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 严羽的“以禅喻诗”

如题所述

严羽认为禅道在于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即不借助才学和议论,这实际上z就是形象思维。诗不靠学术和议论得来,靠的是形象思维,所谓似隐如显,如水月镜像,朦胧可见,不可凑泊;禅理中有诗悟,即不即不离,如水月不能离月,水又不等同于月,恍惚迷离,无迹可求。

“以禅喻诗”即借禅学为喻,把禅的境界当成诗的境界,借用禅理来说明诗歌创作的特殊性。“妙悟”一方面指在学习欣赏诗歌的过程中,要靠对诗歌妙处的把握才能得其精华;另一方面在诗歌的创作中,只有在对自然和社会的直观中顿悟,才有创作的灵感,才是“妙悟”。

扩展资料

以禅喻诗以佛经禅理作为警喻来阐发诗歌审美的特征。唐皎然《诗式》已开以禅喻诗的先河,“禅坐相对,无言而道合,所著《诗式》及诸文笔并寝而不纪”。

南宋的严羽明确的提出来:“以禅喻诗,莫此亲切”(《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他认为以禅理来说明的诗歌的理论是最为贴切的。 

强调“以禅喻诗”的目的是借此说明诗歌理论,而非有意任儒佛间有所取舍。 认为诗禅能相通以喻,即在于“悟”。“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以禅喻诗与以禅人诗有所不同,以禅入诗是直接以诗来宣传禅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27
严羽认为禅道在于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即不借助才学和议论,这实际上就是形象思维。诗不靠学术和议论得来,靠的是形象思维,所谓似隐如显,如水月镜象,朦胧可见,不可凑泊;禅理中有诗悟,即不即不离,如水月不能离月,水又不等同于月,恍惚迷离,无迹可求。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6-27
一楼回答的很完美。
第3个回答  2010-06-27
好禅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