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以民生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论述题呵呵 谢谢了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也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有事的根本途径。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第二,优先教育机构。
  第三,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第四,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我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这是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同时,扩大就业的压力很大,就业形势严峻将是我国今后较长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选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
  第一,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第二,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第三,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
  第四,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制度,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城乡、地区、行业和部分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的现象。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第三,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第一,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第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第三,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四,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
  第五,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第六,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搞好基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加强基金监管,杜绝非法侵占、挪用,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第七,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第一,要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
  第二,要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卫生投入体制、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形成体制改革。
  第三,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
  第四,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
  6.完善社会管理,维持社会安定团结
  第一,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第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第三,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
  第四,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
  第五,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党和政府应加强和改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落到实处。广大人民群众应以积极的热情,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之中,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作出贡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