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眼中的中印战争

德国人眼中的中印战争

起因:中印边界争议主要集中在拉达克北部的阿克赛钦边远地区。

最初的印度边界是在边远的昆仑山脉。这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由于害怕俄罗斯在东部的扩张和可能出现的俄罗斯xz联盟,当时的英国在xj和xz之间的阿克赛钦建立了一个据点。这样行动的考量是基于中国政服当时虚弱。俄罗斯的威胁消失后,那里仅仅是地图上的边界。事实上,英属印度和xz并没有试图有效控制这个没有战略意义的荒凉地区。

印度人看1962年中印战争:中印边界西段地图

这个问题一直遗留下来。1956年,为了方便军队调动,中国修建一条连接xj和xz的公路。这个地区特殊的地理形势决定了公路只能从阿克赛钦经过。这条连接线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有明显的战略意义的。

分析:

1.特别是当时战略环境十分险恶,居然也敢打。当时国内自然灾害刚结束,台湾在东南沿海叫嚣要反攻大陆。国际上,中苏开始交恶,苏联、美国两个超级大国都站在印度一边,英国自不别说是在印度一边;印度作为不结盟运动领导人,第三世界国家都站在印度那边。中国是经济、政治上都成问题。军事上,本来原不准备打印,只是印度太气人。所以,毛泽东说,印度搞我们那么多年了,我们也该搞他一下。我理解只不过是要教训一下而已。那时,毛泽东等人从来就未在乎过什么“中国威胁论”。  


2.时机选择得当。隆冬将至,抢在大雪封山,后勤和军队便于交通之时。最重要的是在美苏两国热衷于古巴导弹危机之间。古巴导弹危机一结束,便见好就收,充分适应现代局部战争有限性的特点。  

3.打得好。法国人、以色列人等西方国家高声赞叹:“内行人的战争!”、“潇洒至极的战争!”。俘虏印军准将以下7000多人,而我无一人被俘;几乎吃掉了印军的主力,却主动撤军。毛泽东、刘伯承等人用兵如神。  

4.收得好。迅速回撤,还将缴获兵器维修一新送回,战俘及时送回,令达维尔等人既汗颜又口服心服。收兵之时,美国的航母已开至孟加湾企图干预;苏联准备给印度新印武器;英国的新装备已经运抵印度。后人常叹曰:“不该打后又撤回麦线以北!”其实是不了解当时的险恶环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30
外国人的看法:看看古巴导弹危机和中印战争的时间就明白怎么回事了。。。毛是个很危险的人物。。。不得不说美苏在古巴导弹危机中最终的妥协对人类来说是幸运的。。。要不然中国会统治世界的。以上是西方人的观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