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为什么留下道德经

如题所述

简单的说就是,老子要出关,守关的官员尹喜一定让他写点东西才放他出关,所以老子就写了道德经。
老子出关的传说:
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弱了。他决定离开。老子当时是往西边去(至于老子为什么要西行,最后到了哪里,这个目前还没有定论!),这就得经过函谷关。(另外一种说法是大散关。)
守关的长官是尹喜,称关令尹喜。这一天他正站在城关上了望着,只见关谷中有一团紫气从东方冉冉飘移过来。关令尹喜是一个修养与学识极其高深的人。他一看到这种气象,心里一顿,知道是有圣人来了!不多一会儿,就见到一位风骨非凡、仙风道骨的人,骑着一头青牛慢慢向关口行来。就是老子!关令尹喜知道他要远走高飞了,就一定要让他传承点东西,于是缠着他,要他写一点著作,作为放他出关的条件。(司马迁《史记》载:“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老子当然是不太愿意的,但是不答应关令尹喜,是不会放他过关的。老子没办法,于是只得答应条件。另外,老子答应他还有一个原因。《史记集解》有材料说,关令尹喜“善内学星宿”,所以他能看天象,看星宿,看云气,看到一团紫气飘来便知是圣人来了。我们就是看到这团紫气也解读不出来嘛。据说关令尹喜自己也有著作,名《关令子》。老子也佩服这位“服精华,隐德行仁”的大智者,“亦知其奇怪”,所以有一种得遇知音的感觉,这就为他著书了,能为知音著述不亦乐乎?
那时老子沉思默想,将他的智慧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在了简牍上,先写了上篇,又接着写了下篇,据说写了几天。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世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据说,关令尹喜读到这样美妙的著作,深深地陶醉了,被吸引了。他对老子说:“读了您的著作啊,我再也不想当这个边境官了,我要跟您一起出走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27
老子高兴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9-11 10:31 老子所乘之青牛

刘向《列仙传》记老子出关:“后周德衰,乃乘青牛车去。入大秦,过西关。关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也。乃强使著书,作《道德经》上下二卷。”(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又云:“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司马贞《史记》索隐引《列仙传》)老子乘青牛出关说的影响很大。在后人心目中,老子是一位大耳下垂、须发皆白,但精神爽朗,神态安详,乘青牛而隐逸的老者。画师们的《老子出关图》上那位老成持重、飘逸达观的得道老者也多是这副形象。

可是老子乘青牛出关的说法却不见于《史记》。《史记•老子列传》说:“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廼(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所终。”仅此而已,并无“乘青牛车”的记载。

乘青牛之说,显然是秦汉神仙家的附会,不仅见于《列仙传》,还见于《太平御览》卷六六一所引《三一经》,云:“及老子度关,喜先诫官吏曰:‘若有翁乘青牛薄板车者,勿听过,止以白之。’……”老子乘青牛或青牛车出关,和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侯物色而迹之,果得老子”(《史记》集解引《列仙传》)的说法一样,都属附会之谈。

既是神仙家的附会,当有神仙家附会的道理。牛、马都是当时用于牵车的牲畜,神仙家为什么要说老子乘牛车而不是乘马车出关呢?其中不无寓意。牛是一种性情温和、柔顺服从的动物,且有忍辱负重、坚韧不拨的特点。《易传》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乾、坤两卦所体现的精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汉代人以马来比喻乾卦,以牛来比喻坤卦,他们以马和牛的品格来表达乾健、坤顺的特点。马所代表的乾卦所生发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合乎孜孜不倦地入世进取的儒家的特点。牛所代表的坤卦所生发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则合乎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思想主旨。所以后世附会者编造老子乘牛的神话,应该说是“用心良苦”,有其深意的。

老子为何乘青牛,而不乘黄牛、黑牛、白牛或其它什么颜色的牛?我们还是顺着神仙家的思路去解读。这或许是古代神仙家或占星家的五星占有关。在太阳系中,绕日公转的较大的行星,除地球外,尚有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古人将五星分别看作是五行的精灵或五帝之子。五帝即青学、白帝、赤帝、黑帝、黄帝。“天有五帝,五星为之使。”(《唐开元占经》卷十八引《春秋纬》)“五星者,天之五佐。”(《史记•天官书》)“五星者,五行之精也,五帝之子,天之使者,行于列舍,以司无道之国。”(《唐开元占经》卷十八引《荆州占》)“列舍”指二十八星宿。五星还被用来分别象征五方、五帝、五事等神灵和事物。其中,木星(亦称岁星)是东方青帝的使者。“青”,主春,木德,代表了东方。老子自周入秦,向西而行,来自东方,后世人称“东方圣人”,用青色正可取其象征东方之意。

这样一来,“青牛”象征着一位来自东方文明地区的文化使者,带着他的崇尚阴柔之德的智慧,隐向尚未开化的西方。这与后世的另一种附会“老子化胡说”倒很是是益彰。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9-11 10:32 老子五十六岁那年,辞官不做,告老还家。一天,他骑上青牛,离别家乡,一直往西,准备到秦国讲学。
要去秦国,必经函谷。这函谷关,在河南灵宝县,地势险要,岭峻山高,城池威风。 谷关令尹喜,夜观天象,见紫气横空,知道必有贵人来临。就派人四下打听,看近来有谁要来函谷。不久就打听到了老子弃官西游,将要赴秦讲学,从函谷关路过。
令尹喜早己仰慕老子盛名,知道他生性善良,慈爱百姓,道高德崇,学问渊深,能知天上阴阳,人间祸福,懂得世间万物既对峙,又和合,发展变化无不循道而行。是个非常有智慧的人物。就派人严密把守函谷关,将吊桥竖起,如若发现老子,好留着不让他走,请他在这住一段时间,写一部书,一来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安邦,二来可以流传后世,教化子孙。
这天,把守函谷关的下人因有急事,暂时离开。忽然风送异香,霞光升起,老子骑着青牛徐徐而来。来到城壕外边,见吊桥高竖,无法通过,老子心急如火。青牛善知主人心意,看到此种情况,他两眼一瞪,尾巴一拧,四蹄顿生紫云,驮主人腾空而起。牛身下云朵涌动,错落连环,自东往西,越伸越长,霎时在谷关上空仿佛搭起一座紫色的“天桥”。老子就这样过了函谷关。青牛落到地上,驮着主人,继续西行。
令尹喜听说老子骑牛从城头上飞过,十分惊奇,就骑上白马,领着随从,出西门,一直追赶老子,追了十二里,见老子正骑牛缓缓而行。令喜尹下马,急忙上前拜见老子,向他说明了自己的心意,请他答应请求。开始老子不答应,令尹喜再三恳求,老子才答应他的要求。
令尹喜把老子请回函谷关,盛情招待,十分尊敬,不仅一天三宴,三天九宴,而且亲自铺床叠被,早晚问安。老子就在函谷关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经》。书稿完成后,即辞别令尹喜,骑青牛离开函谷关,继续西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老子过函谷”。
老子过函谷这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至令还在民间广泛流传,特别是在鹿邑一带,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甚至打嘴仗,骂着玩也借用这个传说。据说,有一回,一个姓刘的人问一个姓李的人姓啥,姓李的说:
" 骑青牛,过函谷,老子姓李",
姓李的问姓刘的姓啥?姓刘的说:
“斩白蛇,兴汉室,高祖姓刘。”
姓李的笑了:“好,对的还不错。不过,你要知道,你高祖斩蛇兴汉是在秦朝以后,我老子骑青牛过函谷是在秦朝以前。”
第2个回答  2010-06-27
。不留下什么。他这一生就会跟蝼蚁一般。被历史的潮流带过。
。因该他自己对未来的抱负吧。
第3个回答  2010-06-27
他怕以后别人都失去道德。
第4个回答  2010-06-27
你对这事儿不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