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经济史,按时间顺序

中国近代经济史,按时间顺序

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到新中国建立之前,有过三次起飞尝试。第一次是洋务运动,第二次是民国初年的工业化浪潮,第三次是30年代国民政府推行的改革。
(1)洋务运动
中国直到19世纪40年代都是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专制主义国家政权和自然经济状况都不允许商品经济有发展潜能。中国最早的工业化努力,是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的,19世纪50—90年代,中国建立了第一批近代工业。
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主要是由国家投资兴办的军事工业或与军事工业相关的工业,工厂的管理采取的是在市场没有发育情况下的封建管理模式。
19世纪70年代中叶起,他们开始采取“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等方式创办民用工业。弱小的民营工业既受到来自外国资本的竞争,也受到中国官僚资本的压迫,处境艰难。甲午战争后,中国民营工业的发展开始突破困境。
1894年,洋务运动在甲午战争的炮声中宣告失败。它产生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工业化尝试。洋务派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影响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进程。
(2)民国初年的工业发展
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第二次尝试是在民国初期。
背景:(1)新建的共和政府主张工商业自由,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法令,进行了经济法规的初步建设。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顾及东方,商品输出锐减,同时,还增加了对各种战略物资的需求,中国工业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伴随着列强的入侵和它们获得在中国投资投厂的权利,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城乡经济向着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适应列强的需要向商品农业发展,而封建土地关系依然保存。工业的发展受到社会动荡、市场不完备的影响,官僚资本虽然比民族资本强大,但却缺乏活力,民营工业在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的夹缝中生存。中国的基本经济状况并没有改变。
(3)20世纪30年代的工业化
中国工业化的第三次尝试发生在1927—1937年。这时由于消灭了军阀割据,国家初步统一,国民政府开始着手经济建设问题:
第一,争取关税自主。
第二,健全金融体系,统一改革币制。
第三,组织工业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6-09
1929年至1933年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危机,为转嫁危机,西方各国采用货币、
倾销等政策向中国倾销商品,严重影响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尤其1931至1934年间,中国工商业经历了艰难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的严重入超,银行钱庄挤兑风潮频发,丝织业停产倒闭,制茶行业举步维艰等方面,致使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国民政府面对困境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希望通过改革,达到减轻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目的,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币制的改革,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工商业发展的困境。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终于获得了今天的成果,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当然,中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与机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