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
教是教学生文化知识,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育是培育学生综合素养,例如,怎么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怎么形成健康独立的人格,甚至是生活中的各种道理等等,这都是育的范畴。
这是每个教育者,每个老师最基本的职责。
但不同阶段学生,老师具体教和育的内容和重点是不一样的。
0-3岁学生,这个时期主要培养孩子内在秩序和专注,这个阶段的的老师主要就是孩子父母了,这个阶段不需要教什么知识,只需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
安全感、宁静的环境,一个孩子主要的性格大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孩子长大后是个很性格急躁的人,还是一个沉着冷静的人,基本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古人有句话叫“3岁看大,7岁看老”,其实是就是这个道理。
3-9岁学生:这个时期主要培养学生认知和兴趣,这个时期的老师或家长,主要教给孩子一些基础的知识和一些简单道理,孩子在这个时期对一切都是好奇的,所以会追着家长和老师问各种为什么,老师要让孩子对各种未知保持好奇心,去探索各种事物。所以最好不要学生一问为什么,就立马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答案,这样孩子会对各种知识充满兴趣。很多孩子不爱学习,其实主要是在这个时期的兴趣没有建立起来。
9-12岁学生:这个时期重点培养学生
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最基本要求是就是准确,比如1+1=2就不能等于3了,老师就要重点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逻辑性,如果这个时期逻辑思维的基础没有打好,以后学习一些理科类学科,做逻辑思考,就会比较吃力。
12-18岁:这个时期基本就是初高中的学生,要大量扩充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这个阶段的老师主要就是教学生学习各种知识,学习技巧方法,构建知识体系。所以初高中阶段学生学习量是很大的,各种科目知识多如牛毛,需要学生去记忆理解、总结归纳,还要去灵活应用,能够正确解题,这其实都是在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
18-21岁:这个阶段就是大学生了,这个时期的老师主要是为学生注入创新动力,引导学生更多的去“践行”;但是很多大学生从高中进入到大学就像解放了一样,就开始松懈了,有的甚至一上课就睡觉,殊不知,这个时期主要任务不是拼命输入知识,而是要去实践,因为马上就要步入社会,社会需要的是能做实事的人,而不是纸上谈兵。所以大学课程比初高中少,也不完全用考试成绩来轮结果,大学会有很多
社会实践和社团,大学毕业都需要实习报告,其实都是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