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食用菌的组织分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1
随着食用菌制种技术的普及,组织分离方法也被很多朋友了解,特别是近几年来,基层的很多朋友经常同菇园彩风讨论组织分离的有关问题,菇园彩风发现,有很多朋友仅仅是了解了组织分离的基本步骤,但有很多问题还处于纠结和彷徨中。

各种菇类的子实体实际上是由无数菌丝扭结而成的特殊的菌丝体,再生能力强,食用菌组织分离法就是利用食用菌子实体的某一部分来分离菌种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获得纯菌种简便快捷,是野生菌种采集和食用菌生产用种采用较多的方法。我们平常所说的组织分离包括子实体组织分离、菌核分离和菌索分离三种情况,使用较多的是就是子实体组织分离法。

一、组织分离法的优点。

组织分离获得菌种的方法简单,得到的菌种能基本保持原来菌株的优良特性,后代不易发生变异。比如我们在生产中发现有的品种表现良好,又买不到母种,那么我们可以采取组织分离的方法获得母种;在多孢分离育种及杂交育种中得到了优良的菌株,我们也要采取组织分离的方法获得纯菌种,然后采取继代培养的方法保持优良的种性;对于野外生长的食用菌子实体,采取组织分离法获得菌种也是最好的办法。

二、组织分离的材料选择

组织分离选择的子实体应该是正处于旺盛生长期的幼嫩、圆整、健壮、无病害的子实体,除非没有办法,不选用老化、感染杂菌的子实体,有病毒感染的子实体要杜绝选用。用健壮幼嫩子实体分离的菌种菌丝旺盛,成活率高,在出菇试验中,表现的抗病性、丰产性等性能也好。有的品种采用干品分离也可,但要注意,采用的干品不能用烘干和晒干的样品,应该用阴干的。这里要注意,在有鲜品的情况下,尽量不用干品分离。

三、组织分离的部位

理论上讲,子实体的任何部位都可以分离菌种,但不同部位分离的菌种表现不一样,一般采取生长优势最强的部位分离为好,或者要根据子实体的大小及生长情况灵活选择部位。分离平菇和香菇等子实体较大的子实体,菇园彩风喜欢挑取接近菌盖边缘的组织块,分离的菌种生长快,长势好;分离金针菇时,就采取菌柄和菌盖交接处的组织,用这个部位分离成功率高,性状稳定;分离灵芝时,喜欢用幼嫩的菇蕾或正在生长的白黄色边缘部位,这样成活率高;分离金耳时,因为金耳生长需要有一种伴生菌(粗毛硬革菌)帮助,粗毛硬革菌在培养基和金耳子实体中都有生长,所以在分离菌种时要注意,要分离获得同时具备两种菌丝的菌种,才算成功,这时,我们可以采用金耳子实体内部的组织块分离;木耳、毛木耳可采用耳片夹层的胶质分离。食用菌种类很多,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四、菌褶分离

采取幼嫩菌褶分离菌种也是生产中常用的方法,采取菌褶分离的菌种,菌丝生长旺盛,普遍认为较菌肉分离的效果要好一点。但菇园彩风认为,菌褶分离的菌种,同菌肉组织分离的菌种有所不同,因为菌褶能产生一定量的孢子,菌褶分离的菌种应该是普通组织分离和多孢分离的结合,其菌丝应该有多类型的双核菌丝,在以后的扩繁中,会存在个体间的差异,所以,如果是采取菌褶分离的菌种,应该采取进一步的菌肉组织分离保留菌种。菇园彩风在基地时曾经做过试验,用同一个鸡腿菇子实体的菌褶和菌肉分离了两种菌种,并采取了近5年的种植对照,在第一年菌褶分离的明显好,到第四年时,菌褶分离的菌种表现已经不如菌肉组织分离的菌种了。

五、组织分离获得的菌种不能直接推广于生产

组织分离的菌种,其性能不一定完全优于原来菌株,这与我们的分离技术、选取部位、种菇选择等都有必然的联系,有时还会分离失误,造成分离品种的差错。所以在生产中,我们在分离菌种时,要具体分析分离的季节,食用菌生长的环境,菌种分离下来后,我们还要跟踪考察原始菌株的丰产性、抗病性等特性,最后总结一个具体的特性,然后再进行出菇对照试验,确认表现良好,然后才能进行推广。特别是野外采集的菌株,更应该进行具体的出菇试验才行。

六、组织分离的几个细节

很多书上的组织分离介绍,都很繁琐,有的介绍用这个那个的药消毒子实体,洗来擦去,不胜其烦,菇园彩风认为还是简单一下为好。选取菌肉分离的,新鲜子实体表皮不必用酒精等擦洗,有时越洗越坏;能用手掰开和撕开的,不要用刀切,有时用刀一切,杂菌正好带到菌肉上去;能直接用镊子夹取就不要用刀割成一块一块的用;用灵芝等幼嫩子实体边缘分离时,难免有杂菌污染,应该先低温培养,造成食用菌菌丝生长优势,并及时取母种斜面上前端纯净菌丝分离复壮,不可耽误;分离的工具要做的方便实用,例如镊子前端要磨尖,接种针前端要尖细,手术刀要锋利不长锈等等;分离用的无菌设备可以用超净台、接种箱等,这不重要,只要在各个环节坚持无菌操作,真正理解无菌操作的原理,无论采用什么设备,分离都会很成功的。

关于组织分离,其具体细节是很复杂的,以上是菇园彩风的几点个人看法,是很不全面的,希望对各位基层的食用菌生产者有所帮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