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三境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6
怀特海说:“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 我们在课堂中要想尽办法,创建有文化含量的智慧课堂。我认为,好的课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规范课堂、高效课堂、智慧课堂。

规范课堂有三个维度:目标适当、内容恰当、方法得当。

一是教学目标适当。目标聚焦于让学生干什么,这是课堂教学的行为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行为来体现;过程与方法,也是通过行为来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更是通过行为来体现。因此,设定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学情、符合教材要求。

二是教学内容恰当,也就是说教学内容必须科学正确。课堂内容必须服务于学生、基于学生,教师要保证课堂内容恰当需做到以下几点:检查——什么是学生已懂的;概括和提炼——什么是学生不懂但自己看教材可以懂的;讨论和交流——什么是学生不懂、看教材也不懂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弄懂的;讲授和阐明——什么是必须老师讲的;活动设计与示范——什么是老师讲了也不懂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懂的。比如我校教师带学生出游,让学生亲身去感受“中华民俗园”的文化等景观比老师讲课有效多了。

三是教学方法得当,就是教师上课要自然、得体,不要做作,想办法和学生拉近距离。如今有许多老师上课要创设情境导入课堂,但有的老师的课堂导入,味儿越来越不对,说到底,这是一个技术问题,就是老师在不该设置问题的地方设置了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偏离正确轨道的时候不能及时拉回来。有的教师只管自己讲,不顾及学生反应——有去无回。好一些的教师还会鼓励并注意学生反应,更好的教师还会鼓励学生团队合作。

总之一句话,规范的课堂,要使老师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学生听得清楚,想得明白。

高效课堂有三个要求:目标精确、内容精当、方法精准。

一是教学目标精确,要有水平要求,要有数量概念,要有质量要求,要有时间概念。也就是说,这一节课你花多少时间让学生做多少事,完成的质量如何,都要有目标要求。说实话,绝大多数老师没有这个概念,课时不够就抢占学生的自习课。自习课是学生自己学习的时间,谁抢占了学生的自习课谁就侵占有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是教学内容要精当,也就是说要根据学生来设置教学,目中要有人。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好多老师一到教学时就忘记了。举个例子,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教师选择复习课上公开课,出了一个上联“同学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要求学生用学过的古诗对出下联。一学生说:“老师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听课老师哄堂大笑,执教老师两颊绯红。你不能说这位老师没有认真备课,但她没有备学生。她在设置这种开放性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学生可能会怎么回答,老师该如何应对。面对学生这样的回答,老师要沉着冷静,让学生说出他为什么这么回答,让他说出这样思考过程及原因是什么。学生的原意是:我们这位老师待学生非常好,长得像杏花一样美丽。今天能有这么多外校的老师来听课,说明她的影响很大、名声在外,所以就“红杏出墙”了。很多老师在备教学内容方面花费了大量时间,但在备学生方面几乎没花费多少时间。因此,教学内容设置要精当,要目中有人,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课堂教学中和学生要有眼神交流,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能知道他对教学内容是否理解。

三是教学方法精准,要做到心中有数,基于每个学生的差异。教师、学生和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三要素,缺一不可。这三个要素至少有三种组合方式。第一种组合方式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这是传统的教学方式。第二种组合方式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这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方式,教师是导游,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种组合方式是学生带着教材走向老师,完全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是最理想的教学方式,也是最难实现的方式,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实现。

老师的作用在哪里?老师的作用在于无向处指向、于无法处教法、于无疑处生疑、于无力处给力。换句话说,老师的作用就在于,给孩子力量、给孩子拐杖、给孩子脚手架、给孩子资料包、给孩子相关的工具信息,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关于评价课堂,我认为好课除了教师的讲解精彩度,更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除了教学环节的完备性,更应注重教学结构的合理性;除了课堂教学的活跃度,更应看每个学生是否真正进入学习状态。热闹有时是好课,有时未必是好课。应当追求的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

智慧课堂有三个维度:思维层次更高、开放程度更广、文化意味更浓。

我们要把将规范课堂的“当”提升为高效课堂的“精”,更进一步又升华为智慧课堂的思维层次、开放程度、文化品味。

一是思维层次更高。杜威说:“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唯一的直接的途径,就是把学生置于必须思考、促进思考和考验思考的情境之中。”“困惑是思考的不可或缺的刺激。

举个课例,美国中学生物老师萨拉上了这样一节课,她问:“太阳——是活的么?”萨拉让学生按主张分组,展开讨论。主张“不是”的A组,主张“是”的B组,拿不定主意的C组。AB两组学生使出了浑身解数展开辩论,尽最大努力说服C组加入自己一方。

像这样的开放式的讨论,我们不少老师可能会上成这样,A组说的有道理,B组说的有道理。而后,让学生把教科书上给出的答案齐读三遍便草草下课。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老师怕再开放式地讨论下去,局面就无法掌控。

而萨拉的做法就让人眼前一亮。在大家相持不下时,她不失时机地收了网:大家争论的焦点其实不是太阳,而是“活”的判断标准。A组的“活”,是生物学标准,B组的“活”,是天文学标准。科学分类标准本来就是人定的,大自然那么复杂,人定的条条框框难免会有漏洞,有例外!

萨拉教学的意义,不仅是生物学的生命标准,更主要的是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课堂上迅速提升——一是对联想能力和类比推理的训练,这种远距离联想配合类比推理,正是许多创新的开端;二是对传统科学观的挑战,课堂辩论微缩了人类科学曲折前行的历程,这种“不确定”的体验,比“确定”的知识点更重要;三是面对争议时溯源的思路,善于从众说纷纭中找出冲突根源,从本质上解决争端。总之,这节课,区别不在当下而在日后。

正如美国学者奥斯伯恩所说:“科学家的特质之一即具有批判性和理性质疑精神,学生缺少发展科学辩论能力的机会,是现代教育的重大弱点。”教育的最高目标即“思维自由”。成功的教育就是给学生一个梦。技巧可以速成,思维能力要从小培养。

二是开放程度更广,也就是能不能把课堂打开,能不能进一步把学生思维打开。举个例子,北京十一学校历史老师魏勇执教《美国独立战争》一课,首先播放了一段站在美国人立场拍的纪录片,内容是关于美国建国的历史和独立战争起因的,根据视频内容,让学生讨论美国人该不该抗税。一般老师可能也会分组让学生讨论,讨论得出的结果与教材说法一致就结束,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而魏勇老师是怎么做的呢?等学生各自的观点基本明确之后,他又播放了一段反映同样内容的纪录片,不同的是这一段是站在英国立场拍的。同样的历史事件,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涌入学生脑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维打开了。

课堂需要让学生找答案吗?需要。这就好比是给了学生很多逗号、句号,给了学生很多知识,很多所谓的真理,这些是需要的,但除此之外,还应该给学生一个个的问号,让学生通过充分想象、充分思考去探索答案,通过开放的课堂打开学生开放的大脑。正如卢梭所说: “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

三是文化意味更浓,课堂教学教师要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要有自己的价值思想。

一堂好课的组成要素当然包括了教学技巧和课堂管理方法,但是仅仅掌握一些教学技巧和管理方法是绝对上不出一堂有智慧的课。智慧的课堂需要教师有深厚的学养,需要教师对教育、对课堂有深刻的理解。浓厚的学科修养需要积淀,深刻的课堂理解需要批判思维。

教师是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的文化使者。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真正的高效课堂、智慧课堂不应过分追求表面上形式上的热闹,应注重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表达交流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点燃学生的梦想,把教材还给教师,把学习还给学生,把思考还给老师和学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