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

如题所述

一、要负起管教孩子的责任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送孩子上学,一旦孩子进入学校,家长就如释重负似地将教育的责任全部推到教师身上,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的事,这都是十分错误的。一个合格的家长应该对子女成长承担教育责任。要记住: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还是孩子的终生教师。诚然学校是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专门教育人的场所,在培养人才方面起主导作用。但是学校教育必须有家长的正确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育的质量,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其次,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大部分时间在家中度过,加上学校学生人数多,教师的精力和时间无法与孩子父母相比;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如果得不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强化,是难以起到有效作用的;其三,由于家长与子女之间固有的血缘、感情和伦理上的内在联系,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效果。因此教育好小学低年级独生子女,特别需要家长积极、主动、正确的配合
二.家教中的一些误区
1、过分保护。一根独苗,捧在手中,贴在胸口,含在嘴里,样样事情包办代替。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能自己做的事就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决。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会开、关门窗,扫地、抹桌椅等,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减少父母或其它成人的照顾,逐步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此中要做好老人的工作。
2、过分宠爱。现在的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往往明知无理,但经不住孩子哭闹,只能样样事情依着他,从而导致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在不正常的环境中成长的现象。所有的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好的,犯错误是偶然所为。可是进入学校以后,是有约束和压力的,或许孩子会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挫折和批评,作为家长,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行为要让孩子受一些批评。专家常提醒父母:“请家长们不要忘记,老师负责的不是一个孩子。”
3、过分期望。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希望孩子样样都争第一名,心愿是好的,但要提醒家长,次次测验得100不可能,孩子努力了就行。三、要配合学校,教育孩子
1、要先了解学校、班级对学生的要求只有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才能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孩子,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2、要配合学校,就要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
(1)要多与孩子谈话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脉络。
(2)要向孩子的同学、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3、要配合学校,就要注意维护老师的威信
我们发现有的家长抵触老师,在孩子面前议论老师。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老师自身肯定也有不完美的一面,家长可以私下向老师建议,但切忌损毁老师的形象。我认为家长和老师最好是朋友关系。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要先想想自己哪一点做的不到位,不要把责任都一股脑的推向老师,应该与老师一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应该与老师做个换位思考,应该想到班上还有其他的孩子,要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更何况,老师面队您的孩子只有几年,而您的孩子一旦教育失败,您也将面对孩子一生。
特别是一些低年级儿童的家长,很关心孩子,甚至一个孩子,就有很多人爱护,对孩子的老师关注的人就更多,议论老师也就成了一些家长聊天的话题,有时在自己孩子面前随便评论老师。老师是低年级学生最尊敬、最崇拜的人。老师的形象在他们心中是最完美的,他们听老师的话,模仿老师的言行,这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关键时期。这时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如果破坏了老师的形象,降低了老师的威信,学生不听老师的话,还能再听谁的话,还能崇拜谁呢?正确的做法是:不随便在孩子面前议论老师,特别是老师的不足,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评价老师,要让孩子看到老师的优点,把老师的优点放大再放大,缺点缩小再缩小。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老师的缺点还要指出来,要讲究方法,这就是最好的配合,不给老师树立威信,再好的配合也无从谈起。
4、要配合学校,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不自私
家长应积极地支持学校的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时时处处要为班集体着想,为学校着想。密切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好孩子。不要认为孩子小,就无关紧要。这样怎能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正面引导,教育孩子不要气馁,寻找原因,使孩子有信心在下次活动中,为班级争取荣誉,否则孩子将会变得麻木不仁,不求上进,丧失集体荣誉感。影响良好班风的形成,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5、要配合学校,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觉性强的孩子,家长可以“遥控”督促;自觉性较差的孩子,家长就要亲临“现场”,边扶边放;好动,不自觉的孩子,家长要跟紧;有“多动症”的孩子,家长要陪读、陪学,直到“多动症”有好转为止。总之,对学生学习上的督促,要落在实处,不能只过问一下,认为完成的不好,老师会有办法。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不但搞不上去,反而养成好多坏习惯,在家中养成的坏习惯又会带到学校。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就要在孩子的学习、劳动中有意识地鼓励孩子从小养成善始善终、坚持到底的优良品格。家长还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安静的学习环境,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父母榜样的力量。整天忙于经营,忙于工作,忙于社交的家长,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更谈不上和学校密切联系,积极配合。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要在小孩子身上舍得花一些时间。
6、要配合学校,就要架好沟通的桥梁
要做到正确配合,家长还要和老师密切联系,和老师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虚心听取老师对家庭配合教育问题的意见和要求,并在家庭中配合落实。平时,孩子在家里发生的问题,也要及时和老师取得联系,交换意见,以便学校、家庭配合教育。另外,家长配合教育要有信心和耐心。家长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学习和掌握一些教育孩子的理论和方法。家长与家长之间,也要搞好团结,以班级体的利益为重。
7、要配合学校加强安全教育
学生的安全工作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家庭的幸福,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头等大事。我们学校安全教育是高度重视、高度落实的。为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家长有责任必须积极配合。孩子有什么身体特殊情况,要及时告诉老师。对孩子加强交通、行走、饮食、用火用电、防坏人,校内的、校外的等各方面安全教育。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父母的希望。古人讲“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要培养孩子成才,学校和家庭都负有重大责任,只有家长重视和做好与学校配合教育孩子的工作,才能将孩子培养成对祖国有用的现代化人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0-23
家庭教育的优势在于,家长对孩子具有真正的权威性。但是很多时候,家长的权威性也是一种劣势。因为一些家长的教育方法与理念并不科学,导致家长的权威性成为了简单、粗暴教育的代名词。那么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呢?

1.学校教育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是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重要场所。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最重要的两个成长场所。一个孩子,要想成长成才,必须要家校形成合力。所以,加强家校沟通,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从家长方面来看,只有加强家校沟通,家长才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并且配合学校处理孩子存在的某些问题;从老师方面来看,老师具有丰富的教育知识,也有能力对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出指导和建议。一位优秀的教师,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2.老师主动沟通,家长主动接受
新学期,许多学校老师会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主动向家长报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但是,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在家长面前讲话,家长被动接受,沟通效果不佳。

3.老师沟通调整方式,家长和老师联动
很多家长一听孩子的班级要开家长会,就会十分头痛。因为在家长会上,许多老师的表达方式有误,让家长误认为老师在批评自己的孩子,间接地就是在批评自己,这让许多家长感觉十分没有面子,因此多数家长怕见老师,也不愿意与老师进行沟通。

4.改变观念,不要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事情
有些家长忙于工作,把教育孩子的重任一股脑儿全压在学校与老师身上,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事情,自己则很少主动与学校沟通、联系。甚至有些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后,会直接跟老师说,我把孩子的未来寄托在您身上了!让老师感觉压力山大。

5.沟通很重要,成绩不是唯一的标准
不少家长认为,家校沟通只是一个形式,没有什么实质上的作用,家长与学校沟不沟通无所谓,只要孩子的成绩好就可以。

6.作为家长,首先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的思想。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有责任配合好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从孩子入学那天起,家长就应该了解学校有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学校的教学要求,以便主动配合学校,督促和协助子女完成学校的各项教育计划。
7.家长应该积极与老师建立联系。
可以通过电话、社交软件与老师互动,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积极配合老师家访,家长会也要积极参加。此外,如果孩子在学校被误解或受到老师批评,家长们应该相信老师,配合老师寻找问题所在,共同解决问题。家长要搭个桥,让孩子和老师成为朋友。

8.家长们也可以主动到学校去,参与班级的一些活动。
例如:当个义工去食堂陪餐,或者去上节义教课,给孩子们当一次老师。家长支持老师,老师支持学生,学生健康成长。
随着社会对儿童青少年教育关注度的日益提升,一方面家长在孩子成长、升学、入学适应性等各个阶段中容易产生压力及焦虑情绪,另一方面老师面对学校的绩效指标、学生的教学、与家长的沟通方面承受着较大的压力,所以家校做好互动,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发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