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家访时家长说话技巧

如题所述

老师家访家长说话技巧 家长应该怎样应对老师家访
1家长面对老师家访时要说些什么
1. 你想得很周到。你对孩子一视同仁,让我很感动。

2. 孩子的进步,你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我们感谢你。

3. 你很细心!你和我们一样关心孩子,谢谢你老师。

4. 你开发了我孩子的智力,为孩子点燃了希望的光芒。

5. 你的形象时刻影响着孩子们,促使孩子们不断进步。

6. 老师,感谢您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了我人生的旅途。

7. 您因材施教,善启心灵。我们捧着优异的成绩,来祝贺您的胜利。

8. 从你对孩子的要求严格看,你对孩子的爱太多。我和孩子都很爱你。

9. 当你青丝变白发,你的桃李已满天下。亲爱的老师,向你道声辛苦了。

10. 你很关爱学生!不但教给学生如何求知,还教会孩子如何做人,感谢你。

2家长怎样和老师进行沟通
1.说话有礼貌。有些家长对老师说话不注重礼貌,喜欢说老师的不是,甚至有些家长为了老师对孩子的批评和老师大吵特吵,其实这样会引起老师的反感,本来想对你的孩子好,也让老师心不甘情不愿的,这样对我们的孩子实在无利。

2.用心听老师教诲。老师在说话的时候,用心地聆听,让老师觉得你是一个负责任的家长,从而愿意用心地去教导你的孩子。

3.多说孩子的不是。在老师面前多说说自己孩子的缺点,让老师觉得你不是一个包庇孩子的家长,从而愿意和你沟通。

4.多夸老师的好。任何一个人都喜欢别人的夸奖,当然老师也不例外,如果你话头话语里有对老师的赞扬,让他心里舒服的话,那么他就会更用心地去教育你的孩子。

5.向老师保证自己的会用心。一定要向老师保证你一定会用心地和老师配合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样可以让老师觉得你对孩子的重视。

6.希望老师能够多多教育。当然最后的时候千万别忘了,让老师在孩子的身上多费费心,说老师辛苦了。老师心里也会舒服。

3老师家访家长说话技巧家访时应该注意什么
老师家访时,家长应该注意这几个方面:

1、提前和老师沟通好时间。

2、保持孩子和老师在放松的状下交流,让老师也能看到孩子最真实的状态。

3、家长可以和老师在家访中多聊聊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心得,帮助老师从侧面了解孩子的性格,把握哈子的优点和特长,也方便日后老师因材施教。

4、介绍孩子的日常习惯,老师只有对孩子了解了,才能更好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和培养。

5、不要和孩子抢话,老师想和孩子多沟通时家长尽量不要打断。如果自家孩子太内向,家长可在旁边引导,但不要替孩子把话说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4
l、在校内扎扎实实地做好班主任工作,是“家访”成功的前提。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除了应是称职的教师外,还必须具备两条最起码的优点:负责、公道。或者喜形于色,热情款待;或者心怀戒意,不冷不热,有的甚至会讽言相讥,拒之门外。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不懂谈话艺术的班主任,很难获得“家访”的成功。

2、明确“家访”目的,突出谈话重点。“家访”的目的通常为:(1)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2)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家庭教育状况和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3)和家长一起研究和改进对学生的教育。以上三点就一次具体的家访来说是应有所侧重的。和以上三点目的相适应,“家访”谈话内容也相应地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以班主任独自形式介绍学生在校近况;以班主任发问,家长解说的形式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等;以双方交谈形式研究改进对学生的教育。

班主任的每次“家访”目的都有不同,侧重点也是不同的,或谈学习情况,或谈纪律情况,或谈劳动情况,因此在有限的“家访”时间内必须精心组织谈话内容,务求重点突出,达到“家访”的目的。对一次综合性家访应分清主次,掌握好先谈什么,后谈什么,对目的比较单纯的“家访”则可开门见山,提出话题。如:“您的孩子在绘画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我这次来主要想跟你谈一谈如何培养孩子绘画才能的问题。”

3、善于把握谈话的主动权。“家访”谈话不是随意交谈。“家访”谈话从总体上看,有主动被动之分。班主任是谈话的发起者,班主任又是谈话中目的明确、预先有准备的一方,因此,在“家访”谈话中,班主任自然占主动地位。家长一方对谈话事先无准备,对班主任的具体来意不十分清楚,在谈话中,只是被动地接受班主任发出的信息,提供班主任指定方向的信息,承诺配合班主任协同教育孩子,因此,在“家访”中居被动地位。

2老师家访家长怎么说
认识到这一点,班主任在进行“家访”时,就应努力而巧妙地控制整个谈话内容,有条不紊地转变话题。你在使用谈话“主导权”时,一定要表现出对家长的尊重,要鼓励和启发家长谈你感兴趣的情况。万一家长谈话离题,你也不要生硬地把话题拉回来,要耐心地先听他讲,从中捕捉拉回话题的好时机。研究改进学生教育时,哪怕你早已成竹在胸,也要以谦虚的态度先征求家长的意见,看家长是不是有更妙的办法。若家长一时拿不出什么办法来时,你才好拿出自己的主意,用商量的口气问家长好不好,不要用命令式的口气。

不卑不亢,保持教师的尊严。无论家长的社会地位如何高,他们在你面前,都只是家长而已。你和他们的关系也只是家长和班主任的关系。因此家访不要有自卑感;访问那些这一点我早从‘学生登记表,中知道了。不过,我这次来可是找学生的父亲的。”巧妙的回答,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家长平等的地位上,接下来,她侃佩而谈,毫不拘谨,博得了家长的敬意。

强调在教育学生方面校方与家长无利害冲突。有些家长溺爱孩子,常为孩子护短。和这类家长谈及学生的过失时,很容易出现不和谐的气氛。这时,你就要强调,在促使孩子上进方面,校方与家长无利害冲突可言。如果在对孩子的教育观点及对孩子某些言行的评价上存在分歧,教师应千方百计地争取家长,协同步调,争取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配合。对屡教不改,过失严重并触犯校纪的学生,也要预先就使家长认识到:采取这种教育手段是迫不得已的,从学生成长的总体上看也是有益的。
第2个回答  2020-10-24
1.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家长对于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大部分都不是很了解,但是又很少有时间上学校问老师。因而,家访便为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提供了便利条件,所以,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家访,询问老师孩子在校的状况,让自己更了解孩子。

2.向老师介绍孩子在家的状况。老师来家里家访的目的,无非是想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通过多方面的了解,使老师在学校能够抓住孩子的特点,更好的教育孩子。因此,在老师来家里家访的时候,家长应该提前想一想孩子在家的情况,在老师询问的时候,全面配合老师。

家长怎样配合老师家访

1.和老师沟通好时间。了解老师出发的时间、地点。讲清交通路线,有必要的话,开车去接。在约好的时间,可安排孩子一起出门迎接老师。

2.提前和孩子一起进行大扫除,带孩子整理下自己的房间、书桌、玩具、课本等;准备茶水、点心和水果。

3.想好要和老师讨论的问题,最好列张表格。

4.保持孩子和老师在放松的状下交流,这样的状态下孩子才能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老师也可以看到孩子真实的状态。

5.不要和孩子抢话,老师想和孩子多沟通时家长尽量不说。如果自家孩子太内向,家长可在旁边引导一下,但不要替孩子把话都说完,让孩子主动开口与老师交流。
第3个回答  2020-10-24
老师家访时,应该注意这几个方面:
1.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状态
在通话过程中,要注意聆听家长反馈的信息,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以及家长的态度,从而调整老师对该生的教学思路。
2.设身处地为家长出谋划策
如果家长对孩子有沮丧、失望的心情,老师一定要设身处地帮助家长分析问题,并发掘孩子的闪光点,点燃家长的希望之火。同时,也要向家长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3.正确对待家长的反馈意见
当家长对学校或老师不满时,老师要认真地查找原因,做好沟通工作。特别是当家长用隐性语言表示对老师不满时,老师要用宽阔的胸怀来对待,勇于承认不足,并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三、详细记录,跟踪服务
每次电话回访结束后,教师必须将电话沟通内容详细记录。对于家长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将捕捉到的信息详细记录,以便在授课中着重关注,并在解决后与家长及时沟通。
第4个回答  2020-10-24
无论是大扫除、茶水、心意还是孩子的才艺表演,爸妈们的一番张罗都是为了能在初次会面时给老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希望老师开学后能够特别照顾一下自己的孩子。 不过,老师第一次上门,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了解孩子的真实而自然的情况以及家庭氛围,太过刻意反而容易弄巧成拙。特别是在跟老师的沟通中,下面几句话是不能说的: 我们工作忙,难以分身管他学习,以后就交给您啦! 我们请假很困难,以后的家长会或者学校组织的其他活动难免要缺席了,希望老师多多包涵! 这样说,其潜台词是“与我”无关啦。其实,绝对不是如此就行的。爸妈们要明白一点:身为家长,就应该对孩子的事情尽职尽责,无论工作再忙,也不能疏忽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家访时把孩子的基本情况跟老师沟通好,开学后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一起教育培养好自己的孩子。

老师家访时,应该注意这几个方面:
1.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状态

在通话过程中,要注意聆听家长反馈的信息,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以及家长的态度,从而调整老师对该生的教学思路。

2.设身处地为家长出谋划策

如果家长对孩子有沮丧、失望的心情,老师一定要设身处地帮助家长分析问题,并发掘孩子的闪光点,点燃家长的希望之火。同时,也要向家长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3.正确对待家长的反馈意见

当家长对学校或老师不满时,老师要认真地查找原因,做好沟通工作。特别是当家长用隐性语言表示对老师不满时,老师要用宽阔的胸怀来对待,勇于承认不足,并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师家访时家长说话技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