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存在的水污染如何保护?

如题所述

长江水资源是长江流域4亿多人口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证,为实现新时期长江水源保护战略目标,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对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提出以下对策:

1.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

长江流域水资源虽然相对比较丰富,但总量还是有限的,且时空分布不均匀,水又是一种十分脆弱的自然资源,极易受到污染和破坏。人们必须更新观念,提高保护水资源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重要性的认识。利用多种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使社会各界和公众了解和遵守水的各项法律,强化人们的水资源保护意识,特别是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环境保护的国策意识,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使保护水资源变成全民的自觉行为。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制度,齐心协力,加快防治和保护步伐,为当代和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水环境和生存空间。

2.加强长江流域监督管理

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人为地将系统、完善的水系分割开,“多龙治水”,难以实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水资源保护应遵照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一体化、水量与水质并重的原则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宏观调控,制定和规划整个流域的水资源保护目标、措施和要求,理顺关系、健全机构,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加快水资源保护决策支持系统建设。

①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应在已有的水质站网的基础上,尽快完善水环境监测站网,加大水质监测投入力度,提高监测应急能力。按照流域水功能区划,优化布设饮用水源地,对重点保护江段和重大排污口的测站或测点,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总量。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监测站网采样能力、分析能力和信息处理传输能力,逐步建立自动水监测站网,做到及时准确地向有关部门反映水质情况和水污染的防治成效,为水资源管理、保护和水源污染防治服务。

②进一步完善取水许可的管理。既要严格控制取水量,限制耗水量大、污染严重的企业用水,又要严格退水水质管理,对一切从长江取水的企业和单位要严格监管。

③加强对入河排污总量控制监督。在合理规划入河排污口的同时,要按照《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新设或扩大设置的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力度,凡超过总量控制要求的,应依法处理。

④推进水资源保护建设,加强以源头控制为主的水污染综合治理。长期以来,工业污染采取以末端治理为主的措施,耗资大、效果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转变到以源头控制为主的全过程污染控制,包括选用无污染原料、采用污染轻的先进工艺和设备,减少污染排放。对造成长江流域污染严重的行业和企业,责令其限期进行治理,实现达标排放;不能按规定进行治理的,应调整其产业结构或实行“关停并转”。

3.完善法律制度

(1)将可持续发展的立法思想贯穿到《宪法》中去

长江流域水资源在我国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现行《宪法》虽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国家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以及国家保护自然资源的原则,但并没有明确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指导思想。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和其他有关环境保护、防治污染和自然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同样也存在这个问题。然而,我国制定的环境与发展应采取的十大对策和《白皮书》,都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这就说明我国在环境与资源的法律和政策之间存在着严重脱节现象。另外,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制定的单项自然资源法规中,由于在指导思想上没有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的立法目的,对自然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缺乏具体的规定,致使这些自然资源的法律难以适应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所以应在适当的时候加以修改,增加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可持续发展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为基础,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互联系,它们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应在国家根本大法中得到体现。

(2)改革排污收费制度

一是改进收费依据,由浓度收费过渡到排放总量收费。浓度指标与总量指标相结合,在排放浓度控制的基础上,实行总量控制,这不仅与我国“九五”期间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环保主要任务相一致,还可从根本上解决空气、水对污染物稀释的问题,可有效削减污染排放。

二是采用多因子叠加收费取代单因子收费。对于同一污染源中多种污染物叠加收费,污染者承担其污染行为的全部责任,这样才符合污染者付费原则。

三是收费标准应根据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变化而作相应调整,使收费水平略高于设备运行费用,这可刺激企业运转设备治理污染。

四是实施超标排污收费向排污收费的转变,无论是何种污染,排污即收费,超标即罚款,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污染程度控制在环境承载力之内。

(3)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为实施《水污染防治法》第16条规定的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在吸纳地方有关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的立法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重新作出规定。

(4)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

排污权交易制度作为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经济手段,已成为发达国家普遍适用的一种制度。有学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开展。在立法上应当将部分环境资源视为一种商品,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在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的前提下,逐步对环境资源进行有偿分配,获得该种资源的企业如同获得某种商品一样,可以将其推向市场进行交易,交易方式主要通过排污许可证有偿转让的形式进行,运用市场机制对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控制。我国现行的环境立法对污染权还未作明确规定,相应的制度也还未建立。顺应我国环境保护的需要,必须尽快完善该方面的立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05
在长江上游建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同时禁止在长江沿岸乱砍乱伐,围湖造田,要退耕还林还湖。
在中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修建防洪发电水利工程(象三峡那样的)。

(以上是地理书上说的,我把他们打到电脑上)

以下是在网上找的,看看有没有你能用的上的

长江中下游两岸平原和丘陵海拔较低,冷暖空气南北活动无阻,东亚季风活动非常明显,气候四季分明。河道特征时束时放,形似藕节,开阔河段多有心滩出露,河道分汊。长江中下游两岸有干堤3100余公里。支民堤和海塘数万公里,还建有大小40处蓄洪区,以减缓洪水威胁。至1992年底止,已建大中小型水库4.5万座,总库容近1400亿立方米,发挥着防洪、发电、灌溉、养殖等综合效益。

长江流域灌溉面积1467万公顷,占耕地的63.3%,占全国灌溉面积的30%。长江流域水能资源极富,可开发量达 1.97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 1 万亿千瓦时,在世界上仅次于巴西。己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在建的三峡水利枢纽将装机1820万千瓦,居世界之首。长江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达地区。1992年底,拥有人口3.98亿人(占全国34%),耕地3.48亿亩(占全国24%),粮食产量1.55亿吨(占全国35%),水稻产量占全国70%;棉花产量占全国1/3以上,农业产值占全国32%。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太湖地区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

长江流域有城市185座,非农业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有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昆明、长沙、杭州、南昌、贵阳等。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产业带在逐步形成。 1992年工业产值占全国34.5%,钢铁、机械、有色、石油化工、电子、轻纺等工业均占全国重要地位。

长江水系有通航河道3600余条,通航总里程5.7万余公里,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里程的52.6%,其中1000吨级以上航道3042公里。宜宾新市镇以下2900多公里可全年通航轮船。重庆以下可通行1500吨级船舶;宜昌以下可通行3000吨级船舶;汉口以下可通行5000吨级船舶;南京以下可通行万吨级海轮。
第2个回答  2013-11-05
修建大型水库,植树造林(禁锢泥土),退耕还草还林还湖,防止长江成为第二个黄河,同时我们要减少工业废水的排放
第3个回答  2013-11-05
上中游多植树造林,中下游减少污水,生活垃圾的 排放,还有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 十分重要!!
第4个回答  2013-11-05
其他的都不多说,就是要靠人们去自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