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6读经传道书2章

如题所述

无益的劳碌(二4~17) 
所罗门王在他生命的晚期,回顾过去所追求的一切,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感慨。他承认自己曾经为了追求财富、名声和享乐而劳碌,但最终发现这一切都是“为自己”而作的,它们在日光之下都是虚空、捕风、毫无益处(11)。
物质与享受的追求(10)──所罗门所追求的是身体和精神上的满足,他得到了眼睛所渴望的、心中所希望的,但这种满足是短暂的。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保罗,他的生活充满了困苦和挑战,但他却能说:“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林后六10)因为他追求的是属灵的事物,每天都为主而活,神自己就成了他的满足。
日光之下的眼光(12~17)──所罗门观察到,智慧人与愚昧人的遭遇和结局似乎是一样的,这是在日光之下的看法。然而,从日光之上来看,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圣经告诉我们,神看圣民之死极为宝贵(诗一一六15),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是有福的(启十四13),因为他们及其所作的都存到永远,被神记念。
绝望的心境(二18~26) 
所罗门王在智慧与知识的指引下,将以色列国带入了全盛时期。然而,当他晚年回顾自己的一生和劳碌时,他感到虚空和绝望。他承认自己曾尽上各种努力去换取世上的成就,也劳力累心地吃过苦头,甚至日夜不安地耗尽心力去赚取一切,但到头来却发现自己毫无所得(22),这岂不虚空?
“移交”的责任并不是一件坏事,特别是当你能将一些好的东西留给别人时。我们今天所享受的许多东西,都是从别人“移交”而来的。所罗门王从父亲大卫那里继承了王位、稳定的江山、财富、建殿的材料等,其中最宝贵的是那颗敬畏神的心。许多父母长辈总是致力于为后代积储财富,却忽略了将属灵的产业遗留给他们,这是非常可惜的。
所罗门在24~26节中得出一个结论:人不必为将来的事伤心,而应在劳碌中享福。保罗最能表达这个道理:“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腓四11~13)如果我们在虔敬上加上知足的心,我们就能在任何环境中找到喜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