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的起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2

‘文学’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先进篇》,该节孔子按才能把学生分成四类: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后世称为“孔门四科”。按北宋邢昺的疏注释为“文章博学”,意为通晓许多古今文献及学问。按此说法,广义来看文学可以解释为学问又或是以此为基础发展出来的文化。如果按狭义的说法,文学可以被看成5世纪南朝刘宋文帝所定立的四学:儒学,玄学,史学,文学。在此之后,正史之中专载优秀文人行事的“文学传”也就是这个意思。但是,那种文学只是代表上流阶层的文学,并不包括像小说,戏曲的大众文学又或是近代的主流文学。因此,当我们谈及“中国文学”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古人与近代学术上之间的文学概念的差别。
另外,自古以来,中国文学包含了政治,许多的作品均以现实生活为主题,从政的人也写下不少的文学作品。就像三国时代曹丕的名言:“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也”所指出,中国人都认为文学拥有左右国家发展的强大力量,文学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故此,自宋以后,文学之所以多出自官僚之手也正是受到这个思想影响,这也是中国文学的特别地方。
自古以来,中国文学一向以韵文为主流,尤其是有不少以描画自然景物及歌颂友情等等为主题的抒情诗。相比之下,虽然叙事诗并不发达,但古代《诗经。公刘》,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从北朝民歌演变而来的《木兰辞》等等也是有名的作品。如果不计叙述历史,宗教,思想等等的文章,散文文学最初兴盛于唐朝。那种散文的题材,除了一些例外,许多作品并非纯创作而是取材于现实,这个传统直到在西欧文明影响之下诞生的小说时期为止一直长久地维持着。还有,我们要注意在古代中国韵文散文一词与其说是富有文学性的意义,倒不如说成是文体的一种名称来得合适。除此之外,还有被称为骈文的文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