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寓言故事

如题所述

关于马的寓言故事1

  靠近长城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

  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

  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坏事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他的父亲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

  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长城一带的人,大部分人都死了。

  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得以互相保全。

关于马的寓言故事2

  三马同槽成语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泛指阴谋篡权。

  《晋书·宣帝纪》:帝(司马懿)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曹操)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据《晋书·宣帝纪》载,司马懿还在做曹操的谋臣时,曹操就发现他颇有雄心壮志,对他极不放心。有一天,曹操作了一个梦,梦见有三匹马在同一个槽里吃食,醒来后心中便十分不快。起初曹操以为是马超一家便杀了马超的父亲。司马懿父子正好就是三马,而“槽”谐音“曹”,“三马同槽”不正意味着司马氏要吃掉曹氏吗?曹操感到这是一个不祥之兆,便把太子曹丕叫来,对他说:“司马懿不是个甘做人臣的人,将来必定会干预我们的朝政家事。”但曹丕十分信任司马懿,并没有把父亲的话放在心上。后来,果然不出曹操所料,司马氏父子三人不但相继专嬗曹魏朝政,而且最终还灭掉了曹魏,建立了西晋。第一次的三马是马腾,马超,马岱。第二次是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民谚云: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关于马的寓言故事3

  马首是瞻的成语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秦国十分强大,常欺负那些弱小的诸侯国。引起了众诸侯国的强烈反感。公元前559年,晋悼公联合了其他诸侯国,组成联军去攻伐秦国。

  指挥诸侯联军的是晋国的大将荀偃。他原先估计,秦国得知诸侯联军来进攻,肯定会惊慌失措,战争很容易取胜。没想到联军内部各怀异志,并不齐心,士气也很低落,秦国得知这些情况,所以一点也不怕,根本就没有求和的表示。秦军还在泾河的上游放毒,毒死了不少联军的士兵。

  看到这种情况,荀偃就想早点发动总攻,他向联军将领发布命令说:明天早上鸡一叫,我们就准备出发,各军都要拆掉土灶,填平水井,以便布阵。作战时,大家都看着我的马头来行动,我指向哪里,大家就奔向哪里。

  荀偃手下的将领听了他的话,觉得他太专横了,很反感。有个将领说:晋国从来就没有下过这种命令。你要向西去打秦国,那你自己去吧,我的马头可要向东,回到我们晋国去。

  其它诸候国的将领看到晋国的将领带兵回国,也纷纷撤回自己国家去了。全军顿时不战自乱,荀偃眼看无法挽回,也只好狼狈地撤军了。

  马首是瞻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mǎ shǒu shì zhān

  【出处】《左传·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解释】首:头;瞻:往前或向上看。马首是瞻,原指作战时士卒看主将的马头行事。后比喻服从指挥或依附某人。

  【用法】一般用在“唯”“依”等词的后面;“马首”前常有表示领属的定语。前半部“马首”与介词组合成介词短语;作状语;后半部“是瞻”作谓语。

  【近义词】唯命是从、如影随形、亦步亦趋

  【反义词】众叛亲离、分崩离析、背道而驰、南辕北辙

  【例句】你不必全听他们的话,唯他们~。

  马首是瞻点评

  相信读了这个成语故事,大家都能体会到团结的重要性了吧!原本晋军是有赢的把握的,可谁知军心不稳定,各自都有着自己的想法,不肯听令。而秦军也恰恰是明白这一点,所以轻而易举的赢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团队如果不团结一致,就如同一盘散沙,虎会轻易被打败。

关于马的寓言故事4

   马狗和兔子

  一个小山村里住着老大爷和老大娘一家,他们养了很多牲畜和家禽。辛勤的马每一天跟着大爷下地干活;忠实的狗给大娘作伴、看家;大爷每一天从地里带回很多鲜嫩的青草给兔子吃。

  一天,一向任劳任怨的马翘起尾巴轻蔑的对狗和兔子说:“你们从来不帮主人干活,每一天就明白在家里吃闲饭,白养你们了,哼……”

  狗也不示弱伸直了喉咙对着马大声嚷道:“我咋没用了我每一天给大娘作伴、看家,你没望见吗”然后又转身冲着兔子嘟囔:“兔子才没用呢,就明白吃”。

  兔子听了他们的嘲讽,停下来想了很久,什么都没说,又低下头默默地吃起草来。

  有一天大娘突然生病了,病得很厉害,为了给大娘补充营养,大爷杀了两只大兔子炖了给大娘吃。没几天大娘就痊愈了。

  从此以后,马和狗再也不说兔子没用了。

关于马的寓言故事5

  有一匹年轻的千里马,等待着伯乐来发现它。

  商人来了,说:你愿意跟我走,远走他乡吗?

  马摇摇头说:我是千里马,怎么可能为一个商人驮运货物呢?

  士兵来了,说:你愿意跟我走,驰骋疆场吗?

  马摇摇头说:我是千里马,怎么可能为一个普通士兵效力呢?

  猎人来了,说:你愿意跟我走,捕获猎物吗?

  马摇摇头说:我是千里马,怎么可能去当猎人的苦力呢?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匹马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机会。

  一天,钦差大臣奉命来民间寻找千里马。千里马找到钦差大臣,说:我就是你要找的千里马啊!

  钦差大臣问:那你熟悉我们国家的路线吗?马摇了摇头。

  钦差大臣又问:那你上过战场、有作战经验吗?马摇了摇头。

  钦差大臣说:那我要你有什么用呢?

  马说:我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

  钦差大臣让它跑一段路看看。

  马用力地向前跑去,但只跑了几步,它就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

  你老了,不行!钦差大臣说完,转身离去。

  启示:千里马是一步一步跑出来的,不是自以为是就是。我们今天所做的每一件看似平凡的努力都是在为自己的未来积累能量,为未来打基础!别把今天的一次拒绝,变长明天的后悔,等到老了跑不动了再觉遗憾!

  学历不代表能力,文凭不代表文化,过去的辉煌都已成为历史和回忆。所以,昨天怎么样不重要,关键是今天做了什么,明天会怎么样?

关于马的寓言故事6

  一马当先的成语故事讲的是三国时,黄忠的军队来到定军下,黄忠找法正商量攻打定军山的作战方案。法正指着定军山西面的一座高山说:“这座山比定军山高,如果攻占它,居高临下,定军 山上的情况就看得一清二楚,拿下定军山易如反掌。”黄忠抬头观察了一蕃,当天半夜就发动了进攻,占领了山头。法正说:“老将军,请您带领军队在半山腰,我 在山顶监视。夏侯渊的军队来攻打,我就举旗帜为信号。举白旗,老将军就紧守不出击;举红旗,就立即冲下山狠狠的打。这样,一定能取得胜利。”黄忠完全赞成。

  夏侯渊得知对面的高山失守后极为偾怒,下决心把它夺回来。张颌劝他说这是法正的计谋,应该坚守,决不可出去。但是,夏侯渊听不进去。他亲自带领一支军队下 山,围住那座高山,大声叫骂,向黄忠挑战。法正在山顶上举起白旗,黄忠看见,守在山腰不下来。

  到了下午,法正发现魏军已经疲劳,乘他们没有防备,连忙挥舞 红旗。黄忠看到信号后,发起进攻。随着一片喊杀声,黄忠已飞冲到夏侯渊面前,夏侯渊被连头带肩砍作两段。

  黄忠斩了夏侯渊,夺下了顶军山,为夺取整个汉中扫除了障碍。

  一马当先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yī mǎ dāng xiān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六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

  【解释】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带头

  【近义词】遥遥领先、争先恐后、身先士卒、匹马当先

  【反义词】知难而退、后来居上、后起之秀、慢条斯理

  一马当先点评

  一马当先的成语故事讲的是永远走在任何事情的最前沿,是个榜样的象征。我们常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最勇敢的人,所以呀,成功的人从来走的不是捷径,而是几乎别人不愿意走的艰险的路。小朋友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关于马的寓言故事7

   狼与马

  狼路过一处田地,看到地里有许多大麦。虽然黄澄澄的招人喜爱,但狼不吃大麦,只好走开了。刚走不远,就遇见一匹马,他把马领到田里,告诉马这些大麦他自己舍不得吃,特意给马留着,因为喜欢听马吃草时牙齿发出的美妙声音。

  马回答说:喂,朋友,你若能以大麦为食料,你就未必喜欢听我吃草的声音,而不顾你的肚子了。

关于马的寓言故事8

  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而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这个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它说明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

关于马的寓言故事9

  一个小山村里住着老大爷和老大娘一家,他们养了很多牲畜和家禽。辛勤的马每天跟着大爷下地干活;忠实的狗给大娘作伴、看家;大爷每天从地里带回很多鲜嫩的青草给兔子吃。

  一天,一向任劳任怨的马翘起尾巴轻蔑的对狗和兔子说:你们从来不帮主人干活,每天就知道在家里吃闲饭,白养你们了,哼……

  狗也不示弱伸直了喉咙对着马大声嚷道:我咋没用了?我每天给大娘作伴、看家,你没看见吗?然后又转身冲着兔子嘟囔:兔子才没用呢,就知道吃。

  兔子听了他们的嘲讽,停下来想了很久,什么都没说,又低下头默默地吃起草来。

  有一天大娘突然生病了,病得很厉害,为了给大娘补充营养,大爷杀了两只大兔子炖了给大娘吃。没几天大娘就痊愈了。

  从此以后,马和狗再也不说兔子没用了。

关于马的寓言故事10

  声色狗马的成语故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隋炀帝的长子杨昭,即元德太子,卒于大业二年。当时,朝中官员都认为炀帝次子杨暕理所当然就是储君。杨暕既为皇子,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他的品行却很差不及兄长杨昭,平时骄纵恣肆,行为不端。他周围的也是一帮龌龊小人,杨暕常派人多方搜寻声色狗马,供自己恣意淫乐。

  那时,有个京兆人名达奚通,有个小妾王氏擅长唱歌,一时间达官贵人争相邀她出入华堂宴会,后来竟常到杨暕府中一展歌喉。有个御史向皇帝告发此事,炀帝很生气,派了1000多名士兵,搜查杨暕的府第,严厉查处了与此有关的人。

  杨暕的妻子韦氏死后,杨暕就同韦氏的姐姐元氏私通,元氏生下一女,杨暕居然暗底里把他的亲信乔令则一帮人叫到府中,为此设宴庆贺,闹得不可开交。乔令则等人把杨暕的帽子脱下来,说应该戴上皇冠才对,又说元氏应为皇后。后来炀帝知道这事,气得半死,下令处死乔令则等人,元氏赐死,杨暕手下的其他狐群狗党也被发配充军。

  隋炀帝自己荒淫无度,儿子又如此不争气,再加上内政外交政策的.失当,因此隋朝统治不满40年就宣告灭亡。

  声色狗马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shēng sè gǒu mǎ

  【出处】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若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

  【解释】指室内、户外一切娱乐活动。指放弃内心精神世界的追求,追逐外在的娱乐活动。“声色”、“狗马”都是以事物的特征、工具代指事物本身。

  【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身败名裂、威信扫地、声色犬马

  【反义词】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声色狗马点评

  有的人总是感慨生活很无聊,其实这是因为他们的内心是贫穷的。假如一个人空有华丽的外表,我们会称这样的人是花瓶,除了观赏没有太多价值。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内心充实才是真正的魅力,所以我们一定要多读书,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哦!

关于马的寓言故事11

  目前,“猴年马月”的来历无从考据。不过有人称,这个词义多半源于方言的以讹传讹,最流行的说法认为,“猴年马月”是天津的“何年嘛月”谐音的变体。

  提到“猴年马月”,相信大家不会陌生。这个词通常是指某件事情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必须得需要一段无法预测的时间才可能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才会用到这个词。难道猴年马月的真正意义真的就是遥遥无期的意思吗?非也。

  其实猴年马月这个词最早出于我国农历的干支纪年,纪月。在我国古代,历法中有天干地支之说,天干有十个,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天支地支单与单相配,双与双相配,正好组成六十对,例如甲子,乙亥等。

  “猴年马月”中的猴年大家都能理解,每隔十二年一循环;马月又指哪个月呢?在我国古代历法中,干支纪年相传起源“三皇五帝”的黄帝时代,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到商代开始广泛应用,而商代是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

  而冬至恰恰在农历十一月中,在农历干支纪月中被称为子月(鼠月),依次往下排,到夏至的那个月(也就是农历五月)正好为午月,也就是马月,而农历干支纪月是固定不变的,确切的说,每年茫种到小暑节气之间叫午月(马月),它基本上位于农历五月,公历六月。所以猴年每过十二年循环一次,且每年的公历六月又是马月,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猴年马月”!例如:上一次的猴年马月是 20xx年6月5日~7月6日,而下一次的猴年马月则是20xx年6月5日~7月6日!

  根据农历干支,猴年12年一个轮回,马月也是12个月一个轮回,凡是猴年,必有一个月是马月,“猴年马月”的周期是12年。20xx(农历为甲申年)正好是猴年,从6月18日开始直至7月16日是农历五月,也就是庚午月,正好是“猴年”里的“马月”。 下一个“猴年马月”是20xx年6月5日至7月3日。

  其实每年都有一个月是马月,每年农历正月到腊月对应的属相依次是: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

  根据农历干支,猴年12年一个轮回,马月也是12个月一个轮回,凡是猴年,必有一个月是马月,“猴年马月”的周期是12年。今年恰逢猴年,马月就是农历5月份。

关于马的寓言故事12

  驴子和马儿同住一个牲口棚,但驴子对马儿非常不满,只要主人在它们各自的食槽里添完食物离开后,驴子总喜欢对马儿发牢骚:

  “哎,上帝太不公平了!我驴子干的活儿并不比你的少,吃的食物却不及你的好。主人在你的食槽里添的料,又精又细,看起来就非常美味可口。你看看我这食槽里是什么?干草一堆。我真是太不幸了!”

  马儿甩了甩尾巴,平静地说:“驴兄弟,你就不要再埋怨了。你看我每天干的那些活儿——运木材、拉砖头、驮者主人长途跋涉,这些活儿非常耗费体力,我只有吃得好一点儿才有劲儿。”

  驴子还是不满地晃着驴头说:“你的意思是我干的活儿比你少吗?运磨粮食这些又累又脏、没人愿意干的活不都是我干的吗?”驴子仍长吁短叹,埋怨上帝的不公平。

  过了些日子,战争爆发了,由于战马短缺,国家征用了主人的马儿。战士们骑着这匹马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马儿受了重伤,死在了血泊里。

  还呆在牲口棚里吃干草的驴子听说马儿死在了战场上,叹了一口气,说:“看来上帝是公平的,马儿是不幸的。”

关于马的寓言故事13

  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关于马的寓言故事14

  自远古开天劈的以来,世界还没有文化光明时,天上的造物主第一时间造出了马和骡子以及其他生物。马和骡子异常的聪明,也就成了最早统治世界的主宰,也在天神面前立下承诺:一起帮助居民们。

  成为主宰后,骡子想:“我都已经是世界的主宰了,每天都可以过上皇家般的生活了,根本不用关心别人的身世命运了,我只用过好自己的生活就是了。”

  同一时间,马想:“我虽然已经是世界的主宰了,但我还有自己在天神面前的承诺还没有完成,所以我不能太过于骄傲了,我要去帮助别人,让别人也活得十分快乐!”

  骡子每天摆着一副臭架子,在大地上玩耍,根本不把别人别人当成一回事,只顾着自己。而马劝他也不听,总是觉得自己富足了,别人管不着。马为了实现自己对自己的承诺,每天帮助别人,完成自己理想,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有一天,造物主又造了一些人形的泥塑,赋予了他们生命的活力。就这样,人类来到了世界。

  骡子和马马上就要下台了。由于马和骡子的所作所为,天神都看在眼里。于是,他施下魔咒让原先一肚子臭脾气的骡子变得无比丑陋,而马的行为让人们无比感动,使他成为了人心中的神,活得依然逍遥自在。

  生活原先“快乐”的骡子依然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沦落为一名低俗的搬运工。而人们多用马来比喻理想远大,马到成功。欺实马早就知道当初的好兄弟变成现在这样,到底为什么呢?

关于马的寓言故事15

   马与驴

  有这样一则故事,说一个主人有一匹千里马和一头毛驴,它俩都给主人干活:驴拉磨,马驮着主人周游四方。但是,驴却经常遭到马的羞辱。

  吃饭的时候,马第九十九次辱骂驴说:“没出息的家伙,一天到晚,围着一个石磨转去转来。眼睛还被蒙着,瞎走瞎忙。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不如早点死了熬驴胶吧!”

  驴再也忍受不了马的侮辱,悲哀得大哭着跑走了。第二天,主人发觉驴不见了,便把马套到磨上。

  马说:“我志在千里,怎样能为您拉磨呢?”

  “可我要吃面阿!没有驴,总不能囫囵吃麦粒呀!”说着,主人用布蒙住了马的眼睛,并在它的臀部上重重地给了一掌。

  马无可奈何地跟驴一样围着磨转起圈来。

  才拉了一天磨,马就感到头昏脑胀,浑身酸疼得受不住了。它在地上打了一个滚儿,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说:“唉!没想到驴干这活儿也不容易呀!今后再评论别人必须要先换到它的位置上试试再说。”

  马干马的活,驴干驴的活,分工明确,各出各的一份力气。偏偏马好事,把驴气跑,吃了苦头才明白驴的作用原先也是不可或缺的。

  寓言:被人重视的感觉是人们在工作中最重要的动力因素之一。虽然一个企业的分工有轻重之分,但是从整体来说,每一个岗位都是必需的,要明白,没有大家的共同配合,再完美的计划都得成空,因此互相尊重、彼此信任是建设高效团队的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