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是什么?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中国历史上每逢变乱的时候,拨乱反正,都属道家思想之功。请问道家思想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论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是以阴阳为核心,以中庸为主体,以顺应自然为宗旨的思想体系;代表人物老聃、庄周、洪应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籍之多,不计其数,然散佚残混严重。其中虽不乏道家思想的踪影,但如今看来,纯而不杂的,唯有《道德经》《庄子》《菜根谭》——其余的道家经典,要么不够高深,要么过于混杂,无法与之平起平坐。

人们爱说“永远”“无穷”,却不知,时间尚不可永远,空间且不能无穷——何事何物,能无终无极?山再高也有顶,水再深也有底:世间最优的文化,出自中国;人类最高的智慧,源于道家。

曲愈高,和者愈寡;智愈高,知者愈稀。且衣愈白,污染愈易;言愈高,误解愈多。道家经典,或语精省而境高远,或言简浅而意深隐:若拘泥于字面,则难悟其精华。——特别是其中的“无”,往往不是空空如也,而是介于有无之间。

阴阳调和,方能长久。介于阴阳之间,不偏不倚,便是万物最稳定的状态。而中庸之理,易行难知;向阳之心,乃人之常情:圣人以己度人,故成人之美而尽心传道。

道家思想,常常被贴上“消极”的标签,也因此备受讥评。从热入温,则觉水冷;先冷后温,便觉水热。道家所重,中庸而已;既不积极济世,也不消极避世——心中静躁不同,则眼中昏明有异。

事进愈速,其终愈早;物长愈缓,其亡愈迟。留罪过,则延缓人类的衍化;立功业,则加速人类的灭亡。圣人不忍为大恶,亦不敢行大善,故庸德庸行;不愿碌碌无成,亦不敢赫赫有为,故空谈玄理。

有所作为,且不对人类的衍化产生重大影响——此即无为。故圣人只空谈,而不实干;只论道德,而不建功业。但常人,若无功业,则难以立足于世:所以,功名富贵之念,固不能重,亦不可太轻。于世无害,亦无大用;养家有余,济世不足:如此普通之业,平庸之辈,才是天地之幸,人类之福。

除了顺天,道家也讲究应命。须知命运,自有当顺应之处,也有该抗争之时。对逆境,若无可奈何,要坦然接受;如能够改变,当尽力扭转。对生活,既不能着意于精美奢华,也不可甘愿于清贫困苦。

《菜根谭》有云:“情之同处即为性,舍情则性不可见;欲之公处即为理,舍欲则理不可明。故君子不能灭情,惟事平情而已;不能绝欲,惟期寡欲而已。”心不死,则欲不绝:故圣人求备于内,而淡然于外;既无物累,也不枯寂。

道家的“绝圣弃智”与“绝仁弃义”,所针对的,便是世俗的圣智与仁义——若能无为,则圣不可绝,智不必弃;若有道德,则仁不可重,义不必厚。

老聃所推崇的“柔弱”,实是柔弱于外,而刚强于内。内外皆柔,则软懦;皆刚,则暴躁。如外强而内弱,则伤人且害己。故性要随和,而心不可缺主见;外当浑厚,而内不可乏精明。

此外,道家特别注重养生,因此令人颇为迷惑:既然已经看淡生死,为何还痴迷于长寿?殊不知,智者养生,意在防病与修德;至于寿命,任其自然:人生贵精,而不贵长。

——避开了这些误区,感悟道家思想,将更为容易。当然,学问愈高,愈难言传;品读经典,还需意会。古人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若能会意,不必字斟句酌;对常人而言,道家经典虽多,但要点,无非中庸而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19
逍遥、无为而治。觉得他说的不大对,一直支持中国古代统一的应该是这样的一句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出自。这句话。或者也可以从这个方面来解释:每逢动乱时,人们就更加渴望和平时候的生活(宁为治世狗,不做乱世人),而且道家的无为而治所构造的正是一个没有动乱的社会,适合乱世人们的追求。也正是有到家无为而治的思想的存在,所有追求和平的人们就会团结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从而发挥出不可以想象的能力,拨乱反正。说得白一点就是:道家思想是乱世的指导思想,指导人们走向和平。
第2个回答  2010-06-21
>
道家思想真叫博大精深,对自然、人生、政治悉数概括,但由于是早期人类思想的结晶,技术尚未达到的地方只能以一种神圣的态度解释,所以道家学说不够完善,但是道家思想的质朴求臻、追求完美,不容否定。
以往道家学说发展中,要么有的是推崇上天把其宗教化、神化,要么有的是片面浅显饱含排斥把其外黜,都可以说是极端的,此不足取。
伟大理论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能够解释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道家正是如此。我是一位坚定的马列主义者。如果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去研究道家思想,马列主义能为自己找到一位来自远古的知音。这当然不是一脉相承,但却是殊途同归。

中国古代哲学道家思想以“道德分析论”为研究发端,分为五大道境。
所谓道境……我以列举法来说明吧,定义没得找。列举有五:天道、地道、人道、商道、政道。(分类原则有,不在这里细述啦。)道德分析论”五大道境,是相互并立但不可缺其一的五种研究领域。
①“道境”之天地道,即:人与自然的哲学。
②“道境”之人道,即:人与人的哲学。分为心道和行道。
③“道境”之政道,即:人与政治的哲学。
■ 老子倡导的最优道境法则:
天地道中,人求生存和发展;
人道之中,人求安康乐;
政道之中,人求德仁义礼皆善。
商道呢,“个人意志最大化、追求利益最大化”,不多论吧。
■ 商道的基本特征为:行动指导的个人意志最大化,和行动目标的追求利益最大化。这种特征决定了商道在人类社会的不可或缺,所要做的就是利用政道来合理地引导商道运行。所以道家学说重在倡导“德仁义礼皆善”的理想政治模式,通过完善的政道形成商道的公益效用。

我们人类,因为灵长、高度智能,所以当之无愧地是大自然的知己,唯一的知己,而我们成为自然知己的伟大法宝,就是“科学”这把利器。用科学,我们不断地解码自然玄奥,认识自然的同时将天地万物为我利用。本段是天地道综述,宏形微像,疏而不漏。道家哲学认为,宇宙,直管探索其玄奥,退求能否为我用!
道家学说“相反相成”的理念尽人皆知,所以“生”“死”必然是讨论之内的。道家哲学不但有“实腹强骨卫生”的益养观,而且有“出生入死”的行动观,还有有“毂神不死”的存思观,——以上是一大方面。另一方面就是,道家思想还有自己对于生命意义的观念。况且,“齐物并天天人合一”的理想,更包括着“人生不离天地,天地利而不害”的天长地久理念。
■ 以上是“天地道”;以下是“人道”。
{道境·人道·心道}——思想<成熟>;
{道境·人道·行道}——行为<稳重>。
●【正解:引用《南齐书》——三思而行。】
解释(白话哈):
①思“如果大家都这么做那该多好啊”;(那就尽力去做)
②思“如果大家都这么做那就玩完啦”;(那就克己不为)
③思“不愧对自己良心,不惭却他人自尊”。(这决定了如何做、做什么)
■ 其实做人就这么简单!多教条不益,多——就成了束缚人了。

■ 中国古代哲学道家思想中关于政治的理论(政道):
主张“以‘道’致天下大同”
大道失则退求“以‘德’治国”
德无以施则退求“以‘仁’安民”
仁不足则退求“以‘义’理政”
义不正则退求“以‘礼’相待”
所以“礼”是最“坏”的政治模式。“礼”就是法律。
但是“礼”具备三大优势:
一可操作性最强;
二是可量化、标准化;
三是执行的强制性。
●行政者上诚于德下信于民,掌政者德合天下平安海内。
------------------------------------------------------------------------------------------------------------
国学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品德。
是社会主义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是人类文明除西方文明以外的东方文明。

参考资料:博大精深,无能精简而一言蔽之

第3个回答  2010-06-23
回复回答者: seagreatbird - 二级 2010-6-23 14:25 回答:

第一,你所谓的“核心”是错误的,表述也是不准确的。
第二,你所谓的“一个孝字”,那是儒家的,那不是道家的。

道家的核心思想是这样的:遵循大道,贵信上德。
对于道家学说倡导的,你表述不准确,准确应是——
上为而不争,中为而不恃,下为而不有。

或许你受儒家感染比较多,但不要拿儒家观念套到道家思想上,建议像我一样,百家都读读,去伪存真,精益求精,广博国学,传承毂神。

参考资料:我尊师,但我更重道。

第4个回答  2010-06-23
“无为而治”应该是核心,所谓无为是无为无不为,也就是掌握了大原则,比如康熙让各地修建祠堂,就是用了一个孝字,孝就要顺从父母,而父母都不希望儿子造反,因为这是灭族的罪,所以国家而快安定了。这个例子就是无为的精髓应用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