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流通量规律的基本内容

如题所述

货币流通量规律的基本内容是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律。

货币需求量取决于商品价格、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三个因素。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这是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律。至于纸币的流通规律仍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做基础的。

一是一定时期的商品价格总额,即各种商品的价格与商品数量的乘积的总和;二是货币流通速度,即同一时期内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用公式来表示就是: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M)=待流通商品数量(Q)×商品价格水平(P)/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V)。

货币流通量简介:

货币流通量是某一时点一国(或地区)离开金库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数量。投放货币即增加货币流通量,反之,回笼货币即减少货币流通量。增加或减少货币流通量主要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货币流通量过少,不能满足商品交换的需要,即会影响经济发展;货币流通量过多,超出商品交换的需要,即会出现通货膨胀,同样影响经济增长。

现代的货币理论基本都是关于纸币的。金属货币时代,货币流通量同样决定于一定时期的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但因为金属货币本身是商品,而不是纸币那种国家信用的符号。因此向流通中注入过多的金属货币会使得一部分金属货币退出流通被人们贮藏起来,另一部分则会被作为原材料应用。

所以金属货币流通量同纸币流通量不同,并不是货币发行方能决定的,要服从现实经济的规律,基本上市场实际需要多少就会在流通中出现多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