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什么行为的分析及解决策略

如题所述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对于每一个幼儿来说,幼儿园生活将是他们最丰富多彩的生活;同时也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他们将来的人格如何,全在这一时期的教育,但在幼儿园里,常常会见到教师们因幼儿之间的有过度的侵犯行为而苦恼,特别是中班的幼儿,他们的语言与动作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控制能力相对交差,情绪很容易冲动,很多攻击性行为都是父母、同伴、以及周围环境中模仿而来的,这不但影响了其他幼儿的生活和学习,而且有的还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延续到成人以后,情节严重者,有可能还会导致犯罪,因此,对于幼儿时期的攻击性行为矫正,显得至关的重要。

针对幼儿以上的特点,我们对本园中班160多名幼儿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践研究,分别从通过满足幼儿心理的需要和愿望、因势利导,教给幼儿战胜挫折的方法、利用榜样作用,培养自制力、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通过评选“星星宝贝”、帮助幼儿转移情绪,给幼儿提供宣泄的机会、提供充足的材料与空间,避免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家园同步,共同教育等方面进行,通过研究,家长的教育方式有了转变,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并且形成了一些矫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教育策略。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仅仅会影响到他们道德行为的发展,而且任其攻击性行为不断升级,并延续到青少年时期,幼儿就容易产生攻击性人格,并造成其今后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社交的困难,有的甚至还可能会转化为犯罪行为。正因为如此,一般人们都认为,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应该有效地控制和制止。

但是从另外一种角度看,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对幼儿教育,以及对幼儿自身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于这一点,人们却很少认识到。那么,幼儿攻击性行为主要有哪些积极意义呢?我认为,幼儿攻击性行为至少有以下两点积极意义:

1.攻击性行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有一定保护作用。攻击性行为是幼儿宣泄内心冲突或紧张的一种方式,它在客观上可以避免不满情绪在幼儿心中过多地积聚,从而避免引起更为严重的心理疾病,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起到安全阀的作用。如,攻击性强的孩子,在不顺心、烦闷压抑的时候,敢于发泄内心的不满情绪,这样就可以避免不良的情绪长期滞留在心中,这样的孩子一般就不会形成畏缩、压抑、懦弱、逆来顺受的不良个性,他们以攻击性行动来保持心理的平衡,这样对其心理健康起到的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这种意义上说,采用攻击性行动,比强行压抑内心的不满,更有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鼓励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因为攻击性行为仅仅是幼儿宣泄内心不满情绪的诸多形式中的一种,而且这种方式也并不是最好的方式。

2.还击型的攻击性行为,客观上起到教育主动攻击者的作用,同时对他自己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当一个幼儿被攻击时,他作出还击则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然反应,我觉得没有必要受到指责。他的还击,会使得主动攻击者认识到:攻击别人没有“好果子”吃,攻击不会获益,进而减少他们的攻击性行为。相反,如果被攻击的幼儿一味地忍让,一味地消极躲避,就会助长主动攻击者的霸道行为,这当然也不利于主动攻击者心理的健康发展。另外,遭到攻击而奋起还击,这是幼儿在为自己的权利而战,这是一种勇敢的表现,是一种良好的品质,这比逆来顺受,消极地躲避别人的攻击,更有利于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对幼儿间的相互攻击性行为进行处理时,一定要认真区分谁是主动攻击者,谁是还击者,然后分别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绝对不应让主动攻击者从攻击中得到任何“好处”,否则就是对他们攻击性行为的鼓励。

当然,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并不是鼓励孩子们去“以牙还牙”,“以怨报怨”,因为这样做也会助长幼儿的暴力倾向,使幼儿学会攻击性行为。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还击也并不是对付被攻击的最佳的或者是唯一的方式,除此之外,还有语言警告、或向其他小朋友求助,或向老师报告(这不是恶意的告状,而是相当于我们成人间以法律的形式处理纠纷,保护自己权益的一种方式)等。

【本论】

一、什么是攻击性行为

心理学把攻击性定义旨在导致他人身体上或心理上的痛苦的有意伤害行为。这种有意伤害行为包括直接的身体伤害(打人)、语言伤害(骂人、嘲笑人)和间接的、心理上的伤害(如背后说坏话、造谣诬蔑)。有伤害他人的意图但未造成后果的攻击性行为仍然属于攻击性行为,但幼儿在一起玩耍时无敌意的推拉动作则不是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上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表现,它一般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等。

二、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现状

在幼儿园里,常常会见到教师们因幼儿之间有过度的侵犯行为而苦恼,特别是中班的幼儿,他们自控力弱,加之语言和动作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在攻击性行为幼儿的家长身上也发现有攻击性行为的倾向,这些在我们生活中也不难见到;有的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吃亏,便会过分地维护自己的孩子,并且还有教育自己的孩子“去打回来或是咬回来”等之类的话,这使孩子产生了一种随时可以攻击别人的想法,长此以往,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便会加重。

根据幼儿的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身心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显得很好动,但儿童时期的幼儿,辨别是非能力差,模仿能力交强,因此他们的攻击性行为,许多都是从父母、同伴等周围人那里以及电影、电视中模仿而来的,在这一阶段,幼儿的情绪很容易冲动,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将会造成什么样的伤害,这不但影响了其他幼儿的生活和学习,而且有的还会影响一生的发展,延续到成人以后,有的还会出现一些人际关系紧张,社会交往困难等问题;据了解,大多是男孩比女孩表现得更为明显;有资料显示,70%的暴力少年犯在儿童时期就被认为有功性行为,因此,对于幼儿时期攻击性行为的矫正显得至关重要

据上所述,可以看出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存在了很大的危害,为此“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矫正的策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纲要》中提到,幼儿的健康教育是终生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幼儿园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见,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必须从小予以重视和彻底矫治,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的语言发展迟于动作行为的缘故,只要通过家长的积极配合以及正面强化教育,应该是不难纠正的;作为教师只希望他们在幼儿园里健康快乐的发展,为将来迈入社会打好基础。

三、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幼儿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幼儿有多种多样的需要,当精神的、物质的,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可能产生攻击性行为,由于幼儿具有很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和对自己喜爱的玩具有强烈的独占欲望,所以常常发生争抢玩具的攻击性行为,以满足自己的需求。由抢夺玩具而产生的攻击性行为在幼儿园较为普遍,这是一种需求性的攻击行为。

(二)幼儿遇到挫折易产生攻击情绪

当幼儿受到挫折时,由于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或社会交往的经验,为了解除心理的紧张或维护自己的自尊,便采取攻击他人行为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或保护自己。我曾在孩子小班时做过一个实验:实验开始时,我拿来许多诱人的新玩具让孩子玩。但不到10分钟,正当孩子玩的兴高采烈的时候,我就打断了他们,将玩具收起来,放在钢琴的上面(这些玩具看得见却不能去拿)。这时有些孩子的反应非常强烈,他们开始变得焦躁不安,冲小伙伴喊叫,用手敲打桌子,用力的跺脚……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攻击行为有时是对挫折的一种反应。在孩子生活中,可能使孩子产生受挫感的原因,除了一些偶然发生的不愉快事情外,主要是父母或他人给予的拒绝所造成的。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攻击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必然前提。实际上挫折并不总是导致攻击行为的发生。同时,攻击的发生也并不总是以挫折为前提。儿童对挫折的反应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回避、哭泣、寻求他人安慰等。攻击行为只是其中之一。因此,通过幼儿是否受挫折来预测幼儿的攻击行为是不准确的。但这个理论至少让我们了解到幼儿可能会以攻击他人的方式来应对挫折。

(三)同伴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一生当中,玩伴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玩伴也会给幼儿的发展带来影响,孩子之间在一起相处时,会很容易出现相互模仿,打闹、抢夺等情况,幼儿在相处时,当发现有的幼儿通过打人、抢夺等方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时,其他幼儿也会模仿,用同样的方式去达到更多的目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45%的幼儿想玩同伴新颖的玩具时,会通过哭闹、打人等方法来达到目的,还有35%的幼儿会嚷着家长也要买,20%的幼儿会回想办法一起玩,可见 幼儿之间相处有利也有弊,就看教师及家长如何正确引导了。

(四)模仿家长不良的家庭教育方法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模仿父母或他人的不良行为是导致孩子攻击行为的重要原因。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教养方式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研究文献极具说服力地证明:冷漠的家长常会反复无常地惩罚孩子,并且容许孩子表现攻击性冲动,他们更容易培养出攻击性的儿童。这些父母总是挫伤孩子的情感需要,给孩子树立了对人漠不关心的榜样,当孩子对别人表现出攻击性时,他们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使孩子的打斗行为合法化。打罚孩子,又向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模仿原型,并且暗示了孩子怎样对待使自己不满意的人的一种方法。

(五)大众媒介的影响

随着电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幼儿把更多的时间给了电视,但是现在的电影、电视剧大都充斥着许多暴力、复仇的镜头,甚至面向儿童的动画片、卡通片也在宣传着暴力的情绪,而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常常因好奇、刺激而模仿,对于孩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六)活动空间狭窄、游戏材料不足也是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

在班级的一日生活中幼儿交往密切,许多活动常常要轮流、谦让、协商等,由于幼儿自我中心意识强烈、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往往因得不到或者自身利益受损而出现攻击性的行为。

(七)被攻击者的消极反应也会强化攻击性行为

当受到攻击时,大多数幼儿表现为哭,向老师“告状”等消极行为。根据帕特森等人的研究发现,当一个儿童猛冲过去,去抢另一个儿童的玩具时,若被攻击者作出哭、退缩或沉默的反应,那么,这个儿童还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别的儿童,也就是说,消极的反应强化了攻击性行为

四、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一)满足幼儿心理的需要和愿望

幼儿正处于心理成长和发展的奠基阶段,由于他们心理上比较脆弱,自我调节能力差,可塑性较大,若能针对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时采取教育和疏导措施,就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因势利导,教给幼儿战胜挫折的方法

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要经历难以计数的挫折,如对物欲的限制、与小伙伴发生争执,做游戏的失败……,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使幼儿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掌握正确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应付挫折的能力而不单单是利用攻击性行为来解决。

1、开设专门的挫折教育课

开设专门的挫折教育课,从认知、情感、行为等多方面对孩子进行培养。在认知方面,教孩子正确理解挫折,懂得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在情感方面,教孩子充分体验挫折,消除对挫折的害怕心理;在行为方面,教孩子掌握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形成正确的反应方式,通过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的全面培养和教育,达到知、情、行的统一。

2、把挫折教育寓于各科教学和游戏活动之中

幼儿园各科教学和游戏活动都蕴涵着丰富的挫折教育因素,教师要善于发掘和运用,把挫折教育寓于各科教学和游戏之中,同时鼓励幼儿积极尝试,寻找战胜困难的途径和方法。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容易让幼儿接受和掌握正确战胜挫折、减少攻击性行为的方法。如在角色游戏中,可安排幼儿分别扮演人际关系冲突中攻击和被攻击的角色,让他们体会不同的心理感受,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给予适当的“劣性刺激”,并让幼儿合理宣泄

所谓劣性刺激指令人不快或不舒服的外界刺激,如饥饿、劳累、批评等。在幼儿的生活中,可适当地给幼儿一些劣性刺激,使幼儿体验到许多事情并非是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倾向,认识到挫折的客观存在性。当幼儿面对挫折出现情绪波动欲引发攻击性行为时,教师可引导幼儿通过合理的(如哭泣、大笑、运动等)途径,把挫折带来的消极情绪宣泄出来。同时让孩子明白,宣泄的方式要合理,不要影响他人。

(三)利用榜样作用,培养自制力

幼儿模仿力强,他能通过模仿去学习攻击性行为,同样也可以通过模仿去学会谦让、互助、分享和合作等社会行为。老师通过故事里的好形象去感染幼儿,给幼儿树立好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同伴间的好人好事,通过谈话等方式使幼儿形成正确的是非、道德观,引导幼儿模仿加以学习,通过强化去形成固定的亲社会行为模式。

孩子最好的朋友就是孩子,同伴间的好榜样往往能起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宇航小朋友是我们班上比较全面发展的孩子,虽然也很活泼好动,但由于父母教育得当,在与小朋友游戏发生不愉快时他表现出良好的自制力——君子动口不动手。有一次和小朋友一起搭积木,房子上的三角形积木被小新拿走了,他马上跑上前说:“这是我的。”小新身子一扭把积木藏到身后不给宇航,气急败坏的宇航提高嗓门:“你再不给我就告诉老师了。”懂事的嘉欣也在一旁帮腔:“你拿别人的积木是不对的。”小新最后很不情愿的把积木还给了宇航。我利用故事的形式讲给孩子们听,并组织幼儿讨论,鼓励幼儿学习宇航,并教育幼儿遇到事情要学会商量而不是动手打人。
同伴间的相互影响也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帮助幼儿“选择”朋友。在室内活动中让他们坐一起,在自由活动中让幼儿两两结伴玩耍,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相信最终有一天会由量变到质变。

(四)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幼儿攻击性行为多与其认知水平较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幼儿往往对来自同龄伙伴的信息以自我为中心做出判断。如果一个幼儿对别人的行为判断是敌意的,他的行为就会表现出攻击性。幼儿中很多攻击现象的产生都是因为彼此间没有搞清楚对方行为的动机是什么,而用敌意去判断别人的动机。另外,幼儿之间很容易产生行为上的相互模仿,一个不善攻击的幼儿在一个相互攻击的群体中,很快也会以攻击的形式对付其他幼儿。因此,我们必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教育幼儿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同伴。在幼儿出现攻击行为后,应该心平气和地让他说出事情发生的全过程,这样会避免全盘否定他而导致其心里不服,因为幼儿在攻击他人时总是自认为有理的。我们可以肯定其合理的部分,然后及时让他了解别人的动机是什么,接着讨论其行为的效果怎样?是否有更好的解决冲突的办法?什么样的行为更受欢迎,以及攻击行为发生后如何妥善处理?如何从现在开始做一个好孩子?等等。我们可以和幼儿就攻击事件本身展开讨论,让幼儿自己来学会判断到底应该怎样做。

(五) 通过评选“星星宝贝”的奖励活动进行矫正

评选“星星宝贝”可以约束幼儿出现一些攻击性行为,同时也是在幼儿表现好时表扬的一种方法,在班里我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评选“星星宝贝”活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