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时代变化发展的诗句

如题所述

1. 关于哲学上变化发展的诗句

2. 关于时代变化大的诗句
关于哲学上变化发展的诗句 1.关于哲学的诗句
1、《临江仙·送钱穆父》——宋代: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尊 通:樽)

译文: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走辗转在人间。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象秋天的竹竿。

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陪酒的歌妓不用冲着酒杯太凄婉。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栈停了又走,走了又停。

2、《鹊桥仙·纤云弄巧》——宋代: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度 通:渡)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缱绻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缥缈虚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3、《断句》——宋代:苏麟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译文: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

4、《蜂》——唐代: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5、《小松》——唐代: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译文: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

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2.关于哲学的古诗
其实宋诗基本上走的都是哲学路线

像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陆游的“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楼主举的这个例子就是宋代苏轼的嘛。建议去看钱钟书的《宋诗选注》,相信会大有收获~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3.关于变化的古诗
1、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2、物是人非空断肠,梦入芳洲路。

3、重过闾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4、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

5、空怀乡音闻笛子斧,到乡翻是烂柯人。

6、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7、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8、闲潭云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滥外长江空自流。

9、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10、物是人非,山长水阔,触处思量遍。
4.【急】有关哲学的古诗
这样的诗有很多,我挑了一些特别有名的整理了一下。希望能帮到你。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有:第一、人的意识是能动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人们观察同一个事物,由于立足点的不同、立场不同、知识结构的不同、感性情感的不同、得到不同的结论。第二、要正确认识客观事物,首先必须分清主体与客体,将对象置身于客体的位置,成为真正的客体。



琴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也是苏轼一首有名的哲理诗,旨在说明世间事物的相互作用与内在联系。



古瓦砚 (宋 欧阳修)

金非不为宝,

玉岂不为坚?

用之以发墨,

不如瓦砾顽。

这首诗表达了价值是指客观事物对人们需要的满足,即对人们的有用性。有用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反之,价值就越小。而人的需要是具体而复杂的,不仅表现为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而且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



《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两条途径。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水?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5.有关变化的古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沉舟”、“病树”两句,诗人把对自己的身世感叹和对未来的深刻认识,巧妙地寓托于形象化的语言中,使诗句具有哲理意味,对人们很富启发。后人作为比喻借用时,已赋予新意,常用来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腐朽的事物必然衰败,新的事物总是要胜利的,我们不应只看到衰老的事物,更不应为它们的死亡而感叹,相反,应该把我们的希望寄托在新生的事物上面。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首诗用回忆想像织成的月明桥上教吹箫的生活图景,不仅透露了诗人对扬州繁华景象,令风流才子们醉心不已的生活的怀恋,而且借此寄托了对往日旧游之地的思念,重温了彼此同游的情谊;既含蓄地表现了对友人的善意调侃,又对友人现在的处境表示了无限欣慕。

过勤政楼 杜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惟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曾经百戏杂陈的楼前,经过一个世纪的巨大变化,竟变得如此凋零破败。可见晚唐时期,唐朝的萧条破败。

不知你所需要的是表示什么变化的诗歌,所以选了一些,希望能帮到您。

关于时代变化大的诗句 1.写出一些形容时代变化发展快的句子
1.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2.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虞美人》

3.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杜甫《赠卫八处士》

4.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

5.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6.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

7.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苏轼《行香子》

8.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王国维《蝶恋花》

9.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0.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11.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姜夔《鹧鸪天》

12.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蓬。——贺铸《六州歌头》

13.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刘过《唐多令》

14.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销,当年粉黛,何处笙箫?——孔尚任《折桂令 问秦淮》

15. 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辛弃疾《水调歌头 送杨明瞻》
2.请问有什么感叹历史、时代变迁的诗句
《过洛阳故城》

(唐)崔涂

三十世皇都,萧条是霸图。

片墙看破尽,遗迹渐应无。

野径通荒苑,高槐映远衢。

独吟人不问,清冷自呜呜。

《过洛阳故城》

(宋)司马光

其一

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

其二

烟愁雨啸黍华生,宫阙簪裳旧帝京。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诗经·王风·黍离》诗经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扩展资料:

过洛阳故城为唐代崔涂与宋代司马光做的同名古诗。这里的洛阳故城分别指汉魏洛阳城故城,与隋唐洛阳故城。《旧唐书 地理志一》载:隋大业元年,自故洛城西移十八里置新都,今都城是也。

崔涂(854~?),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终生飘泊,漫游巴蜀、吴楚、河南,秦陇等地,故其诗多以飘泊生活为题材,情调苍凉。《全唐诗》存其诗1卷。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初字公实,更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司马池之子。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籍陕州夏县(今属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过洛阳故城
3.形容人变化很大的诗句
1、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出处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译文: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应当用新眼光来看到(我)。比喻即使多日不见,别人已有进步,即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人。

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代悲白头翁》唐·刘希夷

译文:年年岁岁繁花依旧,岁岁年年看花之人却不相同。

3、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出自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译文: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译文:回来物是人非,我像烂柯之人,只能吹笛赋诗,空自惆怅不已。

5、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宋·李清照

译文: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