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彭凯平:发现孩子的天赋,从夯实亲子基础开始

如题所述

# 育儿 事务所#

你好呀,我是书研。在这里,我们一起聊读书 育儿 ,聊爱与成长。

昨天看了一个短片,是心理学家彭凯平讲如何发现孩子天赋的。

第一次知道彭凯平是在永澄老师的英雄阅读团,在读《自我》的那本书中。

彭凯平是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美国密西根大学心理学博士。此外,他还有诸多其它头衔,在这里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了解下。

我很喜欢听他讲心理学, 讲孩子的生命成长

或许是近两年读了很多教育学、心理学、认知学等各学科类的书籍,以及学了很多课,也常常反思自省吧。

现在的我,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感觉已经越来越明朗了,也 愈发笃定地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养育孩子,以及如何帮助孩子发展。

在这个短片中,彭凯平谈及的是如何发现孩子的真正天赋,这是件很值得家长朋友们去做的事情。

因为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生来就带有自己的天赋使命。

说到天赋使命,父母们可能会觉得太过虚幻渺茫和不现实,还不如抓紧能够看得见的学习成绩。

但我要告诉你的是, 发现孩子的天赋真的特别重要,决定孩子人生往往往也都是那些用眼看不到的东西, 同时这也是许许多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所共同倡导的。

心理学家彭凯平在短片中提到五个简单可行的小方法。

第一个,注重与孩子的良好沟通

沟通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尤其是在家庭亲子之间。但如果问问大家,父母孩子之间的沟通效果如何?可能很多父母都会是唉声叹气,觉得很是糟糕。

以前的我从不重视亲子沟通,有什么直接就是发一顿脾气。

在孩子哪,只要我一说话,他们准低着头沉默,什么都不说。然后左耳进右耳出,当作没听见,从不把我的话当回事。

我现在之所以能够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一来是我的 认知提升 了,对亲子间的沟通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二来则是我 知道该如何去和孩子沟通

《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说道:

卡尔·威特在与孩子沟通这一点上,也尤其重视。

在孩子3岁时,他就把小卡尔当作家庭会议的成员之一,与小卡尔一起讨论问题。他还给小卡尔培养了一个睡前回顾一天中的事情的习惯。

卡尔·威特认为, 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注重亲子沟通,可以增进相互之间感情,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孩子。

因此,必须注重与孩子的良好沟通。

第二个,多拥抱孩子,说一些激情的话

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很有用,并且我也正在做。

几乎每天,我都会和小儿子拥抱一下。然后在家里的墙壁上,贴了一些励志语。

比如,“我们在一起,就会了不起”“我只要搞定自己,就能搞定所有”等等。

大清早就开始“打鸡血”,我们一起手拉手,大声地喊着口号。晚上睡觉之前再喊一遍。

一开始,我和孩子们都觉得不好意思,感觉很 搞笑 ,可喊多几次后,越喊越觉得有力量,心中似乎涌起来了一股凝聚力。

这种凝聚力可以 增强家庭团结,让我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更进一步

关于“鸡汤”,彭凯平也有说,它并不是人们说的那样没用,人在很多时候还是需要的,它能给予人积极正向的力量。

此外,他还提到一个特简便的方法,即 和孩子拥抱对视四分钟 ,也可增进彼此间的关系。

家长朋友们可以试用起来哦,很简单。

第三个,学会笑,一定要多笑

笑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美好表情,多对自己笑,多对孩子笑,不仅可以让自己开心,还可以带给孩子快乐。

一定要多笑, 一定不要愁眉苦脸,因为孩子正看着呢!

第四个,用心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

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除了用眼睛,其实更需要用心。眼睛看到的是表面,而心可以看到内里。

当一个人的心是打开的,他就能看到眼睛所看不到的美好。

孩子的童真,空气的真实,宇宙的浩瀚,人们的善良,还有心灵的美好等等,世间一切事物,不仅要用眼看,更要用心去看。

心才是人之主宰。

第五个,体会自己的一些愉悦感受,有自己喜欢做的事

当烦恼忧伤时,多去想想那些让自己快乐的事情。

人的感受很重要,喜不喜欢某个人、做某件事,感受是首当其冲的。

感受不好,体验随之不好,只有当感受是积极正向时,体验才能给人舒服、轻松和开心,事情做起来也才能得心应手。

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微笑多一点,烦恼忧愁就会少一些。

说了这么多,似乎也没有讲如何发现孩子的天赋,大家或许会有这样的困惑。

是的,一开始我也认为彭凯平教授根本就没有讲如何去发现孩子的天赋?

可当我看完整个短片,我才明白,要发现孩子的天赋其实很简单,就 看孩子是否真正喜欢做那件事?

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是孩子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他就是喜欢 ,纯粹的喜欢,哪怕你不让他做,他也喜欢。

那为什么又要说上面的五点?

在心理学家彭凯平看来,以上的五点是 夯实亲子基础。

父母唯有和孩子先 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走进孩子的心里,和孩子做朋友, 才能真正地了解孩子,发现孩子,继而帮助孩子发展。

到此,全文就结束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