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说,2024年以后退休金就和职称无关了,也就没有必要费心费事的评聘职称了。说实话,这种想法有些太简单了。
2024年确实有一项退休待遇的大变化,但主要指的是机关事业单位。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变化呢?
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为了保障退休待遇的平稳过渡,国家规定2014年10月至2024年9月为10年的过渡期。过渡期内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要以老办法退休待遇为基础,而且当新办法比老办法退休待遇高时,发放新办法比老办法高出的一定比例。从10%逐步过渡到100%。2024年10月底,以后全部使用新办法计算养老金。
由于老办法退休待遇是跟职务职称等因素相挂钩的,因此有的人就说2024年10月以后退休,职务职称对于退休金的作用就没有了。这种想法真的太简单。新办法退休待遇,依然保留了职务职称的作用。
新办法退休待遇实际上是包括
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两部分构成的,基本养老金又包括
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构成。
如果说我们被评了更高级别的职称,首先影响的是养老保险的个人缴费基数。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基数,是根据职工上年度工资总额的月均值核定的。像事业单位一般包括
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补贴等待遇,但主要是
上年待遇。由于职称提升,工资待遇提升,因此次年的个人缴费基数也会提升。
个人缴费基数提升,首先会影响到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和职业年金个人账户的划入额度,这两部分的积累会更多,而且未来领取的养老金年金待遇也会更高。基础养老金部分,由于个人缴费基数÷当年的社平缴费基数=缴费指数,相应的平均缴费指数也会更高一些,进而提高基础养老金。
除了缴费基数的影响以外,职称提升会直接影响到视同缴费指数。机关事业单位的视同缴费指数,像山东省主要包括
岗位指数、薪级指数和调节指数,职称提升以后会提升岗位指数和调节指数。视同缴费指数提升,会提高过渡性养老金以及基础养老金的计算。
除此以外,一些
没有被纳入的缴费基数行列的待遇部分,一些地区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以后还会继续由原单位发放。比如说住房补贴、精神文明奖、冬季取暖费等等,这些等于一般都是跟职务级别或者技术职称级别挂钩的。
综合而言,如果在2024年以后出现了技术职称岗位的提升,即使对于缴费基数没有影响(退休前最后一年评上),也会影响之前的视同缴费指数和退休后按级别发放的退休待遇。
如果说未来随着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视同缴费年限逐渐过渡完毕,所有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待遇都纳入到了个人缴费基数,职称提升对于养老金的影响就不会太大了,主要是通过间接影响缴费基数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