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泰陵建造历史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明泰陵是明朝第九代皇帝明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在明孝宗去世之后才开始筹建。根据古籍记载,孝宗的儿子武宗即位后,就开始着手筹办孝宗的丧事。当时,礼部左侍郎李杰、钦天监监副倪谦和司礼监太监戴义都对武宗说:“茂陵西面有个叫施家台的地方,是个建陵的吉地,大行皇帝的陵寝可以在那营建。”于是,工部的许天锡也向武宗建议,派廷臣中精通风水学术的人,前去复视一次。他还提议说:“如有疑,亟移文江西等处。广求术士,博访名山,务得主势之强,风气之聚,水土之深、穴法之正、力量之全,如宋儒朱熹所云着,庶可安奉神灵,为国家祈天永命之助。”礼部也赞成了这个提议。于是,武宗命太监扶安、李兴、覃观及礼部右侍郎王华等人前往看视,最后确定在施家台营建孝宗陵寝。

1505年6月5日,陵园正式兴工,并定陵名为“泰陵”。历时4月后,玄宫落成,于该年10月19日中午将孝宗葬入陵内。在1506年的3月22日时,陵园的地面建筑也全部告成。

按记载,整个泰陵的陵寝建筑包括:金井宝山城、明楼、琉璃照壁各一所,圣号石碑一通,罗城周围为142丈,一字门3座,香殿一座为5室,左右厢、纸炉各两座,宫门一座为3室,神厨、奉祀房、火房各一所,桥5座,神宫监、神马房、果园各一所。

泰陵的营建虽然只有10来个月的时间,但却不是一帆风顺。据有关资料记载,在开挖玄宫金井时,曾有泉水涌出,并且“水孔如巨杯,仰喷不止”。吏部主事杨子器亲眼看到,马上上奏给朝廷。

在古代的风水观念中,金井出水是不祥之兆。这样一来,泰陵非改址不可。但当时的督工为了避免迁陵墓地址的麻烦,偷偷命人堵住了泉眼。

朝廷里的人始终不知道金井里是出水的,误认为是杨子器说谎。宪宗皇后在宫内听说这件事后,传旨说:“没水就算了,何必要怪罪于人呢!”因此,杨子器才避免了一场杀身大祸。而宫中的其他人却始终不知道泰陵有过这种不祥之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