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作为高校专业教学的基础,其基本原则涉及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以及教学形式等多个方面。首先,教学大纲的制定需遵循教学计划的整体结构,确保课程内容既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又能保持学科体系的科学逻辑和完整性。课程内容的选择既要注重学科的系统性,避免割裂学科知识,又要确保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教学法要求。同时,课程内容应相互衔接,处理好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的配合,通过技术处理如多角度阐述问题或适当突出重点,实现科学体系的完整性。
其次,教学大纲应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论点需基于科学验证,方法论上遵循唯物辩证法,批判非唯物主义观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体现在教学大纲的纲要设计上,反映认识过程和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强调理论传授与实践训练的平衡,实验、实习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形式在大纲中占有重要地位。
此外,教学大纲的编制需建立在严谨的学科体系基础上,既要保证系统性,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学法需求,注重学科结构的整体优化与课程间的优化组合。在教学内容上,既要处理好科学性与思想性、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又要兼顾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学科发展和学生智能发展的需要。
最后,教学大纲需要具备相对稳定性以保证教学质量,但也要与时俱进,反映现代科技的最新进展。在更新教学内容时,应以教学目的和学生接受能力为出发点,避免盲目求新求多,保持少而精、量力性的原则,确保教学内容既能满足学生现有水平,又能促进他们的智能发展。
指学校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其中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包括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等。有的教学大纲还包括参考书目、教学仪器、直观教具等方面的提示。列入教学大纲的教材的广度和深度,一般应是学生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