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为什么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失效

供给侧改革,为什么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失效

推动财政供给侧改革推进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全面推开“营改增”,把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推进国企改革;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在新常态下,既然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有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原因,就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如何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发展动力顺利转换?全国财政工作会议透露,将从4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值得关注的是,财政部门将推进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将一些适宜地方政府负责的事务交给地方,减少中央和地方职责交叉、共同管理的事项;同时完善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2016年不仅将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把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还将积极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加快建立健全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部分地区还将开展水资源费改税试点,加快推进环境保护税立法。此外,还将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增强花钱的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并继续积极盘活存量资金,努力调整支出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存量。  二是推动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比如,从财政角度支持深化银行业、资本市场、保险业发展与监管,推进国有金融机构改革,构建多层次、专业化的金融机构体系;支持健全利率调控体系,改善利率传导机制。此外,财政将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研究解决“三农”、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完善金融企业财务监管制度,督促金融企业抓好呆账核销、批量转让、贷款减免等政策落实。  三是大力推进国企改革。比如,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推进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重点支持加快剥离国有企业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再如,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四是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结构性改革中,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尤为重要。”楼继伟说。这需要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职责,确保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在养老保险方面,将完善个人账户、坚持精算平衡,进一步健全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约束机制。在此前提下,实行全国统筹,基本养老金调整与缴费贡献挂钩。在医疗保险方面,建立合理分担、可持续的医保筹资机制。推进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结合新型城镇化,调整优化医疗资源布局,真正建立有序分级诊疗格局。  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  阶段性提高赤字率,扩大赤字规模,相应增加国债发行规模,合理确定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加大统筹财政资金和盘活存量资金力度;调整优化支出结构  实行结构性改革,要求宏观政策要稳,要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加大力度。  阶段性提高赤字率,扩大赤字规模,相应增加国债发行规模,合理确定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同时进一步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如继续推进“营改增”试点、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完善涉企收费监管机制等,坚决遏制乱收费。 要加大统筹财政资金和盘活存量资金力度,把资金用在“刀刃”上。比如,将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结余资金,按规定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对上年末财政存量资金规模较大的地区或部门,适当压缩下年财政预算安排规模;编制每一个项目或安排转移支付时都要先消化存量,再考虑安排增量。实现盘活存量实时化,对于执行进度较慢的部门项目预算,以及未按规定及时分解下达或者闲置沉淀的转移支付,各级财政可以及时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资金支持的领域。建立库款余额与转移支付挂钩机制。  此外,还将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楼继伟说,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按可持续、保基本原则安排好民生支出。同时,中央基建投资集中保障国家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坚决从一般竞争领域退出。此外,创新财政支出方式,一方面市场化运营各类投资引导基金,牵引带动社会投资,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另一方面推进PPP融资支持基金尽早运作,加大PPP规范推广和项目落地力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