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天水 银武威”这句话的来历?

如题所述

"金张掖,银武威,金银不换是天水" 这是原话。
张掖(西魏后又名甘州)这一地名,始于西汉,但随着历史变迁,又在这一地名前加了一个形容词“金”,于是又有了“金张掖”之称。“金张掖”一词到底始于何时,其涵义又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具有权威性的文献中称张掖为“金张掖”的是三部书。一是刊行于1936年,1979年又修订出版的《辞海》,二是著名记者范长江于1936年对张掖进行考察后出版的《中国的西北角》,三是由张湛平著,中国工人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小辞典》。这三本书尽管都讲“金张掖”但究竟“因”从何来,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银武威”的来历说法较多。文字最早见于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一书:“银武威不容乐观”。
据武威耆旧说,民国时有个贪官,外号叫郭砣砣(老百姓把银圆叫砣砣)。他先在张掖做官,搜刮民脂民膏,捞了一笔,又听说武威山川秀美,繁荣发达,便四下活动到武威当官,结果又捞了一笔。所以老百姓说他“张掖捞了金砣砣,武威又捞银砣砣,干脆就叫郭砣砣”。从此,有了“金张掖”、“银武威”之说。
也有人说,河西走廊是甘肃的好地方,人们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来说这里的富裕,所以用“金张掖”、“银武威”表示这是两块好地方。
还有人说,张掖在武威的西方,在五行中西方为金,所以有了“金张掖”之说,相对于“金张掖”来说,武威就成了“银武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08
我是独立撰稿人陈淮,近二十年来研究河西走廊历史及人文地理问题。鉴于学界、民间对“金张掖、银武威”这句话的来历、意思,长期以来严重误解,兹以我本人读书所得,郑重回答如下:
1, 民国时《申报》记者陈庚雅写的游记《走进西部》,作者1934年7月27日在经过张掖时写道:“……村舍连绵,田地肥沃,以表面富庶观之,诚不愧‘金张掖’之美称也——皋兰(兰州)、天水、武威、张掖,为甘省四大繁缺,官僚素有‘金张掖,银武威,皋兰做罢做天水’之谚。”
2, 无独有偶,民国初年(1916—1917年间)财政部委员谢彬,履公去新疆调查财政,所著《新疆游记》一书,书的序言是孙中山先生撰写的——《新疆游记》在民国时重印已达九次……在这本书有关甘州(甘肃张掖)章节中,他也记下了“故清驻甘肃提督于此。今犹甘省四大繁缺(天水、皋兰、武威、张掖)之一。”的一段文字。
——这是我见到最早关于“金张掖”来历的文字。
“金张掖、银武威”,其是来自一句旧时代在甘肃任职的顺口溜——这是流行于官僚间的“私密行话”——且看《红楼梦》中,门子在给贾雨村出示护身符时的举止。
这种登不得大雅之堂的“黑话”,官修文献又怎能收录?
第2个回答  2010-07-14
天水有金矿 武威爱下雪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07-03
我的个神啊!
“金张掖 银武威”啊!大哥,谁告诉你金天水了,笑死我了啊!哈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