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现在部分家长不教孩子方言?

如题所述

(关注 @博知苑 |丰富知识认知)

第一,一般而言,受一个地区或一个地域长期的影响,会形成当地的特色和文化。 方言,正是文化的范畴之一 ,因而在不同的地域会有不同的方言。

第二,其实部分家长,不教孩子方言, 既有合理的部分,也有会影响文化传承的因素。 不教孩子方言的 合理性表现在,可以与更多的人进行畅通的沟通和交流 ;即使身份低微,在用普通话交流时,是分不出各自阶层的。

第三, 不合理的因素,表现在: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如果丝毫不教学生方言,会影响到当地文化的传承 ,因而会造成方言文化继续传承下去的风险。

综上,方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不教方言会造成方言继续传承的风险。相反,推广普通话,会更有利于沟通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体现不出阶级差别。 所以,要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前几天早上和爱人一起小区门口的饭店吃早饭,我们用家乡话交谈着,这是坐在旁边桌的一个女的,过来和我们搭话。

问你们也是某某县的人吗?我们回答是。

这位女士乐呵呵地笑着说,我也是,我也住在这个小区,加个微信吧。能在异乡遇见老乡,听着乡音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我们欣然加了微信。

这份欣喜或许源于方言特有的魅力吧。

言归正传,回答题主的问题。

我家小孩3岁前,是在老家由祖父母带大的,说话自然是乡音。

孩子三岁后,我们搬进了工作所在城市的新家,孩子也就理所当然的接到了我们身边。

刚开始孩子和新家这边的小伙伴们,不能很好的玩耍,其中有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语言不通。

我们为此还特别苦恼,而且也特别担心孩子上幼儿园之后,不能够很好的和老师、小朋友们一起沟通。

没成想,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普通话讲的特别好,渐渐的方言却不会说了。孩子不会说方言,但是能听懂我们说方言。

我想这也正是很多父母不教孩子方言的一个原因吧。

现在人们都往大城市跑,交流都用普通话。这客观上也限制了方言的使用。

我想若干年后,很多方言也会渐渐消失,相应的由方言承载的一些独特的文化,也会渐渐消失。

从我身边的人看,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基本不会教孩子讲方言。所以我觉得不是部分家长不教孩子讲方言,应该是反过来,只有部分家长会教孩子讲方言。

我们夫妻二人的方言虽都属客家话,但发音差异极大,根本不能用方言交流。所以我们以普通话交流,而回老家时,与各自家人则用方言交流 。

我家老大跟我们相处较多,我们没有教她说方言,但老家耳濡目染之下,会听方言,但不会说。

老二才二周岁多,跟爷爷奶奶相处多,且奶奶不会普通话,只跟她讲方言,结果她的方言讲得很溜,普通话也很溜,看见不同的交流对象,能在方言与普通化话间无缝对接,完美切换 ,现还会教奶奶讲普通话了。

反观老家的其他小孩子,基本上父母不教方言,甚至连爷爷奶奶也不教方言,造成小孩子不会讲方言。我家老二,因为奶奶不会讲普通话的原因,因此学会了方言,现在成为老家能讲方言的为数不多的小孩子,可谓十分难得。

从中可以看出,小孩子的语言天赋比成人大多了。只要你愿意教他说方言,他会掌握得很好,一点不用当心会影响他说普通话。

方言是一种地方性语言,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比如我所讲的客家话,很多词汇是古汉语的直接传承,我们所说的“爷”,是指父亲,“爹”指祖父。所以在木兰词中,“爷娘闻女来”,对于我们来说就很好理解了。如果有一天方言消失了,对于传统文化而言,也是一种损失。

我觉得不必刻意在孩子小的时侯只教方言或只教普通话,最好的方式是两种都教,一点不用当心小孩子会把普通话和方言搞混了,我的老二就是一个例子。你觉得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