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

如题所述

宏观地看,“新常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告别了过去的“高歌猛进”,进入中速增长区间,未来“七上八下”甚至更低一些的增长率可能会成为常态。而与之相伴随,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上升也成为常态,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利润增速也会放慢。

适应“新常态”并不是说政府面对经济下行可以高枕无忧,而是需要建立经济调控的新手段,切实转变职能,改变对经济的过多干预,让市场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比如今年推出的新“国九条”提出,遵循市场化的方式建立高效而公平的直接融资市场,将成为未来的改革重点。其中,基建投资有很大一部分将不再来自于银行贷款,而来自于股权、债权、期权等直接融资市场,同时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未来,宏观政策也将扭转以往的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通过结构性和多角度的“散射”,向经济肌体定点发力——

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在继续强调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首次提出“保持定力,主动作为”这一新提法,除非发生诸如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企业大面积亏损、金融机构负债表严重恶化,央行都会有“定力”地保持住货币政策口径。

在财政政策方面,财政在“去杠杆”的同时须在总体上压缩投资规模,如增加铁路投资和城市轨道交通投资比重,扶持小微企业和棚户区改造,强化“三农”资金支持力度。与此同时,将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创新地方政府融资方式,建立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和强化预算软约束。

在产业政策方面,一方面着力放宽市场准入,推动服务业的扩张;另一方面在传统产业尤其是国有垄断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方式引入新的竞争因素,更新低层次产业的升级因子。

与此同时,产业调整与人力资本结构同步进行。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中国高校的改革方向,1200所普通高等院校中未来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此举意味着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将从依赖于劳动力数量、土地规模供应等低端要素优势转向劳动者素质优化、岗位创新能量聚集等高端要素上来,以此推动新的产业结构成功落地。

当然,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不意味着放弃战术灵活性。经济下行,会在一定程度上放大系统脆弱性,如果不能对一些可能的风险点做出及时反应,就可能出现连锁反应。因此,未来在战术上还需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27
gdp增长的本质是什么呢?从某种方面来说,是生产扩大。今年生产了5双鞋子,明年能生产6双,经济就增长了。为什么经济要进入新常态呢?因为生产要和消费相匹配,鞋子生产出来是为了给人穿的,没人要每年100双鞋子也没用;但是,国际市场就那么大,继续一味扩大生产鞋子也没人要,所以我们要转变思路,生产别人要的东西。
日本韩国为什么可以发展到人均很高的时候才减速呢?因为与国际市场比起来他们人口比较少,他们靠生产鞋子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水准。但我们不行,你看日本可以每人给60个人生产鞋子,我们只能每人给5个人生产鞋子,市场已经饱和了,我们还是很贫穷。
所谓新常态就是,你们不要一味把余钱都拿来扩大生产鞋子,这样尽管发展很快,但无法持续下去,再多也没人买了嘛。应该适当把余钱、把多余的劳动力投入到研发、投入到高新行业中去,尽管看上去见效慢,但长期来看,只有这些东西才是卖得出去、用的起来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