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六步法

儿童阅读三度六步法具体指的是什么?

三度”指在是在阅读指导时把握的三项原则:增加广度、强化深度、提高速度。

“六步”指在是阅读指导的一般步骤:

    梳理脉络定重点。通过观看简介和目录,大致了解文章的主题、讲述的背景、重点人物关系等,粗翻每个章节,了解故事进程,并将这些信息与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相对比结合,在大脑里形成阅读的脉络和重点。

    检视阅读看情节。在掌握大致脉络后,组织学生快速的检视阅读,学生在每一句的阅读过程中快速找到主旨,在每一页的阅读中迅速找到重点内容。

    深度阅读括重点。通过检视阅读,学生在初步掌握作者构想、主人公命运发展、配角动机、故事发展、全文结局等内容的基础上,老师可指导学生重点阅读关键章节和主要段落,以全面把握文章内涵。

    信息对照比差别。在深度阅读的基础上,对照故事的发展,对文章前后内容进行对比阅读,思考关键人物性格转变、命运发展的内在诱因,引导学生跳出问题看问题,学生从大环境、周边氛围、小个体等方面综合考量,引导学生从非黑即白的两点论向多种因素全面考量的综合论发展。

    好句摘抄提语感。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可指导学生对优美的段落、句子进行摘抄或划线,反复朗诵阅读,通过好词好句的摘抄,不断提高学生语言的美感、逐步增加词汇量。

    焦点碰撞求升华。老师可利用课堂讨论时机,诱导学生从分析人物思想、作者思路、主人公价值理念入手,深入探讨人物性格发展、事件整体推进的诱因,将学生代入文章之中,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深入感受,思索价值追求、人生意义等,使学生学会辩证看待问题。同时,通过对焦点问题的激烈讨论,也使学生学会用简洁的话语表达自己的观点、用严密的逻辑论证自己的观点,不断提升中小学生缜密的思维与表达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11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精心设计、饮誉全国“课堂教学六步法”: 1.定向;2.自学;3.讨论;4.答疑;5.自测;6.自结。这六步,我认为只能作为基本的课堂教学结构,但并不意味着这六步在每堂课上都是不可或缺的。根据课文本身特点和学生理解课文难易程度,有的步骤可少用甚或不用。如浅近的若能“自学”解决,“讨论”就可不用,“答疑”也可少用。“自测”效果很好,“自结”便可省略。
六步课堂教学法的特点是:第一,每堂课通过定向,师生都明确教学目标,从而可以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提高效率。第二,突出自学,显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自学遇到疑难,可以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集体讨论解决,把个体的学习与集体的切磋统一起来,就能产生相互学习、相得益彰的效应,第三,自测、自结,使学生当堂能获得自学的反馈信息,并在总结中提高认识、把握规律,有利于以后的学习与实践。
从教师的教学工作角度看,这显示着:第一,把某些教学工作下放给学生,体现着教师教学思想的民主化;第二,让学生参与部分教学工作,意在让学生了解学习过程,以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自觉性;第三。教与学是对立的统一,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工作,有助于培养与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可以看出,魏书生其实是将管理扩充为教学,并将“教之法”移交给“生之法”。“移交”的工作,主要的法子,是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让学生“讲课”,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增强学习信心,这在我们的许多语教师错误地把“活”弄“死”,日复一日、一篇又一篇地执着于“讲”与“抄”的情势下,仍有着现实的意义。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之愿学、善学,才算是好的方法。所谓“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可见,教师的引导作用不仅是对学生有影响,也会直接影响到自己在学生中的地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16
这个好像在论文中看见过,你可以在知网上查询一下,三度六步,还是咱们郑州一个知名教师的创作呢
第3个回答  2019-04-12

儿童是国家和家庭的希望与未来, 近年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切合度越来越高, 生综合培养的也初见成效。其中加强阅读训练业已成为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共识。但受家庭阅读环境因素、惟分数论的功利思想等因素影响,阅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学生阅读没兴趣、读书内容不系统、读书过程不科学、读书效果难检验等问题。高级教师李艳慧长年从事儿童阅读研究,提出以“三度六步法”为指导,破解阅读困境。 

为破解生阅读效率低下的问题, 学校与家庭应双重发力, 以学生为主体、以效果为导向, 切实提升阅读在生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老师应从技巧教授、系统引导、课堂讨论等方面入手, 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 家庭应从创造氛围、亲子共阅、及时交流入手, 逐步培养学生爱阅读、会阅读的习惯。在阅读指导中由于老师具有相对权威性和集体组织的便宜性, 因此显得更为重要。在学校阅读活动的组织中, 应按照生课外阅读选择性、趣味性、自主性、互动性的原则, 采取差异化教学的方法, 通过课堂讲授、课下跟踪、阶段评估、效果展示的步骤, 达到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技巧、扩充知识储备、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

(一) 把握原则

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把握“三度”的原则, 并通过具体阅读环节的实施, 将此原则传递给学生, 最终使学生在阅读的选题、过程、结果反馈中形成自觉。

(1) 增加广度。老师应指导学生开展内容广泛的阅读, 在阅读中发散学生的思维。一方面在推荐书目时既关注学生兴趣、更注重学生发展, 引导学生涉猎不同类型的内容, 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启迪学生天性, 防止单一类型阅读, 使学生思维受限;另一方面, 在指导学生具体阅读一本书时, 应通过问题设置, 引导学生检索相关背景、书中涉及地理历史知识、人物生平等等, 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使学生养成客观辩证看待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强化深度。要强化读书是学习、不是消磨时间, 掌握了科学的方法、阅读才能成为有趣的活动这一理念。在建立阅读体系的过程中, 选择书目要难易适中、适度超前学生能力, 尽量减少纯娱乐性、不需要思考的书目, 通过科学的阅读体系牵引学生深度理解、深度思考;要强化整本阅读意识, 尤其经典著作, 尽量选取原本阅读, 以便从整体上把握书籍思想, 防止断章取义;要强化延伸思维, 指导学生对相关问题深一步的思想分析,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查究真相的能力及习惯。

(3) 提高速度。通过科学的阅读训练, 要使学生养成快速阅读、专注阅读的能力。要强化单位时间内的阅读速度, 从低年级时就给学生立下专注读书的规矩, 拿起书本心无旁骛, 在完成读书目标前不分心、不走神, 不断提高学生专注力;强化有质量的快速阅读, 从单句、单页逐步发展到章节、全本, 通过科学的训练, 使学生能够快速把握重点、眼到心即到。

(二) 具体步骤

老师在指导学生开始阅读一本书时, 可按照“由总述到分述、由情节到细节、由作者到读者”的原则, 按以下六步组织实施。

(1) 梳理脉络定重点。通过观看简介和目录, 大致了解文章的主题、讲述的背景、重点人物关系等, 粗翻每个章节, 了解故事进程, 并将这些信息与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相对比结合, 在大脑里形成阅读的脉络和重点。此环节主要在课堂完成, 先期由老师指导学生总结, 后期主要由学生自行完成。在先期的训练过程中, 老师可有重点的分别选择平铺式简介、线索式简介、疑问式简介等类型书目指导学生阅读, 以提高学生不同阅读内容的适应性。

(2) 检视阅读看情节。在掌握大致脉络后, 组织学生快速的检视阅读, 学生在每一句的阅读过程中快速找到主旨, 在每一页的阅读中迅速找到重点内容。这一阅读过程重点是把握主要情节, 掌握事件的发生、展开和结束。在检视阅读后, 思考文章的基本内涵、人物线索、发展过程, 为深度阅读打基础。检视阅读的目的是通过训练, 使学生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 快速把握文章重点内容, 为日后阅读科技、人文等应用类书籍打基础。此环节主要在课堂组织, 老师可根据所选书目篇幅的长短, 结合学生阅读技巧熟练程度, 科学设定阅读速度和时间。检视阅读需要通过不断的训练, 才能使学生在快速阅读的同时能牢牢把握文章的重点。在技巧训练的过程中, 通常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 指导学生从单段、单页、单章入手, 循序渐进, 逐步掌握检视阅读的方法, 尤其是要提高眼脑并用的方法, 即所有看到的内容不经过默念而到达大脑。

(3) 深度阅读括重点。通过检视阅读, 学生在初步掌握作者构想、主人公命运发展、配角动机、故事发展、全文结局等内容的基础上, 老师可指导学生重点阅读关键章节和主要段落, 以全面把握文章内涵。由于学生对每一本书的兴趣点、疑惑点不同, 因此, 此环节主要由学生在课下独立完成, 老师的主要任务是问题引导、重点推荐与课后讨论。问题的导入可采取条目式的方法列出问题清单, 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挑选重点内容。学生在深度阅读的过程中, 可采取大声朗读、情景对话、反向假设等方式进行, 以更加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思路、主人公的情绪以及事件的发展, 从而达到与作者同频共振、与主人公同步思考的目的。

(4) 信息对照比差别。在深度阅读的基础上, 对照故事的发展, 对文章前后内容进行对比阅读, 思考关键人物性格转变、命运发展的内在诱因, 引导学生跳出问题看问题, 学生从大环境、周边氛围、小个体等方面综合考量, 引导学生从非黑即白的两点论向多种因素全面考量的综合论发展;同时, 推荐学生阅读与该文章同时代的作品、同类型的作品, 将他们的背景与人物发展相对比, 使学生能够深刻了解大背景对人物命运的决定性影响。此环节主要采取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由老师引出问题, 学生归纳总结, 后期由学生独立完成。

(5) 好句摘抄提语感。“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学习、借鉴是生语文学习的基础, 也是提升写作能力和技巧的必经之路。在阅读的过程中, 老师可指导学生对优美的段落、句子进行摘抄或划线, 反复朗诵阅读, 通过好词好句的摘抄, 不断提高学生语言的美感、逐步增加词汇量。假以时日, 通过对优美语句的反复深化, 使学生在自己写作或者描述相关事件、事物时, 能够用恰当的语句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此环节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 老师通常只负责提醒。

(6) 焦点碰撞求升华。英国当代儿童文学家艾森钱伯斯在研究了大量儿童阅读实例后, 得出一个结论, “对于儿童阅读来讲, 除非将读过的书拿出来讨论, 否则无法真正明白对这本书的看法”。焦点的碰撞是提升阅读质量、追求阅读价值最大化的绝佳手段。老师可利用课堂讨论时机, 诱导学生从分析人物思想、作者思路、主人公价值理念入手, 深入探讨人物性格发展、事件整体推进的诱因, 将学生代入文章之中, 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深入感受, 思索价值追求、人生意义等, 使学生学会辩证看待问题。同时, 通过对焦点问题的激烈讨论, 也使学生学会用简洁的话语表达自己的观点、用严密的逻辑论证自己的观点, 不断提升生缜密的思维与表达能力。此环节主要在课堂完成, 可发散讨论, 也可专题辩论, 老师只做引导, 不做结论性评价。在讨论结束后, 可针对学生们讨论的焦点, 布置课下需要学生自己思考的问题。

三、教师在阅读指导中应把握的关键问题

“三度六步”阅读法只是一个基本的理念, 并非一成不变的授课模型, 老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 可根据学生学习程度、文章类型、兴趣爱好等因素, 灵活调整阅读方法, 以确保学生阅读效果。同时, 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 把握好课本学习与深化阅读的关系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 在课堂时间一定的情况下, 如果处理不当, 可能会出现正常授课与阅读训练争时间的问题。因此,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课堂教学应以统编教材为主, 不能脱离现有大纲, 尽可能的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而阅读训练可每周安排一到两次, 内容上与统编教材保持一致, 方法上与课堂训练一脉相承, 效果上与整体学习融为一体, 切实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二) 把握好普遍教学与个别指导的关系

从教学实践来看, 由于家庭阅读氛围与家长阅读理念不同, 同一班级学生阅读素养差别也比较大。因此, 老师在组织阅读训练时, 在普遍讲授方法、组织讨论的基础上, 应科学区分阅读层次, 灵活实施编组。对基础较好的学生, 可在共性阅读的情况下, 加强对相关知识广度与难度的要求, 督促他们阅读思考更加深入、阅后观感更加多样;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 应以加强阅读技巧训练为主, 指导他们准确把握阅读重点、科学掌握阅读内涵, 逐步打牢阅读基础。

(三) 把握好加强引导与激发天性的关系

阅读需要技巧和指导, 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心是最有效的技巧。老师在组织阅读训练时, 要把自己作为一名参与者, 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思考、共同分享, 做到多聆听少纠正、多引导少指导、多交流少说教, 切实做到“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 使每一名学生都能焕发天性、重启自我, 切实通过加强阅读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自:以“三度六步法”破解阅读困境初探

在中国知网查看:http://kns.cnki.net//KXReader/Detail?TIMESTAMP=636906844564707500&DBCODE=CJFQ&TABLEName=CJFDPREP&FileName=ZKSD201909157&RESULT=1&SIGN=NNicSSUFgQe4qAW5F1%2fDb026cek%3d&UID=WEEvREcwSlJHSldTTEYzVDhsN3d4aThvQUhqQUlnQWNFYmtYaEdmWHZBUT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HtwkF4VYPoHbKxJw!!

本作品由中国知网负责全球范围内电子版制作与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