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错别字为什么叫通假字,那我们为什么写就不行?诗词的意思是古人留下的吗

如题所述

从根本上说,汉字虽然是以象形、象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体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它并不能实现形与义的完全统一,因而在造字之初便有了假借.这说明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本来就是允许和存在着借音表义的.用字的通假和造字的假借虽有不同,但在借音表义这一点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要在使用过程中能做到约定俗成、得到社会的公认就不会造成交际的障碍.因此,某些通假现象在某个时代通行,当时的人们习以为常,并不以之为怪.在没有正字法、也没有能促进用字规范化的工具书的古代,人们用字不像后世那样严格.

另外,汉字在隶变之后,字形的直观表义功能已不复存在,音同音近的字又多,形体也难记,人们在仓猝下笔之际不及熟计,也自然易写“别字”,正如郑玄所说的:“其始书也,仓卒无其字,或以声类比方假借为之,趣于近之而已.”至于有的典籍书已亡佚,后来只能根据某人的口授再笔录流传,笔录之时,也容易注重声而忽视字形.某些“别字”流传久了,也就渐渐相沿成了习惯,所以古书中的许多通假字与其本字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某通某)是相当固定的.

在使用汉字这个问题上,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端正认识,高度重视,完整、准确地掌握汉字的音、形、义;一定要少写或不写错别字,自觉纠正错别字.我们只有正确、规范地使用汉字,努力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才能使汉字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