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全社会应该怎样努力?

如题所述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国家民主法治进步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应该做如下努力:

1、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

保证宪法的全面实施,要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特别要加强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文件,使宪法全面实施具有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2、完善立法体制机制。

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立改废释并举,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加强重要领域立法,以良法保障善治,重点解决立法的针对性不足、操作性不强、立法不及时等问题。

3、健全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制度。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本质上都是为了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为此,必须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如食品药品、生态环保。

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律师制度,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4、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

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就是要保证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依法正确行使,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坚决排除对执法司法活动的干预。尤其要支持新形式的法律监督制度,拓宽公益诉讼范围。

加大对严重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严格刑事责任追究,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遏制各领域的违法行为。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以及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确保法律有效实施。

5、切实增强领导干部的法治和制度意识。

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只有各级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实际行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才能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

要将法治观念和制度意识强不强作为衡量干部德才的重要标准,推动各级领导干部从内心深处信仰法治、认同法治,尊崇制度、执行制度、维护制度,树立制度的权威,把制度运行好、执行好,将制度优势转化成治理效能,最终实现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4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在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和普法教育等方面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实行依法治国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既立足于现实,又着眼于长远,扎扎实实地推进法治国家的建设。

(一)加强立法工作,使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立法是国家重要的活动之一,立法工作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大局。随着法治中国建设的全面推进,我们的立法工作更需要大有作为,地方立法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我们要全面贯彻中央战略决策,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不断提高立法质量,确保我们的法律法规更加务实。另外我们也要着力解决执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牢固树立宪法法律的权威,进一步提高我国法治化水平,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懈努力。

(二)政府要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依法行政体现了宪法精神、宪政精神,约束控制国家权力和政府权力,保护人民的合法权利。行政机关的管理权涉及到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它与每个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切身利益密切都息息相关,因此没有依法行政作为坚实的基础,就不可能落实依法治国的方略。公正司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公正司法,就是通过确保实体公正、形象公正以及程序公正,一方面公正司法可以树立起司法机关的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另一方面公正司法可以引导和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让全社会都可以更好地学法、守法和用法。

(三)要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素养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而当前尤为重要的就是增强法律意识,懂得依法办事。随着法治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既有利于发挥法律的教育功能,又有助于发挥法的规范功能,使民众自觉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第2个回答  2021-03-14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在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和普法教育等方面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实行依法治国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既立足于现实,又着眼于长远,扎扎实实地推进法治国家的建设。
(一)加强立法工作,使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立法是国家重要的活动之一,立法工作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大局。随着法治中国建设的全面推进,我们的立法工作更需要大有作为,地方立法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我们要全面贯彻中央战略决策,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不断提高立法质量,确保我们的法律法规更加务实。另外我们也要着力解决执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牢固树立宪法法律的权威,进一步提高我国法治化水平,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懈努力。
(二)政府要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依法行政体现了宪法精神、宪政精神,约束控制国家权力和政府权力,保护人民的合法权利。行政机关的管理权涉及到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它与每个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切身利益密切都息息相关,因此没有依法行政作为坚实的基础,就不可能落实依法治国的方略。公正司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公正司法,就是通过确保实体公正、形象公正以及程序公正,一方面公正司法可以树立起司法机关的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另一方面公正司法可以引导和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让全社会都可以更好地学法、守法和用法。
(三)要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素养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而当前尤为重要的就是增强法律意识,懂得依法办事。随着法治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既有利于发挥法律的教育功能,又有助于发挥法的规范功能,使民众自觉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第3个回答  2020-12-09
立法机关应该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需求,心脏机关应当执法为民,司法机关应当建立独立的审判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