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谈工资?

如题所述

首先你要获取充分的资料来预估下这一职位的工资,主要途径是参考同校同专业同届朋友或者同行业其他公司相同职位,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行业和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与自身之前的工资做对比,看对方公司对你的需要程度,做10-30%的涨薪需求,当然,你也可以提更高,但需要更多的耐心与时间与HR多沟通交流。

如果你是一个新求职者,一般说一个范围,不要说的太死,不过基本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薪水架构,你最好面试前有所了解,这样比较容易占主动位置,但希望大家不要说得太高,因为即使这个公司能给到你的要求,他也会认为你不够稳重,如果你已经工作很长时间,要换一份薪水更高,更能发挥你特长的工作就另当别论了。

谈薪资的注意事项:

1、工资一般在面试后,用人单位有意向录用你时再谈。

2、那个时候用人单位会专门问你薪资要求。不宜过早提及。

3、如果在面试时问你,你可以告诉对方,自己上一个公司的收入,然后谈一谈对薪资、福利、工作环境的看法,有时候薪资不代表一切的。

4、说得诚恳点即可。毕竟对方也要考虑成本问题,你把薪资抬太高对方不考虑你要后悔,压太低对方接受了你又不想去,没意思。

5、一般都告诉对方自己能接受的最低薪资。 

6、记得不要说得模棱两可,含含糊糊,除非你在意的不是薪资,而是这个公司的工作机会。那就明确告诉对方你在意这个公司的工作机会,薪资可以谈。

7、好公司都有薪资体系,不会根据你的个人意愿发薪资的。

扩展资料

工资(Wages)是指雇主或者法定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在中国,由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员工的下列费用不属于工资:(1)社会保险费;(2)劳动保护费;(3)福利费;(4)解除劳动关系时支付的一次性补偿费;(5)计划生育费用;(6)其他不属于工资的费用。

在政治经济学中,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工资是生产成本的重要部分。法定最少数额的工资叫最低工资,工资也有税前工资、税后工资、奖励工资等各种划分。在政治经济学中,资本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工资是工钱的一种类型,工资即员工的薪资,是固定工作关系里的员工所得的具有发放上的时间规则的薪酬,是雇主或者法定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是劳务报酬(劳酬)中的一种主要形式。

构件之一是员工,之二是具有发放上的时间规则,之三是薪资一般是货币形式·。

因此,工资是劳务报酬(劳酬)中的一种主要形式,并非任何劳务报酬都是工资,例如被邀请做报告所得的报酬就不是工资。

在支付工资的那一天,称为“工资日”,按照每个公司跟雇员所签定的合同不一样。受法律保障,过期15日不支薪称为“欠薪”,雇员可以依《劳动法》等相关法律追讨雇主。

工资可以分为底薪、佣金及额外津贴等:

底薪:是每月每期固定的金额。

佣金:是售货员、推销员、地产经纪、旅行社导游等,按其个别员工的营业额,多劳多得的。

津贴:包括交通津贴、房租津贴、电话补贴、午餐补贴等。

基本工资

指企业在全面测评职工潜在形态劳动的基础上,结合职工所在岗位或所任职务,在劳动前为职工预先确定报酬标准,供劳动后实际支付工资时做依据的包括工资等级、工资标准、定级升级、工资调整、支付形式等一系列制度规定的综合。

总结实践的经验,基本工资制度一般有:岗位技能工资制、基数等级工资制、岗位工资制、岗位等级工资制、职务等级工资制、多元结构工资制和薪点工资制等几种。因工种、岗位制宜,选择适合其劳动特点的基本工资制度,是企业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和具体组织工资分配的起点和基础。

基本工资制度中规定的工资标准,只是对职工提供的定额劳动所支付的报酬。在实际支付工资时,必须在考核职工实际提供的劳动量后,运用不同的支付形式予以浮动地兑现。当职工在定额劳动之上提供了超额劳动时,除工资之外,还应另外支付超额劳动的报酬即奖金;当其完不成定额劳动时,则要扣减相应部分的工资。

参考资料:工资-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30

“你的期望薪资是多少?”这个问题如何临场回答呢,我们今天看下绝招之一“区间谈判法”。

1)能反问“根据我的能力你能给多少”吗?

可以反问,但不要这么直来直去。

“根据我的能力你能给多少?”实际上就是问“我值多少钱?”这句话得变成这样的问法才好--“你们这个职位的预算大概多少?”

你得明白,人事跟你谈工资的目的,就是要在现有职位预算的基础上,跟你成交。比如,该岗位的预算是6-9千,HR会争取在6-7千跟你谈成。所以,你问“我值多少钱”这样一个具体数字,对方是不能回答你的,HR有的是一个工资预算区间。

同时,“根据我的能力你能给多少?”这里突出了你的能力,对方会下意识去评估你各个方面的能力,会去想之前面试中是否有疏漏的地方,开始询问你的证书、获奖情况、学业成绩、英语水平、口语等等基本要求,说不定还会突然叫来部门大领导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领导,给你增加一次面试。这都到了复试结束谈工资的时候了,你自己再给自己加戏,徒增变数,这是犯二。

当然,你反问对方工资预算区间之后,大多数HR也不会那么傻,被反问了还告诉你。你接下来的任务是,通过进一步交流,了解到对方的下线6千,更重要的则是上限9千。

实际上,你在来面试之前就可以多方获取这个预算区间。面试中,在HR问你期望薪资前的面谈中,你就可以先示意“这职位月薪1万5可行不?”对方言谈举止中会告诉你“没这么高。”然后你接着往下问“13K行不?”“11K行不?”最后“10K总可以吧!”这种切香肠式地去探得对方的9K上限,这是更高明的方法。猜数字游戏“高了低了”相信你也玩过,到了用武之地了。最后,当你要到10K时,不让步了,对方会去找领导商量,评估是否要给你预算外再拔高1千,你此时才达到了谈工资的目的。

反过来推测,如果你全程谈工资,HR都没有一个“要跟领导商量下”的插曲,她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做主,说明你没能争取到该职位预算区间中最高的工资。

以上,反问职位预算区间,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区间谈判法”之一。

2)可以直接重复简历中的期望薪资吗?

简历中要不要写期望薪资?

有人会说,自己的简历上并没有写明期望薪资。那么,你自己找工作,你不清楚自己的市场价位,连期望薪资自己都不知道?知道,却又为何不写呢?这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不信你百度、搜狗试试看,“简历中写不写期望薪资”,就没有标准答案。

我的建议是,简历上最好写上“期望薪资”。

当下的中国人才市场,是个确定无疑的买方市场,人太多,职位难求。所以,你投递一个中意的职位之后,留意下该职位的“投递量”,你会发现排在自己之前的已经有了成百上千份简历。在HR首轮初选简历的过程中,她的目光能落在你身上的时间,平均大概5秒钟。这5秒钟,她需要捕捉什么信息呢?

当然是4个硬指标:年龄、性别、学历,还有期望薪资。大家注意下,这4个硬指标,硬到什么程度?!甚至你叫啥(姓名),她根本都不看。长得帅还是靓?也不看。你打开大多数JD,会发现每份职位确实都规定了年龄、性别和学历要求,而最后一个更大的要求则是公司对这个职位的预算,你的期望薪资是否在职位预算之中,这也是最关键的硬指标。

所以,在初选简历的5秒钟之内,你的简历如果不能让招募专员捕捉到这4个信息点,你的简历就已经首轮淘汰了。当然,你的期望薪资写得过高、过低、不写、“面议”等,也基本会被淘汰。可见,写成“可议”的人自认为聪明,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大多数面试机会。

人事专员从1000份简历中初选出来了比方说50名候选者,这个淘汰概率就是95%的样子。好家伙,这是一个不对称战斗啊!所以,期望薪资最好写上。

期望薪资写具体的数字,还是一个区间?

此外,简历中写了期望薪资,还增加了很多好处,让新东家知道你对自己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同时你自己无形中淘汰了大量的骚扰电话、低质企业、低薪岗位,最后,在面试最后的薪资谈判中增加了砝码。

简而言之,简历上的期望薪资,是我们工资谈判中的另一个杀手锏,也是一种“区间谈判法”。

我们知道,每个职位都有预算区间,当你的目标薪水不在这个预算区间之内,你显然不会收到面试电话。你的期望薪资如果也是个区间,则区间对区间的重合度,要远远比点落入区间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所以,简历上的期望薪资那一栏,当然不要写一个孤零零的数字,而是写一个工资区间。比方说,你目前月薪5000元,期望薪资则写成6000—8000元更好,远比你直接写个目标薪水6500元要来得好。

如何运用“期望薪资区间谈判法”?

在面试时,你已经亲身来到了这家公司,实际上你也是在面试它。你此刻可以根据现场对这家公司的整体感受、你刚刚面试中发挥的水平、这家公司该职位的实际要求,以及你对刚刚见面的HR和部门主管的喜好程度等因素,自我综合评估,选择6000-8000中的更具体的位置,也就是临场综合发挥,告诉对方的期望薪资数值。

举例如下。

这是一家土豪公司,而且还急缺人,你面试也发挥很好,则说税后8000是你的期望值,希望对方能满足;

遇到一家世界500强,竞争激烈,你很想进去,人家面试中也嫌你资历尚浅,你就说这个期望薪水下线6000是税前月薪;

发现HR不错,主管居然是你的校友,你私下加个微信,请他透露下公司薪酬架构并帮忙给你争取下更高的工资;

面试发挥失常,又特别想进这家公司,因为是好行业且他们是行业龙头,你就回答工资能接近你薪资薪资下线6000即可;

你面试发挥感觉超好,志在必地,则强调工资上限8000;

面试现场才发现,这是家制度不健全的小公司,你都有点不情愿来了,不妨说简历上写的8000确实是税后到手所得,这是你的期望薪资,一分不能让;

......

总之,当HR问你“期望薪是多少”时,你可以重复下你简历上的期望薪资区间。此时,HR一般也会继续追问你具体的数值,你可以临场发挥选一个期望薪资中的数值,税前税后也听你安排,也可以说回去考虑一下,明后天告知对方。

实际上,期望月薪6000-8000元,看起来也才上下2000块,实际上这是一个目标月薪从4500-11000有六千多元跨度的巨大区间。这在简历投递之时,就已经限定了工资下线,可确保垃圾公司不骚扰你,避免了那种纠结“要不要去面试”矛盾;在整个面试过程以及你新单位入职之前,都给了你巨大的工资谈判空间;并且给你增加了Offer选择的灵活性,你可以多备几个Offer,以防万一首选的东家突然变卦。

这是另一种区间法谈工资技巧,也是应对HR现场问工资的良方。

“简历上期望薪资设定为一个区间”“工资谈判时先问预算区间”,并称“区间谈判法”,这是我本人在2009年整理跳槽案例时,总结出来的绝招,那时候的百度、搜狗、搜狐、Google都是搜不到的。没想到当下2018年初,已经变成了全国皆知的秘密。专利不专利的,就不谈了,光这近十年期间,这招真的屡试不爽,在我亲自指导下的成功跳槽者,就有上千人,已经给他们增加了平均30%的收入??

你收藏下,记着下次找工作的时候用到,或者转给你要跳槽的朋友试试看。

祝本文的读者都薪资大幅增长,不断加薪晋级!点击左下角可“了解更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5-26
其实按理来说工资是在面试时就谈清楚的,每个公司的规定也不尽相同。当然也有看试用期的表现,在试用期过后再加工资的这种情况。在转正谈工资的时候我建议如下。
一,先调查同行业中同岗位的工资大概是多少,包括小企业,大企业都要调查才好评估。
二,自己反思一下自己的能力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在本公司能为公司创造出多大的价值?
三,心里有个明确的尺度之后就可以给你的上级谈工资了,不要不好意思。也不要表现得很势利。要以一个平常的心态来谈。
四,千万不降价,自己对自己预估的价值上,千万不要轻易降价。因为你是通过充分评估及考量之后才对自己定的价值。如果你的底线一破反而让对方觉得你能力有限。
五,有时双方就僵持在一个点上的时候可以先不要谈判。回去考虑再决定。如果你本来当时都要答应对方的条件的时候。你也要说回去再考虑一下。如果对方在你回去的几个小时都不给你答复,那不妨主动一点和应对方的条件。不要玩得太过火。这需要一个度的把握。把握不好有可能会失去一个工作。
第3个回答  2013-10-14
要对自己开个价还真是不容易,要让企业接受,也让自己不吃亏。人对自己的评估总是比较难,下面的一些小技巧可以帮帮忙。
  留出足够的谈判空间
  在谈论到工资问题的时候,应聘者不能显得没有主张或者手足无无措。面试之前,应聘者就要想清楚,自己大概想拿多少,同时在提出数字的时候留出足够的空间,以免最后把自己贱卖了。
  面试前好好准备
  在一个公司的起薪不能过高,不然把企业吓回去了。它应该是未来加薪的基础。在面试之前要搜集好下面的信息
  1. 知己。谈话前整理好本人的工作业绩,比如自己完成的销售额、为公司节约的成本、已经完成的项目等等。
  2. 知彼。最好把本公司职工工资的结构,浮动工资比例还有本行业工资情况了解清楚。
  3. 实事求是。不要把自己的个人情况(搬家,家庭困难等等)作为提薪的理由。
  4.专一性。不要给雇主自己在和很多个公司同时谈的印象,要以本公司内部未来的项目来作为砝码。
  5.未来加薪计划。如果在业绩评定上和上司有较大的分歧的话,应该设法和上司共同设计未来的加薪计划。
  6.年薪。和公司提及工资时应该讲年薪,讲月薪容易引起误会,因为不是每家企业都支付13个月的工资的。
  7.选对时机。要求老板涨工资,最好在自己的某次出色表现之后,比如刚完成一个大项目,或者刚刚接手一个新的重要任务。
  如果招聘启事上要求应聘者注明薪金要求,那么应聘者就应该在应聘信内明确标出。最简单句式“我的薪金要求在……元”(Meine Gehaltsvorstellungen liegen bei ... Euro)就可以了。这表明,应聘者已经对此认真考虑过了。
  在应聘某个具体职位时,对于薪水的要求应该非常具体。假如有上下浮动的话,也不应该差距太大。
  很多招聘启事都要求应聘者在申请信最后附上自己的薪金要求。这个很让应聘者犯难,应该写多少呢,写少了对不起自己,写多了,可能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了。
  专家建议,如果招聘启事上有这样的要求,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应该认真考虑并作答。
  寻找一个合适的薪金要求有很多种方法,首先可以在网上寻找相关。网络的优点是时效性强,可以找到行业内薪金水平的大量的信息。不过要注意的是,一些企业发布在网络上的信息带有广告或者其他商业意味,不能完全作数。
  第二个渠道是企业内部。从正在招聘员工的企业,或者从它的竞争对手那里可以找到第一手的信息。如果有个朋友在企业内部作“内线“,那就太完美了。
  写到纸面上的薪金要求要绝对避免过高。人事经理们会观察求职者的薪金要求和企业是否相符,如果相差太大,连面试都可以省了。
  值得注意的是,薪金要求不应该在简历上占据主导地位。而是在末尾简单提到一下就好。
  有的求职者希望用一个较高的薪水期望为自己创造一个强势谈判者的形象。这种策略相当冒险。只有企业觉得这个职位“非君莫属”的时候才能起作用。就一般的应聘者来说,期望薪水值透露了求职者对这个职位的渴望度和自我评价。如果实在不想说一个死数字,也可以说,我的这个薪水期望值是在我目前的薪水状况上计算的。
  求职者考虑这个数字的时候要考虑周全,特别是那些跳槽应聘者。要考虑休假金啊,年终奖金啊和其他津贴。如果工作地点在另一个城市,还要考虑房租。一般来说,跳槽实现加薪是很正常的,有可能加上15%到20%。但这也并不绝对。
  第一轮面试就主动提出薪金问题是绝对不可取的。如果第二轮面试中还没有提到这个问题,应聘者则可以抓住主动权。因为最后一轮面试在场的人往往比较多,不太好谈这个问题。如果自己的薪金要求被否决。应聘者可以曲线救国。比如再次历数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成绩。如果实在不行还可以换种实现的方式。
第4个回答  2008-06-18
同意楼上的观点,本来你就应该在面试的时候把正式工资说定的。不过就你目前的状况,你完全有理由提出你所希望的工资额。建议你在转正的谈话中,把你的意见说出来。
一般在这种谈话中公司相关人员会在谈话过程中说明工资和待遇,然后征求你的意见。你可以婉转的表示,比如说“我的一些同学跟我做差不多的工作,待遇都在3500元左右,请公司考虑”。如果当面拒绝了,你心理上又能承受给出的工资,就表示可以接受这个工资,但希望公司根据自己的表现在适当的时刻对工资进行调整。如果你接受不了给出的工资,就直接了当的指出:“这个工资无法能使我在公司安心的工作,请领导再考虑一下”。
如果万一谈话过程中没有提到工资待遇的事,你可以主动问一下,我正式工作后的工资待遇是什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