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源安全常识

如题所述

1.核辐射防护知识
个人辐射防护知识 1.公众如何应对核与辐射突发事件? 一旦出现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公众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是尽可能获取可信的关于突发事件的信息,了解 *** 部门的决定、通知。

应通过各种手段保持与地方 *** 的信息沟通,切记不可轻信谣言或小道信息。第二件事是,迅速采取必要的保护自己的防护措施。

例如可以选用就近的建筑物进行隐蔽,应关闭门窗、关闭通风设备。根据地方 *** 的安排实施有组织、有序的撤离。

当判断有放射性散布事件发生时,切记不能迎着风也不能顺着风跑,应尽量往风向的侧面躲,并迅速进入建筑物内隐蔽。采取呼吸防护,包括用湿毛巾、布块等捂住口鼻,过滤放射性粒子。

若怀疑身体表面有放射性污染,采用洗澡和更换衣服来减少放射性污染。防止食入污染的食品或水。

出现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公众要特别注意保持心态平稳,千万不要惶恐不安。 2.核与辐射突发事件早期的防护措施是什么? 早期是指发生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后的1~2天内,对人员可以采用的防护措施有:隐蔽、呼吸道防护、服用稳定性碘、撤离、控制进出口通路等。

其中呼吸道防护是用干或湿毛巾捂住鼻子的行动,可防止或减少吸入放射性核素。服用稳定性碘能防止或减少烟羽中放射性碘进入体内后在甲状腺内沉积。

3.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中期的防护措施是什么? 在事件中期阶段,已有相当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沉积于地面。此时,对个人而言除了可考虑中止呼吸道防护外,其他的早期防护措施可继续采取。

为避免长时间停留而受到过高的累积剂量,主管部门可采取有控制和有计划地将人群由污染区向外搬迁。还应该考虑限制当地生产或贮存的食品和饮用水的销售和消费。

根据这个时期对人员照射途径的特点,可采取的防护措施还有:在畜牧业中使用储存饲料、对人员体表去污、对伤病员救治等。 4.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睌期的防护措施是什么? 在事故晚期(恢复期)面临的问题是:是否和何时可以恢复社会正常生活?或者是否需要进一步采取防护措施?在事件晚期,主要照射途径为污染食品的食入和再悬浮物质的吸入引起的内照射。

因此,可采取的防护措施包括控制进出口通路、避迁、控制食品和水,使用储存饲料和地区去污等。 5.什么情况下采取隐蔽措施,公众应注意什么? 有较大量放射性物质向大气释放的突发事件的早期和中期,隐蔽就是主要防护措施之一。

大多数建筑物可使建筑物内的人员吸入剂量约降低一半。 隐蔽一段时间及烟羽通过后,隐蔽体内空气中的放射性核素浓度会上升,此时进行通风是必要的,以便将空气中放射性浓度降低到相当于室外较清洁的水平。

因而对持久的释放而言,隐蔽的防护效果较差。隐蔽时间一般认为不应超过2天。

6. 什么情况下需要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公众应注意什么? 当空气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时就需要采取一些个人防护措施。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可使吸入放射性物质所致剂量减少约90%。

体表的防护可用各种日常服装,包括帽子、头巾、雨衣、手套和靴子等。 对已受到或可疑受到体表放射性污染的人员进行去污,方法简单,只要告诉有关人员用水淋浴,并将受污染的衣服、鞋、帽等脱下存放起来,直到以后有时间再进行监测或处理。

要防止将放射性污染扩散到未受到污染的地区。 7.什么情况下服用稳定性碘?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发生后,人有可能摄入放射性碘,并集中在甲状腺内,使这个器官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

此时服用稳定性碘就可减少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的碘。如果在吸入放射性碘的同时服用稳定性碘,就能阻断90%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的沉积。

在吸入放射性碘数小时内服用稳定性碘,仍可使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的量降低一半左右。对成年人推荐的服用量为100毫克碘,对孕妇和3~12岁的儿童,服用量为50毫克,3岁以下儿童服用量为25毫克。

8. 服用稳定性碘应注意什么? 对出生后一个月内的新生儿,稳定性碘服用量应保持在有效的最低水平。对有些人,例如甲状腺有结节者、突眼性甲状腺肿已经治愈者、曾接受过放射性碘治疗者、甲状腺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甲状腺单侧切除者、有亚临床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对碘过敏者、某些皮肤病(痤疮、湿疹、牛皮癣)患者等,应慎用或不用稳定性碘。

9. 碘片(KI)能防辐射吗?它是如何防辐射的? 生理学上,人体碘的主要来源是甲状腺的吸收,甲状腺靠碘来产生甲状腺激素。KI是稳定性碘,它可以使甲状腺内的碘饱和从而阻止放射性碘的摄入。

切尔诺贝利的经验表明,放射性碘是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的主要因素,它导致超过5000个儿童甲状腺癌病例的发生,受照人群的年龄均在0~18岁之间。因此,KI分配的首要对象是幼儿和怀孕妇女。

碘片不能保护来自于体外的放射性和被身体吸收的除碘以外的放射性物质。这就是为什么碘甲状腺阻断在多数场合将与其它防护措施(如隐蔽待于室内、关闭门窗等)综合使用。

为了充分发挥稳定碘对碘甲状腺阻断效果的作用,需要在受照前或者受照后尽快服用稳定碘片。即使在事故后几小时,通过服用仍然可以阻止甲状腺对50%碘的吸收。

为了防止吸入放射性碘同位素,通常一片剂量的稳定碘就足够了,它可以起到24小。
2.核辐射防护知识
个人辐射防护知识 1.公众如何应对核与辐射突发事件? 一旦出现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公众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是尽可能获取可信的关于突发事件的信息,了解 *** 部门的决定、通知。

应通过各种手段保持与地方 *** 的信息沟通,切记不可轻信谣言或小道信息。第二件事是,迅速采取必要的保护自己的防护措施。

例如可以选用就近的建筑物进行隐蔽,应关闭门窗、关闭通风设备。根据地方 *** 的安排实施有组织、有序的撤离。

当判断有放射性散布事件发生时,切记不能迎着风也不能顺着风跑,应尽量往风向的侧面躲,并迅速进入建筑物内隐蔽。采取呼吸防护,包括用湿毛巾、布块等捂住口鼻,过滤放射性粒子。

若怀疑身体表面有放射性污染,采用洗澡和更换衣服来减少放射性污染。防止食入污染的食品或水。

出现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公众要特别注意保持心态平稳,千万不要惶恐不安。 2.核与辐射突发事件早期的防护措施是什么? 早期是指发生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后的1~2天内,对人员可以采用的防护措施有:隐蔽、呼吸道防护、服用稳定性碘、撤离、控制进出口通路等。

其中呼吸道防护是用干或湿毛巾捂住鼻子的行动,可防止或减少吸入放射性核素。服用稳定性碘能防止或减少烟羽中放射性碘进入体内后在甲状腺内沉积。

3.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中期的防护措施是什么? 在事件中期阶段,已有相当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沉积于地面。此时,对个人而言除了可考虑中止呼吸道防护外,其他的早期防护措施可继续采取。

为避免长时间停留而受到过高的累积剂量,主管部门可采取有控制和有计划地将人群由污染区向外搬迁。还应该考虑限制当地生产或贮存的食品和饮用水的销售和消费。

根据这个时期对人员照射途径的特点,可采取的防护措施还有:在畜牧业中使用储存饲料、对人员体表去污、对伤病员救治等。 4.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睌期的防护措施是什么? 在事故晚期(恢复期)面临的问题是:是否和何时可以恢复社会正常生活?或者是否需要进一步采取防护措施?在事件晚期,主要照射途径为污染食品的食入和再悬浮物质的吸入引起的内照射。

因此,可采取的防护措施包括控制进出口通路、避迁、控制食品和水,使用储存饲料和地区去污等。 5.什么情况下采取隐蔽措施,公众应注意什么? 有较大量放射性物质向大气释放的突发事件的早期和中期,隐蔽就是主要防护措施之一。

大多数建筑物可使建筑物内的人员吸入剂量约降低一半。 隐蔽一段时间及烟羽通过后,隐蔽体内空气中的放射性核素浓度会上升,此时进行通风是必要的,以便将空气中放射性浓度降低到相当于室外较清洁的水平。

因而对持久的释放而言,隐蔽的防护效果较差。隐蔽时间一般认为不应超过2天。

6. 什么情况下需要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公众应注意什么? 当空气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时就需要采取一些个人防护措施。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可使吸入放射性物质所致剂量减少约90%。

体表的防护可用各种日常服装,包括帽子、头巾、雨衣、手套和靴子等。 对已受到或可疑受到体表放射性污染的人员进行去污,方法简单,只要告诉有关人员用水淋浴,并将受污染的衣服、鞋、帽等脱下存放起来,直到以后有时间再进行监测或处理。

要防止将放射性污染扩散到未受到污染的地区。 7.什么情况下服用稳定性碘?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发生后,人有可能摄入放射性碘,并集中在甲状腺内,使这个器官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

此时服用稳定性碘就可减少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的碘。如果在吸入放射性碘的同时服用稳定性碘,就能阻断90%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的沉积。

在吸入放射性碘数小时内服用稳定性碘,仍可使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的量降低一半左右。对成年人推荐的服用量为100毫克碘,对孕妇和3~12岁的儿童,服用量为50毫克,3岁以下儿童服用量为25毫克。

8. 服用稳定性碘应注意什么? 对出生后一个月内的新生儿,稳定性碘服用量应保持在有效的最低水平。对有些人,例如甲状腺有结节者、突眼性甲状腺肿已经治愈者、曾接受过放射性碘治疗者、甲状腺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甲状腺单侧切除者、有亚临床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对碘过敏者、某些皮肤病(痤疮、湿疹、牛皮癣)患者等,应慎用或不用稳定性碘。

9. 碘片(KI)能防辐射吗?它是如何防辐射的? 生理学上,人体碘的主要来源是甲状腺的吸收,甲状腺靠碘来产生甲状腺激素。KI是稳定性碘,它可以使甲状腺内的碘饱和从而阻止放射性碘的摄入。

切尔诺贝利的经验表明,放射性碘是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的主要因素,它导致超过5000个儿童甲状腺癌病例的发生,受照人群的年龄均在0~18岁之间。因此,KI分配的首要对象是幼儿和怀孕妇女。

碘片不能保护来自于体外的放射性和被身体吸收的除碘以外的放射性物质。这就是为什么碘甲状腺阻断在多数场合将与其它防护措施(如隐蔽待于室内、关闭门窗等)综合使用。

为了充分发挥稳定碘对碘甲状腺阻断效果的作用,需要在受照前或者受照后尽快服用稳定碘片。即使在事故后几小时,通过服用仍然可以阻止甲状腺对50%碘的吸收。

为了防止吸入放射性碘同位素,通常一片剂量的稳定碘就足够了,它可以起到24小。
3.新购买的放射源要注意什么事项
放射源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辐射污染防治工作,预防和减少辐射污染事故危害,有效控制辐射污染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放射源的安全使用,维护职工、群众身体健康,保持社会稳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一、放射安全工作许可与资质管理

1、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加速器、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简称放射源)的单位,应当办理放射安全工作许可证;已办理了放射安全工作许可证的单位,在有效期结束前三个月,到市环保局办理换证手续;放射源报废和退役的,应提前到市环保局办理报废和退役手续。

上述单位按放射安全许可要求,准备相关材料到市环保局政务办理大厅进行申报。市环保局审核相关材料后,报省环保局审批(其中涉外放射源还需到国家环保总局审批)。

2、放射源使用单位,辐射防护应当符合国家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3、放射源及其设施的设计、建造和安装单位必须具有国家认可的资质和产品合格证,新购放射源必须有国家统一编号。

4、新建、扩建、改建的放射源建设项目,建成调试后,在试运行三个月内,向市环保局申请验收,经市环保局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个人剂量监测与辐射环境检测

1、放射源使用单位应配备必要的检查或监测设备。受辐射剂量较高的技术和操作维修人员要配备带报警装置的个人辐射剂量计。

2、对运行中含放射源的装置和场所,要配置剂量监测和报警装置,并定期检验,确保辐射防护设施完好与含源装置性能的稳定。

三、机构管理与操作人员培训

1、放射源使用单位,要设立放射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安全组织,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2、管理与操作人员要进行岗位培训,获得上岗证书。每年进行辐射安全方面的环保专业培训,内容为:辐射安全知识、放射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处理等。

3、放射源实行专人保管,实行管理、使用分离的原则,杜绝“以使带管”现象,防止放射源失控现象发生。

四、日常安全管理制度与事故应急响应措施

1、建立放射源使用登记制度,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源时应当进行登记、检查,做到账物相符。

2、制定放射源使用操作程序,责任到人,并在工作场所悬挂。

3、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落实防火、防盗、防丢失、防泄漏安全责任制。

4、制定详细的事故应急预案,对各类事故的应急响应程序要落实到责任人。

5、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火灾和放射性污染事故时,应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

五、放射源使用和贮存的安全防护要求

1、放射源的使用场所应有相应的辐射屏蔽,并设置放射安全禁区黄线,安装带报警的剂量测量仪器。

2、存放和使用放射源场所应当设置放射性警示标志。附近不得放置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

3、辐照设备或辐照装置应有必要的安全联锁、报警装置或者工作信号。

4、放射源的包装容器上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并配有中文警告文字。

5、使用放射源单位,在购置新源时,应与放射源生产单位(或原出口国或废源集中贮存设施)签订废弃放射源贮存和处置协议。

6、用源单位产生的放射性废气、废水和固体放射性废物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处置,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后外排或送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六、放射源安全报告与放射检测

1、放射源统一编号报告,在放射源到企业后,将填写源编号的申购表报市环保局备案。

2、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火灾和放射性污染事故时,应在第一 时间内向市环保局、市公安局报告,并同时报当地 *** 和环保、公安部门。

3、使用放射源单位应编制放射源的安全使用和安全保卫情况年度评价报告,于每年11月底前报行政辖区内的环保分区或县级市环保局,同时报市环保局。

4、产生放射性废气、废水和固体放射性废物处置的单位,应将处理、处置情况向行政辖区内的环保分局或县级市环保局报告。

5、环保部门在接到放射性同位素使用和安全情况年度评价报告后,对使用单位进行年度检测,内容为:

(1)放射安全的管理机构、人员岗位培训落实情况。

(2)放射源使用、登记记录。

(3)废旧放射源回收协议和回收证明。

(4)操作规程、安全制度、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5)事故应急预案落实情况。

(6)辐射屏蔽、剂量测量、报警、警示标志、安全联锁装置检查。

(7)核定放射源周围环境的放射性监测数据。

七、本暂行规定由市环保局科技处负责解释。
4.如何防护放射源
放射源发射的射线有:阿尔法射线(α射线)、贝塔射线(β射线)、伽玛射线(γ射线)、中子射线(n射线)等,它们看不见,摸不着,必须使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探测得到。不同的射线在物体中穿透能力也各有不同。一张厚纸可挡住阿尔法射线;有机玻璃、铝等材料可有效阻挡贝塔射线;伽玛射线穿透能力较强,可用混凝土、铅等阻挡;中子射线需用石蜡等轻质材料来阻挡。

因此,放射源并不可怕,对放射源无端的恐惧是没有必要的,特别是那些已经采取了安全保护措施,正常使用的放射源,对人体是基本没有危害的。

防止或减少放射源发出的射线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有以下三种防护手段:一、距离防护;距离放射源越远,接触的射线就越少,受到伤害也越小;二、屏蔽防护:选取适当的屏蔽材料(如混凝土、铁或铅等)做成屏蔽体遮挡放射源发出的射线;三、时间防护:尽可能减少与放射源的接触时间。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将上述三种防护手段组合应用。

国家标准规定,所有放射性工作场所及放射源的包装容器上都必须有警示标志,标志为三叶电扇,黄底黑色图案,图案正下方并有文字注明“当心电离辐射”。提醒广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识别该标志,尽量不要接近。
5.辐射防护工作需要注意些什么
辐射防护及安全注意事项

1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条款规定了我厂现有全部放射源防护措施及注意事项。

本条款适用于我厂现有全部放射源。

2 什么是放射源:放射源是指用放射性物质制成的能产生辐射照射的物质或实体,放射源按其密封状态可分为密封源和非密封源。

密封源是密封在包壳或紧密覆盖层里的放射性物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料位仪、探伤机等使用的都是密封源,如钴一60、铯一137、铱192等。

非密封源是指没有包壳的放射性物质,医院早使用的放射性示踪剂属于非密封源,如碘一131、碘一125、锝一99m等。

我厂使用的料位仪及核子秤放射源为铯一137Cs,钙铁煤分析仪为238Pu。以上设备均有很好的屏蔽防护设计,基本或很少对操作人员会造成身体危害。

3 辐射防护:

3.1 距离防护:距离放射源越远,接触的射线就越少,受到的伤害也越小。

3.2 屏蔽防护:选取适当的屏蔽材料(如混凝土、铁或铅等)做成屏蔽体遮挡放射源发出的射线。

3.3 时间防护:尽可能减少与放射源的接触时间。

在实际工作中,以上三种防护手段组合应用。

4 安全注意事项:

4.1 所有放射性工作场所及放射源的包装容器上有警示标志。

4.2装有放射源的铅灌必须在本单位保卫部门登记备案,制定有关制度,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如有丢失,应立即报告当地环保和公安部门。

5、检查:

5.1、立窑1#车间、立窑2#车间、旋窑车间、化验室主任负责本标准监督、检查执行。

5.2、设备科指导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抽查本标准执行情况。

5.3、保卫科负责全厂放射源安全保卫工作监督本标准执行情况。
6.核安全小常识:什么情况下需要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你是说核方面的个人防护吧,主要是注意:

1. 空气中的放射性气溶胶(有放射性物质散发才算),吸入带来内照射,浓度大的话,需要带过滤效果好口罩或穿气衣(严重污染时,一般人碰不到,也不会让你去这个环境)

2. 外照射防护,豁免源没啥关系,比如仪器校准用的几十上千Bq的;放射源强大,则需要离放射源足够远,必要时有屏蔽物体阻挡辐射(射线),在放射性场所不要呆太久,减少照射时间。

放射性场所都有专业人员监管,单位的、环保部门的,有放射性风险的场所是不会随意让你进去的,会有专业人员让你佩戴适合的防护用品和检测仪表,这个不用太担心。
7.放射源的防护怎么做呢
放射源发射的射线有:阿尔法射线(α射线)、贝塔射线(β射线)、伽玛射线(γ射线)、中子射线(n射线)等,它们看不见,摸不着,必须使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探测得到。

不同的射线在物体中穿透能力也各有不同。一张厚纸可挡住阿尔法射线;有机玻璃、铝等材料可有效阻挡贝塔射线;伽玛射线穿透能力较强,可以用混凝土、铅等阻挡;中子射线需用石蜡等轻质材料来阻挡。

因此,放射源并不可怕,对放射源无端的恐惧是没有必要的,特别是那些已经采取了安全保护措施,正常使用的放射源,对人体是基本没有危害的。 防止或减少放射源发出的射线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有以下三种防护手段: (一)距离防护:距离放射源越远,接触的射线就越少,受到的伤害也越小。

(二)屏蔽防护:选取适当的屏蔽材料(如混凝土、铁或铅等)做成屏蔽体遮挡放射源发出的射线。(三)时间防护:尽可能减少与放射源的接触时间。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将上述三种防护手段组合应用。 。
8.放射源有哪些
提防家中的隐形杀手 1999年2月4日 《广州日报》 我国有1600多万手机用户,电视机、计算机、微波炉、空调等也在中国家庭渐渐普及,科学研究发现电器产生的电磁污染危害了人们的健康。

为此专家呼吁加强对电磁污染的宣传和防护。 一成半儿童致癌,专家称是电磁辐射造成 目前,大大小小的电讯店随随便便就能找到手机电磁辐射防护产品。

据统计,市场上手机电磁辐射防护产品不下30种。那么,这种就在我们身边既看不见又摸不到的电磁波所造成的电磁辐射污染,究竟有没有危害? 除手机以外,还有哪些东西造成电磁辐射污染? 它们的危害程度有多大?如何进行有效防护?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国际职业卫生委员会委员李天麟教授指出,与我们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电磁辐射源有:"大哥大"、对讲机、移动电话、计算机与游戏机、电热毯、微波炉、电磁灶、彩色电视机、超高压输电网与变电站、设在居民区内的大、中型发射体等。

由于相距甚近,比如手机的天线紧挨人的头部,间距不过2厘米,所以在工作过程中,会形成强辐射,构成对人体健康的威胁。 纽约大学的卡彭特博士认为所有儿童的癌病中10-15%是由100V家用电源及电器制品导致的。

同时美国环保厅也对此表示忧虑,并警告人们尽量避免接触电磁波。 1991年咨询委员会发表声明说"根据一些疫学调查可以认为磁场的接触与特定癌有一定的联系"。

家中电器是"敌人"手机微波炉电视等引发疾病手机辐射超标15倍 国内市场上的手机电磁辐射量严重超过国家电磁辐射防护规定标准,达15倍以上。 尽管手机的平均输出功率仅为0。

2瓦,但由于贴近人的头部,电磁辐射有一半被使用者的头部吸收了。当电话拨通,在天线附近存在较强的电磁辐射,射频电波"包围"了人的头部。

超量的电磁辐射,会造成人体神经衰弱、食欲下降、心悸、胸闷、头晕目眩,甚至诱发脑部肿瘤。 微波炉降低生殖能力 微波具有很强的热效应,微波炉正是利用了微波的这一特征,它短时间内振动加热食物内水分子达到加热、煮食目的。

延世大学研究组研究结果表明离微波炉15厘米处磁场强度最低为100MG,最高达到300MG。现在我们知道所有家用电器中微波炉的磁场最强。

微波炉所产生的电磁波会诱发白内障,导致大脑异常。据研究,微波会降低生殖能力。

电视导致流产畸胎 电视产生的电磁波与终端显示器产生的电磁波类似。长时间接触终端显示器或电视机的电磁波,会引起眼睛疼痛、疲劳等症状,会导致流产、死胎、畸形胎儿的出生。

无绳电话不用要关机 无绳电话使用中比一般电话辐射场强要大十几倍,因此低场强的电磁辐射亦应重视,使用时头部与天线拉开距离,放置不用时关机,防患于未然。 日光灯引发皮肤癌 与白炽灯相比,日光灯能量转换效率较高,在同样能耗下其照明效果4-5倍于白炽灯。

不同的日光灯产生的磁场强度不大一样。而最有害于身体的是离使用者头部很近的台灯。

此外,日光灯不仅产生电磁波也释放紫外线,而紫外线可引发皮肤癌、白内障等。 此外我们使用的许多如空调、吹风机、烤箱、吸尘器、油炸机、咖啡壶、电子表、照明电器等电器,这些产品产生的磁场强度与其功率成正比。

其中磁场强度最强的是吹风机,其强度数百倍于白炽灯磁场强度,但其使用时间较短还不致引起较大危害。但美容师及理发师长时间使用吹风机,可能造成较大危害。

电磁波穿过肚皮伤胎儿受辐射胎儿或死亡或畸形 1980年多伦多明星报社广告部7 名从事计算机或电视机的视屏显示终端(VDT)操作的孕妇中有4名发生畸胎。 渥太华总医院的8名VDT工作的妊娠妇女有7次畸胎。

多伦多总医院的19名VDT工作的妊娠妇女有10次畸胎。我国对25个省、市、自治区的医用X线职业受辐射人员做调查,发现生育率、不孕率无明显差别,但自然流产率、多胎率、新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0种先天性畸形和遗传病的发生率,职业受辐射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10‰与4。

2‰。 1995年国内报道,对16名湖北省邮电储汇VDT 操作员进行调查,她们工龄为2-5年,其接触组月经紊乱明显高于对照组,接触期间怀孕8人10次,出现异常妊娠4人6次,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

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和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最近的报告概述了胎内照射辐射效应的特点指出:胚胎和胎儿组织特别容易受辐射损伤。这种损伤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表现为坏死、细胞凋亡或细胞膜受损,但细胞不死亡。

胎儿和幼体受低剂量照射不会导致肉眼可见的畸形,而是导致生长发育的缺陷。 而高剂量照射则可导致出生后死亡和幼体死亡。

一些观点认为,大剂量胎内照射以死胎和畸胎为效应终点的,以孕龄6 周以前的辐射敏感性最高,而小剂量照射造成胎脑功能发育致畸的,以妊娠8-15 周胎儿遭受电离辐射产生儿童智力低下的危险性最大。一些专家认为妊娠头三个月的危险比妊娠中、晚期的危险大得多。

给手机戴防护帽采取防护措施减少辐射污染 电磁波其强度、频率、接触时间、波形等很复杂,目前还难于解决污染问题。但人们无法否认电磁波对人体有影响。

因此我们应自觉避免接触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18
放射源安全常识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下放射源安全常识。放射源是指能够释放出放射性粒子或波的物质,如放射性同位素、核燃料等。明白了这个定义后,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安全知识,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了解辐射的特点是很重要的。辐射有很多种类型,包括α、β、γ等。不同的辐射类型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同。α辐射在空气中传播距离短,但容易被皮肤阻挡;β辐射穿透力更强一些,可以通过衣物进入人体;γ辐射则是最危险的,它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可以深入人体组织。因此,在处理放射源时要根据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如何保护自己呢?首先要保持距离。与放射源保持一定距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距离越远,接受到的辐射量就越少。时间控制也很重要。接触辐射的时间越长,接受到的辐射量就越大。所以,我们应该尽量减少与放射源的直接接触时间。防护措施也不能忽视。使用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对身体的损害。
在处理放射源时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首先是储存和运输问题。放射源应该储存在专用设施中,远离人员活动区域,并采取严密的防护措施。在运输过程中,也需要特殊的包装和保护措施,以确保放射源不会泄漏或受损。其次是处置问题。当放射源不再使用时,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安全处置,以防止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我们要强调的是普及相关知识的重要性。只有每个人都了解这些安全常识并且能够正确应对,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辐射带来的风险。所以,请大家多关注相关信息,提高自身安全意识。
在处理放射源时,我们需要了解辐射的特点,保持距离、控制时间,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储存、运输和处置也是不能忽视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普及安全知识,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以上就是关于放射源安全常识的回答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记得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安全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4-04
1. 熟悉放射源的性质和特点,包括放射性能、活度、辐射种类和强度等。
2. 熟悉放射源的使用和储存方法,确保合理使用、合理储存,防止误用和意外泄漏。
3. 建立放射源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管理流程,确保放射源使用安全。
4. 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如防护衣、防护眼镜、防护手套、放射防护屏等。
5. 勤换防护用品,定期检查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的状态,及时更换损坏的设施和用品。
6. 对于产生辐射的工作环境,应该建立辐射防护措施,确保工作人员不会受到辐射的影响。
7. 建立放射源事故应急预案,及时进行事故处理,防止放射性污染危害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健康。
8. 进行定期的放射源全面管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放射源安全。
第3个回答  2023-05-23
放射源安全常识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放射源是指能够释放出辐射的物体,包括天然和人工的,如核能、医疗、工业等领域。了解放射源安全常识可以保护我们自己和周围的人们免受辐射伤害。
我们需要知道怎样正确地存储和运输放射源。对于一些大型的放射源材料,我们应该把它们存放在专门的储存器中,以确保它们不会被损坏或外界碰撞。对于小型的放射源材料,我们可以使用特制的容器来存储,并标明清晰的警示标志。在运输过程中也要注意防止碰撞等情况,以避免意外泄露。
在使用放射源材料时我们需要佩戴适当的防护措施。不同类型的放射源有着不同的辐射特性,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戴上不同种类的防护设备,如手套、防护服等。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限制辐射范围,如在实验室内设置辐射屏障,以尽可能地减少辐射的危害。
我们还要遵守相关的规定和安全法规。在使用放射源材料时,需要严格按照规定操作,确保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要对放射源材料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隐患,以保证其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
了解放射源安全常识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存储、运输、使用方法以及遵守相关规定等措施,才能够最大程度地确保我们自己和周围人们的健康和安全。让我们共同为了一个更加美好、安全的生活环境而努力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