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谈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应树立什么样的科学理念

如题所述

一、全面发展与发展特长:
1、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全面发展和发展特长的矛盾,是家长必须认真对待并妥善解决的问题
2、木桶理论认为,木桶是由多快木板组成,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所有木板的共同长度和质量,孩子各个方面如体力、认知、语言、情感、社会性、审美等类似一个木桶,学前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应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孩子各方面都得到增长,全面提高幼儿的能力和水平.
3、在学前阶段,由于孩子的兴趣爱好非常的广泛而又不稳定,因此,家长只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发展。
二、针对孩子的不同个性因材施教:
1、在孩子的个性发展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遗传的作用越来越小,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就越来越大,个性差异也越来越明显。
2、孩子的个性特征不同,教育和训练也应因人而异,做到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因材施教。
3、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必须承认、正规、了解孩子的个性特征。发挥孩子的不同优势,使优良个性发展,不良个性纠正,应当根据孩子的个性倾向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势利导,促使发展。
总之:学前儿童家长要全面关心孩子,使孩子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子女培养造就成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16
  (一)提升家长素质
  父母要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父母的品质,无时不在影响着孩子,家长有无强烈的事业心,有无积极的生活态度,有无正直的品格,有无宽阔的胸怀,都将成为子女道德行为和思想评价的标准及依据,也是教好孩子的基础和根本。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1、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正确、科学的儿童观具体内容包括:儿童是人,但不是小大人,不是成人的简单复制;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个性;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在不断发展着的,教育应该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儿童时自身发展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儿童的发展是生物遗传、环境、社会、教育以及儿童自身等因素多层次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通过活动,在活动中获得发展,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成人应当尊重和珍视;儿童应获得全面发展,其身心发展的各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建立对孩子的合理期望,并进而制定合理的、适宜于自己孩子特点、发展水平和兴趣需求的培养目标,最终通过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等方式,促进孩子在自身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向前发展。具体而言,科学的教育观的内容包括:尊重儿童的本能、兴趣和需要;注重儿童发展的自然速率、规律和水平;对儿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认识到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以游戏为主导活动;
  (三)采用正确的家长教育方式
  在当今社会中最适用的是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这种方式是积极的,这种类型的父母总是采取们,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表现出一种冷静的热情和有克制的疼爱。他们能够充分理解子女的兴趣和要求,经常向子女提供足够而有效地信息,并且言传身教,引导子女自己作出选择和决定。他们尊重孩子的想法,使孩子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