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我国从“土地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的必要性和对策建议?

如题所述

土地总是有限的,流通的时间长,向土地要“财政”很有局限性,所以必须要向公共财政转变。
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利用土地所有权和管理权所进行的财政收支活动和利益分配关系。它是中国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固有特征,目前土地财政已构成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之多。在内外部各种条件的制约和影响下,土地财政正趋向收缩,这将会使对土地财政形成依赖的地方财政陷入困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09
个人观点啊。
土地财政的内涵是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房地产开发带来的财政收入。
而公共财政的要求是财政支出向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供倾斜。
所以这两者没有转变的问题。土地财政不妨碍它公共财政的性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5-18
在论证前我们有必要做一个清晰的定义解释,所谓“土地财政”说的是依赖土地出卖作为政府收入主要源头的模式,所谓“公共财政”指的是依靠税收为主要收入源的模式。
“土地财政”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历史因素,当时中央财政一度十分紧张,穷到有的部门不借钱连工资都发不出,不得已搞了分税制改革,但是中央拿走了那些好收的税源,把难收的留给地方,这导致地方政府承担了大部分公共支出职能(比如基建的大头),但能收的税却很不够,于是又拿出土地财政来解决地方财政的困难,再加上一度盛行的GDP考核机制,地方官员和地方政府拉GDP最有效的就是基建,于是一届届都利用“土地财政”作为政绩和升迁的有效路径有卖地搞基建这条最快速有效的升迁途径。但是,土地财政有巨大的弊端,土地财政之于中国,就像石油天然气收入之于俄罗斯、美洲黄金之于西班牙一样,这本来只是个应急办法,但是让政府在税收之外有了一个巨大的财源且可以由政府自由支配,于是诸多弊端产生:
1、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家的生存状况,对国内的工业生产等疏于关心,而是一心想要稳住这个财源;
2、土地挂招拍过程中的腐败行为;
3、土地征收补偿及引发的暴力拆迁等问题;
4、房价上涨过快带来的民众和政府的隔阂及提前贷款消费等问题。
为了有效缓解这些弊端,一个简单的答案就是仿效发达国家,转向税收财政,如 果仿效美 国,中央政府就必须大规模让税给地 方政府但现在,中央税收刚刚超过11万亿,要 想靠退税弥补近3万亿的土地收入和占地方财政 收入16.6%的1万亿的房地产相关税收几乎是不 可能的(更不要说还有6万亿的土地抵押融 资),那么,能否靠增税弥补放弃“土地财政”的 损失?中国的税 负水平并不低,其增速远超 GDP,在此基础上,继续大规模加税的基础 根本不存在,所以出路在哪里呢?
如果认清在中国“土地财政”的本质是“融资”,那么其替代者必定是另一种对等的信用。而要把税收变为足 以匹敌土地的另一个信用基础,就必须突破一 个重要的技术屏障——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体制,具体如何构建是另一个宏大的话题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