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为什么有人很少发朋友圈,原因是什么呢

如题所述

生活压力大,工作压力大,越来越多人每天可能只点开一次朋友圈,更别说去发朋友圈了。那些孤独的人、工作轻松、空闲时间多的人,可能每天都会刷很多遍手机,翻看很多次微信或者是朋友圈;但是也有一些人,工作很忙,每天到家之后吃完饭洗洗澡就想睡觉了;可能一天最多也就是刷两三次朋友圈,更别说自己去发动态了。有那会功夫他们更希望去睡个懒觉,或者是看个电影放松一下,而不是去关注别人的生活。1、只为一人而发,那人不在了,就不发了,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不少人发朋友圈其实是为了发给一个人看的,希望那个人可以看到自己的近况,了解自己的心情,看到自己的美照,知道自己喜欢吃什么食物,喜欢去什么城市旅行,最近看了什么书,都有哪些才华。

别人看不看无所谓,只希望自己心属的那个人看到就行了。希望对方可以通过自己展示的朋友圈更多的了解自己,同时也希望能吸引那个人对自己产生兴趣,愿意更深入的交往和沟通。



可事与愿违,如今,那个人消失在自己眼前了,已经和曾经那个非常爱的人分手分道扬镳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了,或是对方已经明确表示没有任何可能了。那个爱的人和懂自己的人不在了,就不想再发朋友圈了。

2、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近况,每个人都有失意和落魄的时候,可能在工作中失意,也有可能在感情中失恋,或是单相思,被人欺骗被伤害。



在这个时间段内,就是不希望有任何人打扰到自己,也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的现状和近况就不再发朋友圈了。有的将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有的将一些人屏障了,有的把以前发的所有的心情全都一一删除了,为的就是毁掉记忆,不想再睹物思人,勾起自己伤心的经历。

3、被关注和点赞的人越来越少了,也没发的必要了,以前精心拍了一张自己美美的照片,一段慷慨激昂的文字,一顿美味的大餐,一个令人神驰向往的旅游城市,一段自己拍手叫好的才艺都想第一时间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感受到自己美好的心情,也让她们好好羡慕一番。在做很多事之前,“等等我先发个朋友圈!”



分享过后自己满怀期待的等待着大家的关注点赞和评论,在苦苦的等待中换下的只是那么一两个或几个人无关紧要的人的点赞和评论,在自己心目中重要的人未点赞也未评论,几次之后失望的心情越发浓重,就觉得没有发朋友圈的必要了,因为重要的人没有关注。

总结:无论发不发朋友圈,无论选择哪种生活方式和排解压力的方式,自己感觉到舒服和快乐是最重要的,万万不能被我们所使用的工具所绑架和束缚,这就违背初心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25

生活中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每个人都在拼命地向大部分身边人靠拢,太想合群太想做个“好人”获得别人的认可与赞美。

于是不少人开始包装自己,从外在形象到展示给人看的“内在修养”无一不在精心策划中,穿衣打扮不管适不适合自己,总归要潮要赶时髦,朋友圈更是展示个人生活中心的重要地方,发一顿高档餐厅的美食,配上优雅文案显得小资,发两张最新上映的电影票头,写一句观后感展现内涵,亦或者拍几页纸质书和剪影般的侧颜用以表达思想的深浅。

当这些东西出现在朋友圈后,发圈者往往因塑造了理想的自己而充满期待地一遍遍翻看后台有没有出现红点、谁点开看了、谁点了赞、谁给予了评论、又有谁直接将自己忽略。

这些由一个小小朋友圈内容引发的希望、失望、欢喜和悲伤将足足耗去了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

鲁迅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是觉得他们吵闹。”

他在小说里描述自己身边的邻居楼下是一个病得要死的男人,隔壁住着每天开留声机的邻居,对面家里有小孩子需要照顾,楼上住的人似乎常年都很欢乐,常常传出两声狂笑,有时候还会有打牌的声音,河中的船上一个女人的母亲去世后她每天在那里伤心地哭。

然而这些旁人的生死悲欢对他来说并不重要,他们的悲伤别人无法感同身受,他们的欢乐别人亦无法融入。甚至这些事情萦绕在耳边还会让人觉得吵闹,这就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最真实的感受。

朋友圈里无论是分享快乐还是抱怨生活的人,最终都是写给自己看说给自己听,别人的点赞或者安慰只是在某一瞬间给予发圈者简短的回应。

朋友圈越来越大,每隔几分钟都能刷出一大群人的心情,或真或假看得疲惫,在看那些欢乐已经不是分享的姿态,更像显摆,悲伤也少了几分凄凉,多得是矫情。于是大多数人已经懒得回应。

随着思想的成熟或心态的改变,看透了的人更愿意停止委屈自己取悦别人,高情商越来越像委曲求全,真性情似乎成了丢人的事情。

在大部分人都发朋友圈塑造个人形象时也会有一部分人活得悄无声息,他们似乎是十分冷淡的人,戒掉了朋友圈同时也不在乎旁人的诋毁或赞美。

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从来不发朋友圈?总结下来,无非因为以下三点: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过多暴露自己的生活没有安全感

    总有一些“傻子”在尚未被生活敲打清醒之前,为了博得他人的认同,不惜一切代价,想做个“好人”的愿望太重,最终导致自己身上背负的东西也越来越沉重,气喘吁吁举步维艰。

    前不久“大衣哥”朱之文家门被踹事件上了热搜,视频中踹门的两个人先是在门口商量:“我跺三脚,你跺两脚”随后进行十分不尊重的操作,围观的众人不仅没有劝阻甚至还有人拿起手机录像凑热闹。

    虽然最终两名男子得到了小小的惩戒,但这也正说明了一个问题,人的善良要有边界。

    朱之文从走红以来从来改变过朴实的作风,回到村里对前来吸血的“求助者”能帮就帮,明知这些借钱的人背地里打着什么心思,仍旧不忍拒绝,挣来的钱大部分都做了“贡献”为的就是不被老少爷们在背后戳脊梁骨。

    可换来的却是,一拨一拨的人围着他以拍摄他的生活为生,直到前不久竟发展到如此不尊重的强行踹门事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哪怕脾气再好也不可能在遇到任何过分的事情时都保持微笑,人生总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过多暴露自己的生活只会给丧失安全感。

    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或许曾经也爱袒露心声,不过是在某一时间受了伤,从此关上了心窗。

    每天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忙,没有时间发朋友圈

    忙碌的人常常会觉得时间不够用,一天24小时恨不能当48小时用,这类人一般情况下不会手机不离手,更不可能有大把的闲散时间去发朋友圈写心情。

    自律让他们从早上睁开眼那一刻起就按部就班忙起工作,追逐目标的路上从来都是孤独的,生活的充实让他们没有时间参与闲谈。

    由于这类人很享受独处,所以显得不合群,有时候不合群并不是真正的孤僻,而是觉得许多人完全不配融入到自己的生活里。

第2个回答  2020-09-15


无意间看到,这么一个征集,你最近一条朋友圈,停留在哪个时期?

有人说一周前,有人说一个月前,也有人说一年都没有再更新动态!

说来的确有些许心酸。

在朋友圈刚出现的时候,我们每天在里面分享自己的经历,记录自己生活的点滴,宣泄自己的感慨情绪……可以说,那时的朋友圈成为我们了解朋友,与朋友互动的一种方式。

然而,慢慢的,我们通讯录中的好友越加越多,但是我们发朋友圈的频率却越来越少!甚至每天都不愿意再点开朋友圈。

为何,曾经活跃在朋友圈中的人,慢慢的却在朋友圈中消失了呢,我采访了几十个好友。虽然他们不发朋友圈的原因无法八门,但是总结下来,无非是下面这四条。


1.朋友圈里,没啥真朋友了

曾经通讯录中的好友很少,但是却很亲近,然而当我们踏入社会,迈入更多的圈子,认识更多的“朋友”,却发现,朋友越来越多,我们却越来越孤独。

朋友圈中的朋友虽多,但是却没人会真的在乎你的喜怒哀乐,所谓的互动,评论,也不过只是随手而为的寒暄。

当你越来越明白虚拟中的虚伪,并且接受了朋友圈中没啥真朋友的真相。

你发现,与其将时间浪费在这些无用的无病呻吟上,不如现实中多看几本书,多去健身,多关心你能够见得到的朋友亲人。

太多人,不愿意再发朋友圈,是因为朋友圈里,没啥真朋友了。

因为没有了对朋友的期待,所以也不愿意去维护这个可有可无的朋友圈子。


2.没人看,没人点赞,没人评论

你每条动态,都希望有人能够有共鸣,希望有很多人评论点赞。

然而,你越来越发现,你在这个朋友圈子中越来越无足轻重。就算你精心准备的文字,精心拍摄的照片,换来的也多是无人问津。

就这样,你开始慢慢的在朋友圈中消失。

当你连续一周、一个月不再发朋友圈,你发现你的生活并没有因为不发朋友圈而受到任何影响,从此你便成为了朋友圈中的隐形人。


3.没有什么值得分享的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活成诗一样美好,但是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只能将生活过成千篇一律。

每天早上上班,下班之后就宅在家里看电影,打游戏,刷短视频。你的生活单调重复。

就这样,你没有什么值得分享的事情,也没有了分享事情的心情。毕竟越长大越沉稳,越认为有些东西分享出来是一种幼稚。

因此,你果断的不再分享,不再有动态。


4.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生活状态,心情状态在人前

越长大越孤独。

当你习惯了独自承担一切压力,独自一个人解决一切问题,你越来越不希望将自己的状态,示与人前。你不仅害怕没完没了的寒暄,而是还害怕那些善意的关心。

人,总是在不断长大。

当你不断享受孤独,你越来越感觉,其实一个人挺好的。

不用有烦扰,不用有不必要的互相麻烦,就这样一个人,只沉浸在自己的生活状态中,虽然孤独,但是却很自由。

活跃在朋友圈,是一种生活态度,远离朋友圈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无论何种状态,都是个人选择。

然而,无论是怎样选择,我都希望,你能够将现实的生活越过越好,越过越精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