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率八百人去打仗是怎么解决吃饭问题的?

我说的是当兵的吃饭问题及一些绝对不能忽略的问题.高分回送有识之士.
1 每个士兵要带多少军粮?还有每匹马要吃多少草料?每天要喝多少水,总共带了多少,是怎么带去的.
2 他们连后勤队伍都没有是怎么回事?
3 这个行军路线是怎么定的,小霍认识路吗?或者说出了城是否向人打听匈奴兵在哪里?
4 如何辩别方向?走了多远的路?大概合多少公里?
5 双方的侦察及情报工作是怎么做的?
6 交战时匈奴兵有多少兵力?
7 那时还没有马镫,骑马只是工具,到时下马组成步兵队形与匈奴兵交战时是怎么打胜的,比如对方几千几万手持长刀(有的说是弯刀),双方完全凭刀等兵器互相砍杀,霍去病的士兵有伤亡吗?

1.出发时肯定是带有后勤保障部队的,但最后因为要长途奔袭,后勤保障都必然落下,有时可能后勤都被敌人劫走。所以小霍带领的先头部队都是靠以战养战,就像日本狗侵hua一样,在草原上有很多地方是沙漠和半荒漠地区,但马儿很快能跑出禁区,马儿吃草不是问题,问题是人吃饭问题,所以就是靠闪电战快速的从敌人那里获取,就像敌人从我们这儿获取粮草一样。
2.小霍出山主要是在夏秋季节,那时草原天气都不咋恶劣,晴天多,能见度高,一是靠太阳辨识方向,二是靠俘获投降的匈奴人带路。
3.具体走了多少路,他们本身也没法说清,都是靠平时马儿慢走和奔跑的里程经验大致估算。
4.情报工作,有专门的情报士兵,通常有较高的山头,就上去观察。
5.汉军几千到十来万不等,匈奴兵通常一堆都是几万到几十万,他们男女老幼扎堆,亦牧亦军,打仗的时候主要是男人出马,有时妇女儿童也跟着打杀。
6.小霍是最给我们中国人长脸的将领,后人都以他为榜样,但无人能及。集勇猛与智慧于一身,为大汉开疆拓土,制服强敌。太牛了。高度的赞一个。
需要说明的是,霍去病跟他老舅卫青都是出生很低微的平民,但是幸好有个小姨卫子夫(卫青的同母异父三姐),被皇帝刘彻娶去做老婆,所以卫青跟他外甥小霍才得以富贵。卫青青少年时期都过的比较惨,回到郑家后被人欺负,可能书也没读过多少,后来又到皇帝姐姐家当仆人(后来娶了他原先的地主皇帝刘彻姐姐),小霍年少体弱多病,但还好大约一岁时他老妈(卫青同母异父二姐)变富贵后长大在富裕家庭,成长条件很好,书也应该读了不少。但也是因为小霍跟他老舅都是皇帝亲戚,所以得以封官,从而带兵打仗,然后就显得很牛b的样子(也确实牛b)。所以我要说的是,很多高手都在民间,只要慧眼识人,那么你总能在民间挖掘出那么几个不管是干啥都很牛的人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大致的说说吧。

1 后勤问题。也就是楼主的1,2问题。
那些匈奴人的聚居点有足够多的后勤资料,如粮草水等。霍去病的策略就是就粮于敌,从匈奴人那里抢。吃饱喝足之后还要拿上一部分,作为进军中的资用。
具体的携带方法没有记录,但估计也是从匈奴人那里学来的携带方法吧,可能是皮囊之类的

2 情报与侦查问题。也就是楼主的3,4,5
还是要向匈奴人学习啊,汉人里面有汉奸,匈奴人那里也有匈奴奸,当时有匈奴那里的小贵族投降到汉朝这边的。他们对北方草原上的生活极其熟悉,不可能不知道如何确定方向和确认匈奴部落位置。
小霍作为汉武帝的亲信,肯定配备的是最好的匈奴向导。

3 匈奴兵力与交战。也就是楼主问题的6,7
匈奴当时没多少人在王庭那里,当时汉朝的攻势很厉害,匈奴腹地空虚。小霍也就是运气特好,直接撞上王庭,还大杀一通。
小霍的时候虽然没有硬质马镫,但是用来兜住脚部的软质马镫已经出现了。也没必要下马打,在马上也还是可以进行攻击的。
小霍的兵不可能没伤亡,但是那些小兵兵在那时是没有什么人权滴。历史只会记载小霍是多么指挥若定,不会记载他回来的时候带了多少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7-05
在茫茫大漠里奔驰数百里寻找敌人踪迹,长途奔袭”的战术首战霍去病不是—个爱兵如子、能与部下同甘共苦的将领。相反,他在历史上又以“不省士”即不关心士卒的饥寒饱温而闻名。他出征之时,汉武帝曾遣太官将几十车食物送至军中,但在引军归来时,“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有时士兵粮食匮乏,甚至因饥饿而不能举手,但霍去病还在“穿域蹋鞠”,踢球健身。重视战前的“方略”即谋划,同时又注意根据战场实际而随机应变。霍去病非常善于运用骑兵集团在沙漠、草原地带机动作战,他可以指挥骑兵进行短程奇袭.也可以指挥骑兵进行长距离、大规模的正面进攻,可以用骑兵打运动战,也可以用骑兵打遭遇战,表现出良好的战术素养和高超的临战指挥艺术。 800人的“轻勇骑”,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优秀士兵。如漠北之战时,“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他们不仅武艺高强,而且作战勇敢,加上优良的装备,所以霍去病的部队很可能是汉军的精锐之一,战斗力远远强于“诸宿将所将士马”。此外,在霍去病的麾下,还汇集了一些投降汉朝的匈奴族校尉,他们熟知匈奴道里,可以引导汉军长驱直入而不迷失方向,还可帮助汉军取食于敌,使他们得以轻装“绝大漠”,充分发挥其机动、灵活、快速的优势,捕捉战机,创造战机,率800骑兵而脱离大部队,追击数百里而与数倍于己的强敌(霍去病此战斩敌2028人。已是自己所率兵士的3倍弱,国力的养成与利用。自高祖至景帝,汉朝长期积储,府库充实,是武帝变和亲为征战的前提之一。 汉武帝继位后,一改以往忍让求和的妥协政策,放弃“和亲”,采取强硬的攻势作战行动,以彻底消除匈奴侵扰。与匈奴打了十几仗,匈奴的威胁基本得到解决,汉朝还收回了被匈奴侵占的河套地区,并在边疆地区大开官田,补修长城,屯军达10万人之众。边疆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和平昌盛景象。
国力的养成与利用。自高祖至景帝,汉朝长期积储,府库充实,是武帝变和亲为征战的前提之一。 汉武帝继位后,一改以往忍让求和的妥协政策,放弃“和亲”,采取强硬的攻势作战行动,以彻底消除匈奴侵扰。与匈奴打了十几仗,匈奴的威胁基本得到解决,汉朝还收回了被匈奴侵占的河套地区,并在边疆地区大开官田,补修长城,屯军达10万人之众。边疆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和平昌盛景象。 骑兵的建设与使用。武帝时期,是中国军制史上由车骑并用向以骑兵为作战主体这一重大转折得以完成的重要阶段。大规模使用骑兵集团,快速机动,长途奔袭,是汉军前期战胜匈奴的主要原因之一。汉代骑兵的发展大致可以汉武帝为界划分阶段,此前是骑兵与车兵并重,此后则由骑兵完全取代车兵,进而成为汉代军队的主力兵种.《骠骑将军霍去病》2)是突袭作战战术的运用。霍去病的作战方略可以说是对汉军战术观念的革新。他的作战可谓是迂回纵深,穿插包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回穿插,对匈奴实行合围,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对其实行毁灭性打击在漠北之战中,霍部带着的倾一国之力准备的物资舍弃不用,反常地取食于敌(仅此一次),就是在漠北想办法补充军需物资。客观上最大程度的打击了匈奴的生产能力。同时也可以解决汉朝国力不足以支持对匈奴作战的问题。
第3个回答  2010-07-05
1、士兵带的粮食马可以驮,在草原上的话,马的饲料和水应该不是问题,毕竟不是沙漠。另外,霍去病带的兵经常饿着,史书说霍去病“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色”
2、如果有后勤的话,深入敌境太远,后勤必然被匈奴切断,所以即使设立后勤队伍也没用的。
3、记载的是“数百里赴利”,那么就说明他是事先知道了地点,或者说他是追过去数百里的。
4、看太阳可以辩方向,根据时间可以估算走了多少路。
5、中国的古兵法都规定,至少要三骑或五骑一组,在部队的前后左右探路,随时汇报情况。
6、至少二千二十八人以上,具体数目不详。
7、汉军用铁器,匈奴顶多用铜器;汉军用弩,射程极远,属于非对称战争,就像美国打伊拉克。
第4个回答  2010-07-05
快进快出,部队全是一等一的精锐骑兵,战术以袭击为主。完全可以把他们看做为一大群有组织有纪律古代版海豹部队。你会担心特种部队会饿的像老奶奶一样嚷嚷吗?至于侦查和情报,大草原上除非上万人以上的部队集结,否则要发现行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霍去病当时也是很走狗屎运的。如果要写小说的话不需要太要求数据。因为这些来自古代或现代的数据八成不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