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不引清兵入关历史会是什么局面?

如题所述

按说,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但明末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放清兵入关击败李自成的大顺军,关外异族统治了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实在令人叹息。我们倒也不妨来假设一下假如吴三桂不引清兵入关,历史会有另外一个走向吗?

影视作品中的吴三桂

1641年松锦大战,洪承畴率领的十三万明军惨败于清军,宁锦防线已彻底崩溃,只能依托山海关这一天下雄关来防御清军的入侵,手握重兵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实际上已成为明王朝的最后一道防线。

1644年李自成大顺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山海关已成为孤城一座,面前有战斗力强大的清军,背后有刚刚灭亡大明势头正旺的大顺军,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困守山海关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那么何去何从,吴三桂其实面临着人生当中最重大的选择:降大清还是降大顺?投降大清是吴三桂的选择,其后的历史无需赘述。

吴三桂画像

那么剩下的一个选项就是投降大顺军了。当时李自成已派出唐通等人去招降吴三桂,如果没有陈圆圆事件,吴三桂权衡利弊后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投降大顺朝。凭借天下第一雄关山海关的险要地势,清兵当无从辽西走廊破关而入的可能,想入关也只能像前几次一样走古北口等地借道入关。

影视作品中的陈圆圆

有句老话说:女真不满万,满万不能敌。崛起于白山黑水的大清如果不能历史上的金军那样迅速地长驱直入北方中原大地,那么无论是大顺军还是南明王朝、甚至是张献忠的大西军都有一统关内的可能性,中原地区很可能会建立一个崭新的汉族政权。即便清兵最终入关,统一的汉族王朝也不可能脆败,最多会依托长江与大清划江而治,就像历史上的北朝与南朝、金国与南宋一样,隔江对峙,各守一方。


禾田飞歌:多家平台专栏作者,资深媒体人。‍‍武,能在凶猛都市披荆斩棘;文,亦可东篱采菊禾田飞歌。微信公众号:禾田飞歌(ID:ahetian2017)‍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08

笔者认为,如果吴三桂不引清兵入关中国历史将会被改写。原因如下:

1、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兼收并蓄。

清朝统治者是满族少数民族,对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缺乏深入了解,也不知道如何运用儒家思想指导国家统治。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已经沿用了几千年时间,思想体系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了,成为治理封建社会之利器。儒家思想具有强大包容吸收海纳百川特征,善于向其他文化学习,并将其融化转化为自己所用。

2、清朝统治者是满族少数民族,决定了其胸怀的狭窄。

清朝统治者是满族少数民族,其胸怀的狭窄,不善于学习外来文化,也害怕学习外国的东西,因此清朝实行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重农抑商政策,遏制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中国在近代社会时期落后于西方国家。如果清朝没有入关,还是明朝统治中国,从明朝开始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就会进一步发展,最终中国的商品经济会逐渐的发展起来,中国有可能会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

3、清朝政府所实行的政策是逆历史潮流发展的。

在清朝统治时期,西方国家都逐渐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清朝政府不紧跟世界潮流,反而在政治上实行闭关锁国,在经济上实行海禁政策,文化上排斥外来文化和汉族文化等,导致中国在近代失去了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机会。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如果吴三桂不将清军引入关内,中国近代的命运将会被改写,中国近代也不会变成一个落后挨打的国家。

第2个回答  2017-09-26

从当时的形式上来说,清军入主中原是早晚的事。首先李自成的军队当时已经攻破了北京城,吴三桂有选择的余地,一是投降李自成,二是退居长江以南。反正是不可能再待在山海关了,那样会被李自成与多尔衮夹击,这样就太被动了,如果不引清军入关,那只能选择支持李自成或者是南明朝廷,这样的情况很类似南宋,而且还没那个时候有钱,明朝当时已经相当腐败了,靠吴三桂是不现实的,当时吴三桂已经冲冠一怒为红颜了,肯定不会选择支持李自成,支持南明肯定没戏,郑成功就是鲜明的对照,所以说清军入关时早晚的事,李自成肯定不会与南明军队共同阻击清军,所以李自成覆灭是早晚的事,而当时八旗军骁勇善战,南明军队必不是对手,吴三桂只能坚守长江以南。所以多尔衮照样会入主中原。但想征服长江以南就比较困难了

第3个回答  2018-10-31

1644年闯王李自成就已经率领大顺军进入了北京,明朝皇帝崇祯最终吊死在了煤山。虽然吴三桂坐拥的山海关有地理上的天险,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但事实上,吴三桂但是前有如狼似虎的大清子弟兵。而其之后,更是有气势如虹的大顺军。

据说,原本吴三桂是想投降大顺军的,而李自成也派人前去招降吴三桂。但无奈发生了陈圆圆事件,使得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背道而驰选择了放清军入关。从而帮助大清,建立了之后的清王朝统治。可以说,没有吴三桂放关之举,清朝即便能成功建立王朝也要很久之后了。不仅在那个热火器不成熟的时代,依靠地理优势就可拒百万雄师。

虽然我们常说历史不能重新选择,但是我们不妨做一个成功的假设,倘若吴三桂投奔大顺,并且帮助大顺稳固了政权。如果是这样的话,最有可能改写历史的就是对于火器的重视。其实,明朝的火器还是非常先进的,也对清军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但最终取得政权的情操凭借冷兵器就答应了明朝,让清朝对明朝的火器产生了蔑视的情绪,从而在之后的几百年愈发不重视火器。但也恰恰是最不重视的火器,帮助英国人成功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倘若大顺成功取得了政权,应该还好一如即往重视火器,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

但不得不说,大顺即使一时取得政权,怕是最后还是会被清军入关血洗一番。毕竟李自成能干出高圆圆事件,可见其政治手腕和治国之道都落了下风。清朝好歹有康乾盛世,大顺怕是从李自成开始就一落千丈了。 

第4个回答  2018-07-29

1646年,李自成建立了大顺,攻克京城,明朝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至此明朝已经灭亡了。而一直未明朝兢兢业业卖力的吴三桂,此时还驻守在山海关。前有清军虎视眈眈,后有李自成的军队来势汹汹,何去何从对吴三桂来说确实是要再三斟酌掂量的事。

要么投靠清军,共同对付李自成,等把农民军消灭了,再回过头来跟多尔衮算账。要么投降李自成,把清军彻底抵挡在山海关外。无论哪一种选择,对于明朝的重臣吴三桂来说都是一种背叛。不过既然明朝已亡,忠君是谈不上了,那就只有为自己打算了。

事实上,当时的李自成还是倾向于投到李自成这边的。就在李自成眼看把吴三桂拉拢到自己这边时,他的手下把吴三桂在京城的财产家眷一锅端,其中就包括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

现在人们都说吴三桂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因为陈圆圆被李自成抢了才引清兵入关的。实际上并没那么简单,吴三桂也绝不可能在这么重大的决定上因一名女子轻易改变主意。

他在这件事上看到的不仅是损失了财产家眷,而是两个利益阶层的矛盾。作为明朝的王孙贵族这类特权阶层,是不可能和李自成的农民阶层和谐共处的。他们之间的利益矛盾永远不可能调和。正因为看清楚了这一点,吴三桂才转向了多尔衮,把清兵引入了关内。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即使吴三桂不引清兵入关,历史的局面也不会有太大改变。吴三桂和李自成的联盟即便成了,也不可能持久,这两方迟早会成为对手不能共存,最终鹿死谁手还很难说。多尔衮渔翁得利也就是迟早的事了。

而且多尔衮即使不从山海关入,以当时中原内乱的局面,从其他地方入关也不会太难。多尔衮入关的决心是非常坚定的,为了完成他爱新觉罗家族统一中原的宏图,他可以连皇位都放弃,又怎会被吴三桂拒之关外。

只不过吴三桂这一主动示好,把历史的进程提前了一些罢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