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文学巨著,全书第一回为何以中秋开篇,背后有何玄机?

背后有何玄机?

曹雪芹之所以从中秋节来作为全书的开篇,是因为中秋节是中国比较盛大的节日。能够从各方面反映出贵族的生活。同时也是想要营造出贾府当时的氛围比较昂扬。


1,中秋节的习俗比较多


在中国古代,中秋节是一个非常正规的节日。相当的隆重,它不像春节那样喜气洋洋太过于热闹。中秋节是温馨而又充满感怀的一个节日,但是他又不失去作为一个传统节日所具有的喜庆。古人在中秋节的礼数比较多,这样能很好的交代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当时礼教的纷繁和复杂。


2,中秋节的几次对比,反映贾府兴衰


曹雪芹描写中秋节是别有心思的,在全书中,对于中秋节的描写不止一次。在这几次描写中,贾府的氛围是不同的。在第一次过中秋节的事候,贾府上下充满着喜庆和活跃。因为当时贾府还没有衰落,人情世故和官场斗争都非常的顺合。第二次过中秋节的时候贾府就稍显沉闷,因为贾府当时的辉煌只是表面的,纯粹是因为牺牲了大女儿元春的幸福才换来的暂时的荣耀。第三回中秋节则是相当的低沉的,因为贾府当时距离分崩离析只差一步之遥,在这个时候中秋节已经不在团圆了,贾府众人心思各异。作者通过对三次中秋节的描写,从侧面来衬托出这个大家族日前衰落的情况。



综上所述,曹雪芹之所以用中秋节作为全书的开篇,充满了讽刺的意味。用贾府最后不团圆的结局,来对比当初过中秋节团圆的喜庆。更加表达出作者对于封建贵族阶级的腐败的不认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1
《红楼梦》的文字善于腾挪跌宕,波澜起伏,不但大的故事情节的发展是如此,在许多局部描写中也处处表现出这种特色来。在描写了王熙凤出场后,贾母即命“带黛玉去见两个舅舅去”,而结果是贾赦说:“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伤心,暂且不忍相见。”贾政也因今天“斋戒”去了,故都没见着。在礼规上,两位舅父大人是必须见的,但在文章上如果一个个见面伺候,叙说一番,则不但文字枯燥,而且这两次舅甥的暗谈,文字上也是很不好写的,结果作者采用避难就易,避实就虚的方法,既做到了理之所必见,又避免了实见时描叙的困难。而且这里的虚见又和前后必须要有的实见相互配合,使文章的气势显得抑扬顿挫,波澜起伏。
第2个回答  2019-10-13
因为这部书以中秋开篇的话,就会让所有的人物都能登台,这样的话就能把很多人物联系起来介绍清楚,一环连着一环,这样的话就很好写下去。
第3个回答  2019-10-13
因为中秋节是代表着团圆的日子,因此与农事与季节密切相关的中秋节,感恩是除团圆之外的重要主题。然后把贾府的各个人物都描述了出来。
第4个回答  2019-10-11
中秋是阖家圆的日子,而《红楼梦》是写的家事,隐喻国事,所谓“乐极悲生,人非物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