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富于民为什么要用“藏”字?有何历史依据?

如题所述

“藏富于民”,是政权在处理国家与个人财富分配方式上,提出的一种政治思想。

具体说就是“富民政策”,国不与民争利,让百姓获得更多的财富,生活充裕,老百姓富了,国家也就富了。


“藏富于民”其中的”藏“字,很有意思。

”藏“字,又称蓄也,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保管之意。引申开就是:平时赚的钱,你先保管着,也可以用着,但国家有需要,就可以通过增加税赋,发行债券等手段来用你保管的钱,

藏富于民的理论在中国在先秦的诸子百家都有类似的论述,这种理论的提出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的,多年的战乱,让国家的经济停滞,民生凋敝,老百姓兜里没钱,如继续与民索利,无疑是“杀鸡取卵”,国家的灭亡是注定的。所以只有让利于民,先保障了百姓的基本生活,老百姓有财富累积了,国家的财政税收才有保障,国家才能发展壮大。

从中国的历朝历代的变更,可以看出,新朝初建时,采用的都是藏富于民的方式。


当与民争利开始时,政权就开始走上了倾覆之路。


西汉时贾谊综合富民与富国思想,提出国家与人民都需积贮的理论

唐初魏徵(580~643)力主"薄赋敛,轻租税"(《贞观政要·君道》)


藏富于民的理论在现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英国人亚当·斯密所写的《国富论》的核心概念国民财富就是国民收入。

斯密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富裕,不是指某一个阶级的富裕,也不是指国家或君主的收入或税收的富裕,而是指全体人民的普遍富裕。

写在最后


藏富于民,主要是指防止或者消除、缓解过大的贫富分化现象,预防公共资源向少数人不当的倾斜,防止政府“与民争利”的现象出现,激励民众积累财富,让财富向民众倾斜,让中等收入者成为社会主要阶层。


藏富于民,一种古已有之的经济理论,是古代“富民说””裕民说”的具体形式。藏富于民是现代东西方发达经济体的特征之一,体现了现代文明的价值观。是一种民主及国家强盛的现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