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的症状?

血糖高的症状

    血糖高,主要表现为口渴、多尿、多饮、体重减轻等典型症状,也可伴发其他症状,严重时会引发感染、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

    典型症状

    1.糖尿病:1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轻,一般起病急骤,常出现口渴、多饮、多尿、多食、乏力、消瘦,体重急剧下降等症状;2型糖尿病,以中老年人为主,病人多肥胖,会有轻度乏力、口渴。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悸、失眠、情绪易激动,同时还会有突眼、眼睑、视力减退等症状。

    3.内分泌肿瘤:心悸、高代谢状态、高血糖、多汗。

并发症

    1.感染:血糖增高会增加阴道霉菌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的机会,还有可能会出现阴茎烂或容易出现包皮龟头炎的情况。

    2.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血糖升高,代谢异常,血液中会出现酮体升高,尿酮阳性、酸碱代谢失衡、脱水等,诱发酮症酸中毒,还有可能导致乳酸中毒。

    3.高渗性昏迷:血糖升高、血浆渗透压升高、血酮体阴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18
血糖偏高指身体血液、器官、组织内的糖含量过高。短暂的血糖过高可能与饮食相关,如果长期监测血糖仍偏高,就可能是由于不同原因引起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致使体内的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此时应考虑病理性高血糖引起的内分泌功能障碍从而引发糖尿病的可能。降低血糖可以选择偌麦清之,有减低血糖的作用,帮助人体更好地降低血糖。
典型症状
生理性高血糖的人群常无明显不适,高血糖往往为一过性的。病理性高血糖的患者可有口渴、多饮、多尿、乏力等明显不适症状。
1、口渴、多饮、多尿
由于血糖升高,大量水分丢失,血液渗透压也会相应升高,高渗状态会刺激下丘脑的口渴中枢,从而引起口渴、多饮的症状。同时,血糖升高,尿糖增多,所以可引发渗透性利尿,从而引起多尿的症状。
2、乏力、体重减轻
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的缺乏将导致体内葡萄糖不能被利用,蛋白质和脂肪消耗增多,从而引起乏力、体重减轻。
3、其他
包括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心跳加速、呼吸缓而深、血糖测量值升高、尿糖测试呈阳性反应等。短时间、一过性的高血糖对人体无严重损害。但患糖尿病时,长期的高血糖会使全身各脏器及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血糖波动越大,并发症发生率越高。
第2个回答  2021-08-17
很多人出现血糖高的现象,自己不知道,没能及时的进行调理,就会引起糖尿病。体内血糖升高,会有很多的症状出现,注意观察,自己就能发现。一旦发现这些症状表现,及时调理,想要很好的降低血糖高,建议每天两袋偌迈青汁茶。
1、饭吃的不少,体重却在逐渐下降。在没有运动的情况下,出现这样的现象,可能是血糖高了。体内血糖升高之后,人的食欲会增加,但是无论吃的怎么多,都不能身体吸收,只能不断的分解体内存储的能力,就会出现吃饭多,体重减轻的现象。
2、老是感觉口渴,不断喝水。当体内的血糖升高之后,不能及时的吸收,就会不断的吸收体内的水分,人就会出现口干的现象,并且不论是喝多少,都还是会感觉很渴,这是十分典型的糖尿病的症状。
3、伤口不容易愈合,血糖升高之后,人在出现伤口之后,也很难愈合,还会不断的出现肿胀的现象,后期会出现流脓溃烂的现象,因此需要及时的处理。尤其是足部出现了伤口,一定要注意及时处理伤口,避免加重损伤足部神经,对健康是不利的。
4、视力下降,血糖高还有个比较明显的症状,就是视力衰退的现象。血糖升高之后,患者会出现眼球凸出的异常现象,这个时候光线的映射在眼中,就会出现弯曲模糊的现象,影响到患者的视力。
怎么算血糖高
正常人的血糖值标准为空腹血糖3.6~6.1mmol/L,餐后1小时的血糖不大于8.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大于7.8mmol/L。如果空腹血糖的测量结果大于以上的值,就说明血糖偏高。
孕妇的体质比较特殊,她们对于血糖控制有更严格的标准,一般要求空腹血糖值不能大于5.1mmol/L,餐后1小时血糖值不应大于10.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值不应大于8.5mmol/L,如果血糖值超过以上范围的,也属于血糖偏高。
血糖高怎么办
1.控制饮食
想要控制好血糖,首先在饮食方面要加以控制。在饮食上,要严格限制糖的摄入,注意营养均衡,注意多种营养元素的补充,不能暴饮暴食,也不能偏食,以免影响到血糖的稳定性。
2.积极运动
血糖高的人平时要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最好可以在餐后一小时之后开始一些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体操等,帮助降低血糖。此外,运动要避免过于激烈,一些低强度有氧运动就可以起到控制体重,降低血糖的目的了。
3.积极控制体重
血糖高有很大的几率可以转变为糖尿病,如果比较肥胖,患糖尿病的几率也会更高。因此,肥胖的人平时更要积极控制饮食,通过合理的运动控制体重,只有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才可以降低糖尿病发生的风险。通过饮食调理和运动的方式进行减肥,不仅更有成效,对健康也更有好处,切不可为了减肥而过度节食,也不能盲目使用减肥药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