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会河之战,清军为什么会败的那么惨?

如题所述

乌尔会河之战

据清军史料记载,在战争爆发前夕,清军收到了准噶尔人大军正带领掳掠而来的喀尔喀蒙古男女、牲畜和辎重,溯乌尔会河而上游牧的消息。



游牧

收到这一消息后的清军统帅阿尔尼,决定打准噶尔人一个措手不及,于是带军前去寻找准噶尔人决战。

6月21日黎明时分,清军赶到乌尔会河附近设立营地,见准噶尔人果然有些反应不及,清军统帅紧接着就从军中选取了二百多蒙古勇士作为先锋攻打准噶尔人。



又令喀尔喀蒙古的五百士兵,冲击准噶尔人的辎重队伍,想以此引起混乱,打乱准噶尔人的军阵部署,以便大军随机而入。结果在战争正式打响之前,喀尔喀诸部落的蒙古人竟不听号令,没有去进攻准噶尔人的辎重队伍,而是争相去抢准噶尔人所俘虏的自己子女、亲朋和牲畜归队,反而造成清军的军阵动乱不止。

看此情形,清军统帅只能先让军队后退重新整军备战,就这样,清军的第一次进攻未遂,将大好战机白白浪费,给了措手不及的准噶尔人足够时间休整:

“厄鲁特兵(准噶尔人)二万余掠乌珠穆秦男女、牲畜、辎重徐行,溯水上流游牧。阿尔尼侦之,分兵二队,乘夜往袭。二十一日昧爽,于乌尔会河地方及其营,令所选蒙古勇士二百余攻之。令喀尔喀兵五百,驱其所掠。未及战,诸部落及喀尔喀兵争取其子女牲畜,阵动不能止,遂退。”



获得宝贵时机的准噶尔人赶忙组织军队排列阵型,并拷问抓获的清军俘虏,得知了清军的人数和武器装备水平,这极大帮助了噶尔丹接下来的谋划。

当知道对方人数和战斗力都不如自己时,噶尔丹胃口大的很,选择兵行险招,他打算歼灭这股清军!他先将一部分军队隐藏起来,再将另一部分军队则分成两翼,摆出迎战阵型,据说是蒙古人传统的弓形阵,噶尔丹还要求精锐的士兵皆下马步战,用长矛和盾牌组成防线,而防线之后又安排上了一排排火枪手和轻型火炮。

之后便迎来了清军的再一次进攻,清军的阵型中规中矩,因为八旗兵早已腐化,没多少战斗力的缘故,所以清军统帅还是按照以往的习惯,将最勇猛的蒙古部落骑兵(使用弓箭和长矛)作为前锋,然后安排八旗兵(大多为冷兵器)随后,喀尔喀等各部落兵(使用弓箭)则分于两翼,提供侧翼支援。

结果,清军虽然冲击的凶猛,但缺少火枪、火炮的清军非但没有击破阵线单薄的准噶尔人,还在准噶尔人的排枪打击下,损失惨重,一连数次进攻皆失败。



这里不得不说准噶尔人营地选择的好,噶尔丹故意将营地设立在了一处高地,并将战场也布置在了高地之上,前来进攻的清军相当于是仰攻,还一直没能登顶,所以也就没能探明准噶尔人的阵地和兵力情况,他们还以为准噶尔人此前已经分兵了,在这里宿营的只是一支兵力不足的小部队,因此不顾武器差距,仍然头铁的轻骑驰突。

而实际上防守的准噶尔人是故意让自己的阵线单薄,伪装出主力不再的假象,以隐藏奇兵,同时准噶尔人还占有地势之利,可以三面还击,根本不需要太多士兵进入这一战场,结果就是少量准噶尔人不但防住了清军的进攻,还给清军造成大量杀伤。



战争

几次进攻下来,准噶尔人的火力压制实在是太厉害了,喀尔喀蒙古人甚至都被准噶尔人的火枪打怕了,以至于不听号令就擅自撤兵后退,其他蒙古人也纷纷败退,噶尔丹则抓住时机,派兵从山上绕到清军阵地的左右两侧,迅速形成夹攻。

在准噶尔人犀利的火枪打击下,清兵再不能阻挡,纷纷溃败,仅清军统帅带领少数亲兵狼狈逃出战场,将武器、粮草和辎重全丢了,准噶尔人的损失则很少。战后,清军统帅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缺少火器:

“厄鲁特(准噶尔人)多火器,而我火器兵未至。”



除了清朝史料对本次战争有所记载外,对此次战争的记录在俄文史料中也被保存了下来,具体内容如下:

“天未晓,中国的两个统帅对博硕克图汗(噶尔丹)及其主帐发动军事进攻,据抓来的中国人供称,两位统帅共有军队两万人,全部轻装,未带大炮,备有弓、矛。博硕克图汗略为整顿了武器装备之后,便率兵与中国人作战,从黎明打到午后。博硕克图汗大杀中国军队,一个统帅当场毙命,另一个……在十五或二十人掩护下逃窜。博硕克图汗的叔伯兄弟丹济拉跟踪追击……缴获大车五百多辆以及全部辎重……卡尔梅克博硕克图汗(噶尔丹)把中国兵杀得一个不剩。”



战斗

战争胜利后

乌尔会河之战胜利后,噶尔丹继续南下,不再掩饰自己的野心,在给康熙帝的信中,噶尔丹直言:“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我与中华一道同轨”,表达永久地占领喀尔喀蒙古之意。

之后,噶尔丹顺势带兵进至克什克腾旗(在现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距离北京越来越近,只剩下400公里,骑马几天就能到达北京,北京城里一片慌乱,据记载当时:

“京师戒严,城内外典廨尽闭,米价至三两余”。



至此,清帝国再也无法容忍噶尔丹的行为,而且说实话,乌尔会河之战的失败对财大气粗的清政府来说其实影响并不大,毕竟战败的只是一支缺乏战斗力的非主力部队罢了,同时战争的失败,也让康熙皇帝正确认识到了准噶尔人的实力,不再小瞧噶尔丹这个枭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30
因为清军对地理环境的不熟悉,再加上战略失误,所以会惨败。
第2个回答  2021-04-07
因为清军太低估对方的实力了,是他们的骄傲自大才让他们在这场战疫中不战而败。
第3个回答  2021-04-10
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将军指挥非常的不到,也有着轻敌的意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