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的历史上,唐朝都有哪些真正的开国元勋?

如题所述

唐太宗李世民钦定的凌烟阁功臣榜后世无人不知,二十四位唐初著名的文臣武将星光闪耀,既是前辈功臣的荣誉也是后辈奋斗的追求目标,李贺的那首诗就说的好“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后世有人把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和唐朝开国功臣划等号,其实这个论点是错误的,凌烟阁功臣中有一部分是唐朝开国功臣没错,但又不等于唐朝的开国功臣,为什么这么说?很简单,因为李世民仅仅是唐朝的第二个皇帝,并非开国皇帝,唐朝的开国功臣是由唐高祖李渊钦定的,他们在历史上叫做“太原元谋功臣”,一共有十七个人,只不过因为政治斗争和出身的原因,他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人的功绩被淡化了,本文就讲讲这十七个人。

太原元谋功臣分别是当时的尚书令秦王

李世民、尚书左仆射裴寂、纳言刘文静、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右屯卫大将军窦琮、左翊卫大将军柴绍、内史侍郎唐俭、吏部侍郎殷开山、鸿胪卿刘世龙、卫尉少卿刘政会、都水监赵文恪、库部郎中武士彟、骠骑将军张平高、李思行、李高迁、左屯卫府长史许世绪。这些人里面除秦王李世民做了皇帝外,只有长孙顺德、刘弘基、柴绍、唐俭、殷开山、刘政会六人进入后来的凌烟阁,还有就是太子李建成不在这个名单当中。也间接为李世民主要倡导李渊反隋做了注脚。

另外十个人因为各种原因被逐渐淡忘,其中裴寂不但是开国元勋,还是李渊的好基友,又是大世家河东裴氏出身,身份地位最高,但他把李世民得罪的太狠,所以进不了凌烟阁很正常。刘文静和李世民比较亲密,但他死的早,本身也非大家族出身,死后没人为他争取待遇。

剩余的八人中赵文恪在唐朝开国后不久刘武周进犯太原时做了逃兵被李渊赐死。刘世龙起先只是个乡长、武士彟是个谁都看不起的商人、窦琮、张平高、李思行、李高迁、许世绪等在唐史上的出身只记载了是某地人士,没有任何家族记载,由此判断这些人的出身都很低微,所以在当时的贵族政治体制下,他们跟随的老大李渊隐退后,他们也就集体被权贵们自动忽略了。

而从太原元谋功臣中进入到凌烟阁功臣榜的其余六个人不是皇亲就是世家大族出身,即使在李家兄弟的斗争中并非完全都支持李世民,但只要保持中立,就能对李世民上位后稳定朝堂有莫大帮助,又有世家光环护体,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他们能进入到李世民的凌烟阁功臣榜中就很正常了。

这十七个太原元谋功臣里面若干年后最风光的就是商人出身的武士彟了,他生出个古往今来第一牛逼的女儿,武则天称帝时还追封他为皇帝,即使后来李家重新执政把他降封,也还是个郡王,他是从唐中宗开始以后的所有李家皇帝的外祖,身后待遇远远超过那些个凌烟阁名臣。

不过在李世民时代,他这个李渊亲封的应国公是被人看不起的下九流商人,还死的早,武家就更加没人看重了。比如关陇贵族韦家的女儿一进宫就是妃子,他这个开国元勋兼应国公的女儿刚进去时就只能做个小小的才人。

从上面这些人的经历大致可以看出,在唐朝要混的开,除了站好队外,没有好的家世背景是不行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族之间互相争斗也互相配合,牢牢的掌握着朝廷里面的权利分配,光有能力、才华是不够的,后来同样才华横溢的李白、杜甫就在朝堂上混不下去,反之如王维就因为出身大族,即使担任过安禄山的官职,也一样没事。至于寒门要想真正出头那就真要熬到大宋朝成立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