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

如题所述

作为尚未走上社会的大学生,目前的根本任务是努力提高自我价值,提高自己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知识和能力。而要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要靠外部教育和培养,包括学校教育、社会影响等;二要靠大学生的自我修养和锻炼,提高内在素质。
(一)学校要强化教育功能,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和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其中包括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在价值取向中提高认知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大多数学生的价值观还处于动态的、不稳定的状况,迫切需要老师给予正确的导向和帮助。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中的矛盾和困惑,迷惘和彷徨,正是一种痛苦的选择过程,他们渴望获得正确的导向。如果学校放弃或放松教育工作和导向作用,很可能使学生受到错误的价值导向,从而选择错误的价值取向,因此学校必须加强教育的功能。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理论联系实际,客观理性分析和评价当代社会中各种现象及文化思潮,可以帮助学生从理论高度科学地认识复杂的社会意识现象,把握社会精神领域中的主旋律,起到以社会主义理想、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塑造人的灵魂的作用。
2.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教育文化和组织文化,它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需要全体师生的认同和外界的认可。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历史积累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设营造的过程,由历史的积淀而形成的独特的校园风气和校园精神。最根本的是加强教育者的自身建设,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老师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对社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充满信心,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优势,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作用,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二)大学生要提高内在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除了学校、社会的教育帮助外,大学生更应具有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成才意识,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在学习中加强自我修养。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一个人是否有价值,能否实现自我价值,源泉在于学习。但是有的学生学得好,而有的学生学得很吃力。主要原因是每个人的学习目的、动力、态度和方法等各不相同。所以学习的过程是自我修养的过程,包括学习方法的修养,学习目的的修养,学习意志和毅力的修养等等。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出一套合理的、能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是艰苦的,是漫长的,所以学习需要勤奋,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
2. 在社会实践中加强自我修养。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两句话都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这里的实践不仅强调大学生要把书本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样注重的是要求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例如军训、生产实习、公益劳动、居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青年志愿者服务、献爱心活动等等。这些活动都能使每一位参与者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他们一种奉献的精神,为大家服务的精神,能使参与者深刻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的内涵,使大学生深刻意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才是青年大学生成长的正确道路。
3.在与人交往中加强自我修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深刻揭示了人的本质是: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生活,而不能离开一定社会关系而独立存在。与此同时,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个人与集体中的其他人的接触与交往越来越多,要很好地完成一项工作,越来越注重相互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所以,个人具有自我价值,要实现自我价值,首先要充分认识自己是处于一定的集体中,要融于集体。然后要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个人就要善于与集体中的他人交往、相处、协调、合作,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不仅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外部教育和影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同样需要大学生主动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自觉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