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对偶句都有哪些

如题所述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其实古诗中也有很多有名的对偶名句哦,下面分享40句古诗对偶句,随本文来了解一下吧。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宫词二首》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人怨》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刘使君》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二首》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忆李白》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李商隐《落花》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春宿左省》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杜荀鹤《春宫怨》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岑参《寄厅省杜拾遗》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马戴《楚江怀古》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残萤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刘长卿《寻南溪常道士》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卢纶《送李端》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蛩。——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知识拓展——古诗对偶句

对偶也叫做“对仗”,是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古诗中对偶一般指的是两句相对。把上句叫出句,也叫上联;下句叫对句,也叫下联。

一、对偶的分类

1.单句对偶·偶句对偶·多句对偶

按构成对偶的句子数量,对偶句可分为单句对偶、偶句对偶和多句对偶。

(1)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八阵图》)

(2)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杜牧《阿房宫赋》)

(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用一句对一句叫单句对。如(1)句。用两句对两句叫偶句对,如(2)句中“六王毕,四海一”与“蜀山兀,阿房出”相对。用三句对三句,或用更多的句子相对,叫多句对对偶句。例如(3)中以分号为界的前三句与后三句相对。

2.当句对·隔句对

按构成对偶的句子或词语的对应方式,对偶句可分为句中对和隔句对。

(4)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5)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黄庭坚《自巴陵无日不雨至黄龙晚晴呈道纯》)

(6)昔年共照松溪影,松折碑荒僧已无。今日重逢思城事,雪销花谢梦何如?(郑谷《寄裴晤员外》)

当句对也称句中对、自对,是同一句中的上下两词语自成对偶。如(4)中“晓风”“残月”互对;(5)中“野水”“田水”互对,“晴鸠”“雨鸠”互对,而上下联又遥相成对,十分工稳。隔句对又称扇面对、扇对,是两联诗句中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对第四句。即单句与单句对,双句与双句对。如(6)中“昔年”和对句的“松折”不能对仗,而是和隔句的“今日”形成对仗。

3.正对·反对·串对

按照对偶的上下联在内容上的关系,对偶句可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9)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鹤雀楼》)

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近的,是互为补充的就是正对。如(7)上下联的意思是相近相关的。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就是反对。如(8)写出了广大士兵浴血奋战、伤亡惨重和将帅们纵情享乐、不恤士卒的事实,在鲜明的对比中突出了主题。串对又叫流水对,起句与对句的意思是紧密连贯的,前后两个句子在意义上有承接、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如(9)上下联是承接关系,写杜甫行经巴峡巫峡,再过襄阳,直向洛阳,写出急欲出蜀的喜悦心情。(10)上下联是前果后因的因果关系,欲穷尽目力,就必然要继续登高。古诗文中以正对居多。

二、对偶的作用

对偶是最富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修辞格式,在古今文学作品中都有大量的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对偶在形式上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韵律感,节奏明快,便于朗读、记忆和背诵。

1.描写:鲜明生动

正对中上下联在意思上是相近或互补关系,所以运用正对来描写景物,就能从事物的两个角度、两个侧面相互补充,从而突出景物的特征。

(11)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孔雀东南飞》)

(11)这两句描写深秋景色,寒冷的秋风摧残着树木,使它枝叶凋落,厚厚的白霜凝结在院中的兰草上。表现悲凉肃杀的气氛。

2.抒情:酣畅淋漓

(1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12)从时间、空间纵横两方面着笔,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3.说理:铿锵有力

(1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反对的上下联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反对能以正反对比的方式突出事物特征或道理。(13)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否则,到老将一事无成,后悔已晚。以对比方式揭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催人奋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0-15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