤,初春时由地方官吏监督和尚采制。在1956年莱比锡世界博览会上,君山银针被誉为“金镶玉”,获得金质奖章。银针的采制要求很高,它只能在清明前后7至10天内采茶,而且规定在雨天、空心、细瘦、风伤、弯曲、茶芽发紫、茶芽开口、大露水早晨、不合尺寸等多种情况下不能采摘,而茶芽的长短、宽窄、厚薄又是以毫米计算的。这种茶制作出来,用开水冲泡,一片片垂直立起,踊跃上窜,稍后垂直下落,反复二三次,最后簇立杯底,宛如群笋出土。品一口澄黄清澈的银针茶,清香醇冽,沁彻肺腑。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当人们游览岳阳天下楼的时候,又谁不想再饱览一下君山的旖旎风光、秀丽容貌?谁不想去酌一杯君山酒,沏一壶银针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