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导武器对作战的影响及分类

如题所述

  (一)定义
  精确制导武器是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
  (二)分类
  精确制导武器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1、导弹
  (1)按作战任务分:战略导弹、战术导弹。
  (2)按射程分:近程导弹、中程导弹、远程导弹、洲际导弹。
  (3)按弹道特性分:弹道导弹、飞航式导弹。
  (4)按发射点和目标位置分:
  通常发射点和目标的位置有四种:地面、空中、舰艇(水面)、潜艇(水下)。因此,导弹又可分为地对地、地对空、岸对舰、空对地、空对空、空对舰导弹等。
  2、精确制导弹药:可分为末制导弹药和末敏弹药。
  末制导弹药通常分为制导炸弹、制导炮弹、制导鱼雷三种。
  末敏弹药主要包括制导地雷等。
  (三)特点
  精确制导武器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五点:
  1、高精度。精确制导武器的直接命中概率是普通弹命中概率的几十至上百倍。“战斧”巡航导弹,射程为2500公里,但精度可达30米;激光制导炸弹和制导炮弹的理论命中误差仅为1米。比如轰炸目标:
  二战时期,B-17轰炸机投弹误差是1000米左右;
  越南战争中,F-105D投弹误差为100米左右;
  而海湾战争中:F-117投掷激光制导炸弹误差仅为1~2米。
  2、高效能。精确制导武器的价格交换比可以达到1比几十到几百,甚至更大。比如:
  1枚“陶-2”型反坦克导弹的造价虽然达1万美元,但用它击毁1辆M-1型坦克的造价却为244万美元,其价格交换比达到了1比244。
  在马岛海战中:阿根廷用一枚价格20万美元的“飞鱼”导弹击沉造价为两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价格交换比达到1比1千;英国的一枚“虎鱼”鱼雷(价值90万美元)击沉阿根廷“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价值8500万美元),价格交换比也为1比95。
  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飞机发射71枚“麻雀”空空导弹击落伊拉克固定翼飞机24架,价格交换比为1比29;用22枚“响尾蛇”空空导弹击落伊拉克9架固定翼飞机,价格交换比为1:94。
  3、高技术其关键技术是微电子技术和光电技术。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制导系统可以小型化,在炮弹的弹头上也能装自寻的系统;而计算机微型化,给在60年代基本上快被淘汰的巡航导弹带来新的活力,使其精度可达30米。同时探测技术和高速信号处理技术也为制导精度和抗电子干扰提供了条件。
  4、射程远可以把普通武器与精确制导武器的射程进行一下比较:
  普通的地面压制火炮:大中口径火炮射程一般为20~30公里,最远在40公里左右;而地地导弹的射程近的为几百公里,远的可达上万公里。比如苏制SS-18导弹,射程为12000公里。
  普通的防空武器,——高炮的有效射高通常为几千米至1万米左右;而“爱国者”、S-300等防空导弹,最大高度可达2万4千米和2万7千米。
  在二战时,飞机进行空战,主要是使用航炮,它的有效射程仅为几百米至几千米。而现代战争中,飞机进行空战主要使用的武器是空空导弹,它的射程可以达到几公里、几十公里甚至一、二百公里。
  再比如用于打坦克的直瞄火炮:它的有效射程一般是2~3公里;而反坦克导弹最大射程可达10公里左右。
  5、威力大
  比如一枚战术常规导弹,如果携带的是1吨重的战斗装药,则相当于18门火炮齐射10发的威力;
  而一个千吨级的小型核弹威力相当于10个炮兵团540门火炮1次齐射10发。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其中投在广岛的那一颗为2万吨级,造成了广岛市建筑毁坏60%,人员死亡超过了15万人。
  而现在的原子弹当量可以达到百万吨级、千万吨级。比如SS-18,弹头当量2500万吨,相当投在广岛的原子弹当量的1000多倍,其破坏威力可想而知。

  二、制导方式
  (一)自主制导
  自主制导就是指导弹的控制完全自主,在飞行中不依赖于目标和制导站,由导弹的制导装置按预定过程控制其飞行轨迹,保证导弹命中目标。属于自主式制导的有惯性制导、方案制导、地形匹配制导和星光制导等等。
  比如惯性制导系统:它的惯性测量装置是由陀螺仪和加速度计所组成的,惯性制导系统就是利用惯性测量装置测量导弹运动的加速度,通过解算装置,计算出导弹的运动加速度及运动速度,经过与原设定的参数进行比较,形成制导指令,由执行机构控制导弹飞向目标。
  自主制导的特点是:
  把飞行方案,也就是飞行程序储存于弹上,不与目标和制导站发生联系。因此隐蔽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射程远。但是它的缺点是:发射后无法改变弹道,而且制导精度随飞行时间(或距离)的增加而降低。
  (二)寻的制导
  寻的制导就是依靠弹上设备,接受目标辐射或反射的能量(红外辐射、光辐射、无线电波、声波等),确定目标位置和运动特性,自动控制导弹飞向目标。通常按有无照射目标的能源,可分为主动寻的、半主动寻的、被动寻的三种:
  主动寻的——导弹上的能源照射目标,接收机根据回波信号,完成对目标的捕捉、跟踪和攻击。
  半主动寻的—能量照射来自指令站,导弹接收回波信号,自动跟踪并攻击目标。
  被动寻的——就是导弹依靠感受目标的能量(比如飞机发动机的热辐射),自动跟踪并攻击目标。
  寻的制导的最大特点是:
  精度非常高。但是它的作用距离较近,识别敌我能力差。
  (三)遥控制导
  遥控制导是以设在地面、水面或飞机上的指令站,来测定目标和导弹的相对位置,并向导弹发出制导指令进行的制导。
  比如目视瞄准、手控有线指令制导:在导弹发射后,通过瞄准镜跟踪目标和导弹,测量它们的运动参量,并形成制导指令,通过操纵控制盒,把制导指令通过导线传送到弹上,弹上接收设备以收到的制导指令为依据,在弹上经过信号变换和功率放大等环节处理后,操纵执行机构改变导弹的飞行弹道,使其飞向目标。
  遥控制导的特点是:
  导弹受控于指令站,因此弹道可以随目标的运动而改变,适合攻击运动目标。但是这种制导方式比较容易受干扰,且有线制导受导线长度和强度的限制,作用距离近。
  (四)复合制导
  采用两种以上制导方式的制导。它可以综合利用几种制导方式的优点,弥补弱点,提高命中精度。比如:
  美“斯拉姆”远程空地导弹:
  惯性制导+红外成像自动寻的末制导
  法“飞鱼”反舰导弹:
  惯性制导+主动雷达寻的末制导
  俄SA-12(斗士)地空导弹:
  无线电指令遥控制导+主动雷达寻的末制导
  美“先进巡航导弹”:
  惯性导航+地形匹配+主动寻的末制导
  复合制导可以综合利用几种制导方式的优点,但是它的缺点是:系统复杂,体积大,设备比较昂贵。

  三、精确制导武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世纪50年代以后,精确制导武器发展十分迅速。从总体上讲,精确制导武器多数已发展到第三代,个别品种已发展到第四代。
  1、巡航导弹,又称飞航式导弹。
  世界上第一枚巡航导弹是纳粹德国在二战中研制成功的V-1型导弹。二战后,美、苏、英、瑞士等国,在50年代相继研制成功第一代巡航导弹,如“天星狮”、“沙道克”等;70年代诞生了以“战斧”巡航导弹为代表的第二代巡航导弹。目前世界上先进的战略巡航导弹有:美AGM-86B、“先进巡航导弹”、俄AS-15等。
  1991年的海湾战争,就是以1枚“战斧”巡航导弹击中伊拉克的通信指挥大楼而拉开战幕的。海湾战争,也是美第一次使用“战斧”巡航导弹,共发射288枚,第一天就发射100多枚,其中,首次突击使用了52枚,命中率高达98%,初次显示了远程精确制导武器的威力。
  95年9月10日,为打击波黑塞族机场,美国海军夜间从“诺曼底”号巡洋舰上发射13枚“战斧”布罗克III型巡航导弹,也全部命中了目标。
  2、防空导弹,包括地空和舰空导弹。最早研制的也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研制的“龙胆草”、“莱因女儿”等,但未投入实战。现在有14个国家研制了100多种防空导弹,迄今已发展到第4代。防空导弹按射高可以分为4种,较先进的分别为:
  高 空:美“爱国者”、俄S-300等
  中 空:美“霍克”、俄SA-6、法SA-90等
  中低空:美“小槲树”、“复仇者”、俄SA-13、英“长剑”、 “星条”、法德“罗兰”等
  便 携:美“红眼睛”、“毒刺”、俄SA-7、SA-18、英“吹管”、“标枪”、法“西北风”、《瑞典的“RBS-70”等
  舰空导弹:美“宙斯盾”、“标准”,英“海标枪”、“海狼”,法“海响尾蛇”等。
  1959年10月7日,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用苏制SA-2导弹击落了国民党的美制RB-57D高空侦察机,成为世界上第一次使用防空导弹击落飞机的实例。
  1960年5月1日,苏联防空部队使用SA-2导弹击落一架从巴基斯坦起飞,飞越苏联上空进行侦察的美军U-2高空侦察机。
  在阿富汗战争后期,阿富汗使用美制“毒刺”防空导弹,击落苏联飞机近300架
  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使用苏制SA-6导弹击落了以色列飞机47架;而以色列发射22枚美制“霍克”地空导弹竟打掉阿拉伯25架飞机,可以说是创下了一个奇迹。
  海湾战争中美国“爱国者”导弹多次成功拦截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爱国者”导弹是如何拦截“飞毛腿”的呢?当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发射升空90~120秒以后,美国布署在太空的预警卫星就可以测出其发射点的位置、射向和落点的范围,并向空中的雷达预警飞机发出警告,由雷达预警飞机将情报传送给地面的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在接到雷达预警飞机的情报后迅速向“爱国者”导弹系统下达指令,在“飞毛腿”导弹飞至距落点约90秒的位置时,“爱国者”导弹系统的雷达开始搜索、跟踪目标,当发现目标后“爱国者”导弹发射升空,“爱国者”导弹初段采用的是自主式制导进入一定高度,这样可以快速反应,争取时间,中段则采用遥控式制导接近目标,而末段采用寻的制导捕捉、跟踪、攻击目标,将“飞毛腿”导弹击毁在空中。)
  3、反坦克导弹被称为坦克的“克星”。法国55年研制成功SS-10,成为第一个装备反坦克导弹的国家。迄今反坦克导弹已发展到第三代,共有30多个型号,总数量突破200万枚大关。目前性能较好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成为许多国家主要的反坦克武器。如《美“龙式”、“陶式”,法SS-12,俄AT-4、AT-5,德法共同研制的“米兰”、“霍特”、“小羚羊”,日“超马特”、瑞典“比尔”(RBS-56)、“卡尔库斯塔夫”等。
  第三代“打出去不用管”的反坦克导弹现在正在发展,它可以对付90年代的多种装甲目标。如美“海尔法”、法“阿拉克”、俄AT-6(螺旋)、AT-7(混血儿或萨克斯管)、“短号”,法德英“崔格特”等。美、瑞士共同研制的“阿达茨”既可对付低空飞机,又可打坦克。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损失坦克800辆,有80%是被反坦克导弹击毁的。其中,190装甲旅的120辆M-60坦克,全部被埃军的反坦克导弹击毁。最后的85辆在与反坦克导弹的对阵中仅仅3分钟就全部化为焦铁。
  在海湾战争100小时的地面战斗中,多国部队使用反坦克导弹共击毁伊军前线部署的4000辆坦克中的3000辆、2870辆装甲车中的1900辆和3110门火炮中的2100门。其中美军一个“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营的36架直升机曾一举击毁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一个坦克纵队的84辆坦克和装甲车辆、4个防空系统、8门火炮和38辆轮式车辆。
  4、空空导弹被誉为现代空战的“杀手锏”,迄今世界各国已研制成60种左右,已经发展到第4代。空空导弹在发展过程中命中概率提高较快,50年代仅为10%,60年代为30%,70年代达到50%,80年代提高到88%,到了90年代已经达到了95%。
  空空导弹分为拦射导弹和格斗导弹:
  拦射导弹是指射程在20公里以上的:它又可以分为远程拦射和中程拦射。远程拦射导弹,射程在100公里以上:比如美国的“不死鸟”(AIM-54C)空空导弹,射程可以达到150公里,俄AA-9(毒辣or阿摩斯);中程拦射导弹的射程为20~100公里:比如美国的“麻雀”,俄AA-7(尖顶)、AA-10(时髦 )、AA-12,英“空中闪光”,AIM-120先进中距空空导弹(阿姆拉姆)。
  格斗导弹是指射程在20公里以内的:比如美国“响尾蛇”的12种型号,英德AIM-132先进近距空空导弹(阿斯拉姆),俄AA-8(蚜虫),AA-11(击箭手),法“玛特拉”(R.530),以色列“怪蛇”(声称是世界上第一种“瞄准即可击中”空空导弹)。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空军使用空空导弹击落叙利亚等国飞机220架,占击落总数的60%,命中率为50%。
  在82年的黎巴嫩空战中,叙利亚两天损失战斗机81架,其中94%是被以色列空军使用空空导弹击落的,而以色列的飞机则无一损伤。
  在海湾战争,多国部队使用空空导弹,击落伊拉克固定翼飞机35架、直升机4架,占击落伊飞机总数41架的95%。
  5、反舰导弹,迄今已研制50余种,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装备。
  反舰导弹最主要有舰舰导弹和空舰导弹(另外还有少量的岸舰和潜舰导弹)。舰舰导弹:最早是苏联在50年代针对西方国家海上优势研制的SS-N-1型。空舰导弹,最早是德国在43年7月就研制成功的HS-293A-1空舰导弹。67年10月21日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用“蚊子”级导弹艇发射苏制“冥河”式第一代反舰导弹,一举击沉了以色列“艾拉特”号驱逐舰,创下小艇击沉大舰的范例,也引起西方国家的警觉,促使其加快研制步伐。先后研制出的有:法国“飞鱼”、美国的“鱼叉(捕鲸叉)”,以色列的“迦伯列”等。80年代各国又发展第二代舰舰导弹,如法国和德国共同研制的“安斯”、美国的“先进反舰导弹”、英国的“海鹰”、意大利的“奥托马特”、俄AS-17近程超音速空舰导弹等。
  73年10月进行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双方损失的59艘军舰,全部是被导弹击沉的。
  在马岛海战中,阿根廷发射法制“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国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大西洋运送者”号运输船、击伤了“考文垂(一说:“格拉摩根”)号驱逐舰。
  6、反辐射导弹,又称反雷达导弹。迄今已发展到第三代。
  世界上第一种反辐射导弹是美国研制的“百舌鸟”空地导弹,它在越战中有突出的战绩。68年美国又研制成功了“标准”第二代反辐射导弹,70年代中后期反辐射导弹发展到第三代:如美国的“哈姆”、“默虹”、俄罗斯的AS-12、英国的“阿拉姆”、法国的“阿玛特”等。
  海湾战争中,机载的“哈姆”和“阿拉姆”反辐射导弹,充当了空袭的先锋,为摧毁伊军预警雷达和火控雷达发挥了十分突出的作用。
  7、空地导弹。空地导弹分为战略和战术两类,共90余种,现已发展到第三代。
  美“斯拉姆”远程空地导弹、“小牛(幼畜)”空地导弹、AGM-130防区外空地导弹、俄AS-13(kh-59M)中程空地导弹、以“突眼1”中程防区外对陆攻击导弹。
  海湾战争中,美国两架飞机从“肯尼迪”号航母上起飞,奉命去轰炸伊拉克一座水电站。A-6E攻击机飞到距目标100公里处,发射了一枚“斯拉姆”导弹,这枚导弹由A-7E控制,命中水电站的保护外层,炸开了一个直径近10米的洞;2分钟后,A-6E又发射第二枚导弹,这枚导弹竟然从第一枚导弹炸开的洞中飞进去,彻底摧毁了水电站的内部设施,令人叫绝。
  8、制导炸弹,又被誉为“灵巧炸弹”
  世界上最早的制导炸弹是德国30年代末40年代初研制成功的HS-293,二战中取得一定战绩。60年代相继出现了电视、红外、雷达波束制导的炸弹。1965年美国研制成功“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并于67年用于越南战场,首次使用就取得了惊人的战果:美国为了轰炸河内附近的一座清化大桥,曾出动600多架次飞机,投下数千吨普通炸弹,损失飞机18架,仍未能将桥炸毁;改用刚刚研制成功的“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后,仅出动了12架次飞机,而且无一损伤,就炸毁了该桥。据统计美国在越战中共投下制导炸弹约2万5千颗,摧毁坚固目标1800个。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共投下制导炸弹10300枚,命中概率高达90%。至今,制导炸弹已发展到第三代。
  9、制导炮弹。制导炮弹是利用自身制导装置,发射后能在弹道末段实施控制、引导的炮弹。主要对付坦克、装甲车辆、舰艇等目标。制导炮弹主要有三种类型:
  激光制导炮弹,如美国“铜班蛇”制导炮弹。
  毫米波制导炮弹,如法国研制的“灰背隼”81迫击炮弹;美“萨达姆”系统。
  红外制导炮弹,如瑞典的“斯特勒克斯”制导炮弹。
  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
  1、向“智能化”发展,提高命中精度
  2、向“远程化”发展,增大武器射程
  3、向“隐型化”发展,提高突防能力
  4、向“模块化”发展,提高通用性能

  四、精确制导武器对作战的影响
  (一)提高了作战效能
  (二)使作战样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三)成为改变军事力量对比的杠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