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粒二象性是真的是假的 这怎么可能 谁做过这实验?怎么观测和不观测物质属性还不同!??

如题所述

波粒二象性并不是说物质有时候是波有时候是粒子。从本质上讲,万物都是有粒子组成的,电磁辐射也不例外。但是,电磁辐射(例如可见光)却强烈的表现出波动性。那么这个波动性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这个波动性是一种统计规律。下面以光为例来描述一下这个统计规律。
1.大量光子的集体行为。通常的光都是由大量光子组成的,这些大量光子在空间中的分布满足一定的规律,我们能看到光的干涉现象,就是这个规律的表现。
2.单光子的长期行为。通常干涉都是大量光子的行为。如果现在用一个阀门,每次只允许一个光子通过,光子打到屏上就记下一个亮点。结果发现,经过足够长时间后仍能看到干涉条纹。
因此,光的波动性是光子的空间分布的体现,它不是由于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至于光子的空间分布,是用波函数来描述的。波函数是一个复函数,它的模的平方就等于光子在相应坐标点出现的几率。
光的波动性是一种统计规律宏观表现,因此提出波粒二象性的德布罗意把光波描述为概率波。

光的本质的最有力证明是
波动性:干涉现象
粒子性:康普顿效应 光子碰撞电子改变了电子的动量
量子性:光电效应

那么其他微观粒子有没有波动性呢。电子的衍射实验证明电子也有波动性。

因此波动性与粒子性一点也不矛盾。粒子和波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物质,粒子性是物质的本质,波动性是统计规律,任何物质都是如此。有的物质看不出波动性是因为其波动性十分微弱肉眼凡胎看不出来,有的物质看不出粒子性是因为它表现出强烈的波动性而粒子性微弱所以人看到的都是波动性的现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07
呵呵,这问题的答案楼上已经给了,不过看你提问的语气我想说句,生活中的经验不一定是正确的,很多时候,你不熟悉的领域的很多东西是不符合你的直观生活经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所以别人说一个你不熟悉的领域的时候,别轻易下结论。波粒二象性如果你还在读书,到了高中你就会接触到一些皮毛了。至于想深入了解,可能要大学学习相关专业了。
第2个回答  2010-07-06
“波粒二象性”是指在一般情况下具有波的性质的物质,在某些情况下却显示粒子性;而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粒子的性质的物质,在某些情况下却显示波动性。
光电效应实验,使人们认识到了波的粒子性;1927年戴维孙和革末所作的电子的衍射实验,证实了粒子的波动性。
第3个回答  2010-07-06
当然是真的了,1927年戴维孙和G.P.汤姆孙分别用晶体做了电子的衍射实验,得到了衍射图样,他们为此获得的了193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