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推动地质科技创新

如题所述

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中央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深入分析我们党肩负的任务和党员队伍的现状,经过全面考虑做出的重大决策。

我国的改革发展已进入了关键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繁重,面对这样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如何不断地增强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既是党建的伟大工程,又是党肩负的伟大使命!

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出发,共产党是顺应历史潮流,为推动历史发展、完成历史使命应运而生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

先进性就是站在时代的前列,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承担历史使命,有先进的理论指导,有崇高的理想,有先进的行动纲领和信念,并为之不懈地奋斗。

共产党的先进性是与生俱来的,这是由他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如果共产党丧失了先进性,就丧失了共产党的本质,丧失了存在的价值,也就丧失了生命(不管它是否还保留着没有灵魂的空壳、名不副实的名称)。

共产党的先进性既是与生俱来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既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又是与党的历史任务相联系的,是历史的、发展的。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批判的,因而他是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因而他才能始终保持先进。与时俱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要通过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使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完成历史使命。

党的先进性首先在于他的指导思想、行动纲领的先进。而先进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与时代脉搏相吻合,与实际情况相符,与肩负的使命一致。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给党的先进性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随着时代的前进,改革发展的推进,党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同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总是不断给党提出新的要求,也给党的先进性不断赋予新的内涵。

十六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科学的发展观,致力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开展党的先进性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举措。党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评估自己,用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不断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共产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发展的,又是具体的,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最终要体现在行动上。

实践检验真理,关键在于行动。在科研单位如何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促进科技创新,以实际行动落实科技兴国战略,实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是最重要的课题。

纵观世界的发展,政治、经济、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贯彻实施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推进科教兴国战略。我国的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自主创新能力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我们要解决的最大课题。

1999年,中央召开科技大会,发出深化改革、推动科技创新的进军令。改革体制,转换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是党保持先进性,领导社会主义建设、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经过几年的努力,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结构调整、人员分流、机制转换、制度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工作条件、工作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在追踪前沿、服务社会、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已不是单项突破的时候,而是进入了整体推动的阶段,所以除了自身努力,还有赖于环境的改变。随着改革的深化,在一个新的更高层次上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认识。科学技术作为上层建设,要与经济建设相吻合,又要反作用于经济建设,才能真正实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相吻合,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克服体制和机制的障碍,营造和谐环境,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为推动科技创新团结奋斗,不懈努力。具体做法是:完善政策,调整结构,改善环境,提高素质。

完善政策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增加科技投入,改善投资结构。当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科技事业费投入偏低,另一方面是基本费用与项目费用比例失调(目前统计大概是3:7)。现实造成的后果一方面是科研机构不能整合资源,整体提高研发能力,另一方面是项目成本中活劳动支出与物化劳动支出比例失调,往往从项目费用中列支活劳动成本,吃项目,事实上影响了项目的质量。同时在现行财政体制下,往往曲线运作,躲躲闪闪,甚至违规操作。当前科研机构在管理中的一个突出矛盾是法人负责制与课题制的矛盾,这是“见物不见人”的制度性安排的缺陷。改革的办法是增大科技投入,调整基本费用与项目费用的比例。

二是调整项目结构。目前科研机构一个现实的矛盾是学科与项目的关系。立项往往是盲目的,或者与实际需求脱节,或者与科研机构现状不符。目前的现状是项目至上,事实上是项目带学科。因此,在一个科研机构往往发生有学科无项目干,有项目无学科支持的现象。这样下去,首先是影响科研机构建设,进而影响科研质量,最后影响整个国家科技水平的提高。改革的办法是,国家宏观上对科学技术进行追踪,给科学前沿战略高技术和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安排一个恰当的比例,在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与年度计划中作相应的安排,各科研机构按照国家定位(符合宏观比例的)的学科设置与项目安排相匹配。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科研机构本身要有学科建设的条件,有人财物的资源进行调节,还要有立项论证的能力以及一些自主安排项目的条件等。

三是建立科学的科研机构评价体系。对科研机构最直接的评价是成果和人才,这是指一定时段的结果。对一个科研机构科学的综合评价,要衡量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科研条件和研发能力,开放程度,管理水平以及由这些管理过程产生的结果即科研成果。人才培养既是手段,也是目的。目前急需建立对科研机构的评价体系,要“善其事,先利其器”,三分生产,七分管理。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有利于克服短期行为,避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科研机构可持续发展,推动科研成果持续产出,科研人才健康成长,促进“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院所制度的建立。

调整结构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业务结构调整尚需进一步完善。科研机构要根据“定位明确,对准需求,追踪前沿,发挥优势”的原则,进行业务结构调整。要根据形势的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自己的优势进行调整和完善。有些过了时的学科要忍痛割爱;有些有项目无学科支持的要尽快建立新学科,尤其是边缘学科、意义学科;有些暂时无项目而从长远讲有意义的学科,要耐得住寂寞坚持下去,并给予支持,予以保留。科研机构只有更加紧密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二是业务结构调整需要组织结构调整来保证。只有进行组织结构调整,才能发挥整体优势,人、财、物资源才能充分利用,减少小而全,减少低水平重复。在推进创新基地建设中,要使组织形式与项目实施队伍相一致。目前的状态是项目组与研究室不协调,一切跟着项目走,原研究室成了一个空壳。这助长了短期行为,管理无序,效能低下。这是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加强创新基地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建立、开放实验室,是创新基地建设的一个很好的形式,目前,国家、部门、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建设,已经走出了路子,需要进一步推进和完善。

三是人员结构调整。组织结构调整是体制问题,人员结构调整更多的是机制问题。按业务需求设置岗位,按岗位要求配置人员,各种人才比例协调。目前的问题有规则,但不太完善,由于种种原因,执行中变通较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重要的是不能用感情代替理智。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是完善竞聘规则,严格考核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实施流动办法,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者上,庸者下,多劳多得,保证能者出大成果,成就事业。

通过结构调整,建立新型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方可形成“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新的运行机制。

改善环境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改善社会环境。当前党和国家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总体格局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转变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国家着力推动的重点工作之一,这将给科研机构带来许多直接的实惠。比如三项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将会逐步建立实施。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全面推开,事业单位办社会的问题将会逐步解决。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科研机构的社会环境会越来越好。

二是改善政策环境。当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主要需要解决三大问题。一是解决公平、公正、公开的问题,主要是建立并健全完善的立项机制和评价机制。立项要公开、公平、公正,引入竞争机制,裁判员、运输员要分开,严格执行岗住互不相容的原则;评审要同行评审、第三者评审,严格实施回避制度,建立新的机制,用法律法规确定。二是将试点经验法制化,并将其变为政策。如目前在试点过程中产生的用人政策、分配政策。试验田的经验只有推广才是有意义的。三是急待出台一些政策。目前急需做的重要事情而又无章可循、难以下手,如人员分流问题,这是深化改革最大的难题之一。事业单位人员分流不同于企业,企业叫减员增效,事业单位则不同,有增有减,一些加强社会功能的事业单位可能还需要增员。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出发。人员分流就是不同专业、不同技能的人都能就业,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三是改善文化环境。文化环境实质是实施以人为本理念的人文背景,是动员精神力量的环境和载体,是科研工作能否创新、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底蕴,需要下大力气培育、经营。科研机构要有开放交流、团结和谐、创新思辨的科技创新文化氛围,同时要随着改革的深入,赋予新的内涵,不断更新形式,创造新的载体,内容与形式的完善结合才是实际有效的。三流科研机构人管人,二流科研机构制度管人,一流科研机构文化育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我们讲的完善政策,调整结构,改善环境,都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条件,而推动科技创新的主体、内因则是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职工。提高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工作。在当前要深化改革、推动创新,提高素质是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之一。提高素质包括提高科研机构的素质和科研单位职工的素质两个方面。

一是提高科研单位的素质。

科研单位的素质就是科研单位的品质、品牌、品位。一个科研单位要有自己的品质和品牌,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这包括单位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人才队伍建设、科研条件状况、科技创新文化特点以及科研成果和科技人才的产出能力。

科研机构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向现代院所制度建设过程中,要着力提高四种能力:

(1)建设地球科学技术的创新体系,提高推动地球科学发展的创新能力。

(2)进行资源环境的宏观战略研究,提高对国土资源部的参谋咨询能力。

(3)解决资源环境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

(4)承担国土资源调查中的基础性、立典性、示范性的项目,提高对国土资源调查的科技支撑能力。

这四种能力的提高,既是一个过程,是努力提高单位素质、解决问题、服务社会、报效祖国和人民的过程,也是我们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保持科研机构先进性的目标。

二是提高职工的素质。

从对立统一论的基本观点出发,一个单位能不能立得住,站得起,搞得好,出成果,有成就,最终取决于单位职工的素质,决定性的因素是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职工素质是两个方面,一是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二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对于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主要是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国外的先进经验学习,学习自己从事的专业知识,学习与自己工作相关的知识,还要学习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我们国家提出并已朝着学产型社会、学习型政府目标推进,作为科研机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本来是题中应有之意。

只有发奋学习,才能赶上历史潮流,才能有所创新。培根讲:“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在现代科技时代已经不够了,知识只是工具,真正解决问题要靠智慧,但没有知识,智慧是无法开发出来的。科研单位要给职工创造学习的条件,如读书的条件(安排时间,提供环境,保证书刊)、培训的条件(走出去,引进来)、考察的条件、调研的条件、讨论的条件。“君子之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孔夫子周游列国,产生了传世经典《论语》,孟尝君接纳天下能人贤士,集体学习讨论,谈古论今,针砭时弊,人才辈出。现代科研院所要有浓厚的学习气氛,要有促进学习的机制,不断提高每个人的科学文化素质。

对于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主要是修养和教育两个方面。修养是发挥内在的力量,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自己学习、检讨、提高的过程,是党性锻炼的过程。吾日三省吾身,自律,自重,做到诚信、清正。20世纪中叶,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曾经普及全党,风靡世界各国共产党、工人党,是因为它对提高共产党员的素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最核心的内容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战争年代,共产党员要冲锋在前;和平时期,共产党员要吃苦在前,树立群众观念、公仆意识、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知识阶层中的共产党员,吸取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先进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来源。如“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崇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刚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居安思危,处治思乱”的忧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宽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君子和而不同”的包容,“自欲立而立人,自欲达而达人”的仁爱等。我们要从这些思想常青树上吸取营养。搞科学研究是非常高尚的事业,过去讲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成为历史前进的火车头,搞科研的人是操纵火车头的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最高境界是无私奉献,到了这种境界,就是无畏的,就能耐得住寂寞,吃得了大苦,就能坚持,就不会急功近利,急于求成。马克思讲,要从事科研,就要有敢下地狱的精神。爱因斯坦讲,科学的殿堂站着三种人,第一种人为谋取功利,第二种人为满足兴趣,第三种人为追求真理,天使为了拯救科学,赶走前两种人,只留下第三种人。何等精辟,何等崇高!高山仰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教育是提高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就是对共产党员进行集中教育的一种形式,要结合实际,注重实效,形成特色。

一是制定科研机构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标准是统一的。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党章规定的八条义务,是胡锦涛同志讲的六个坚持,在这个尺度上,没有特殊党员。但是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体现在行动上,要爱岗敬业,有能力,会干事,能干成事。岗位不同,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不同,具体要求不同。因此,科研机构要制定自己单位的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便于行动,容易操作,可以检查,可以做细做实。

二是开展科研机构合格党支部的创建活动。目前,科研机构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是有差距的,一些单位和部门的党支部活动很少,差距很大。支部作用发挥不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就难以做到。要将创建合格的党支部做为这次先进性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抓出成效。只有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发挥出来,才能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

三是建立科研机构学先进的长效机制。先进人物是推进时代前进的精英,是成就事业的楷模,他们走在前头,以道德情操熏陶人,以行为准则影响人,以工作业绩教育人。学习先进是一个不间断的目标,又是一个分层次的学习过程。身边处处有先进。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先进者也不是完人,学人之长,避己之短,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子路闻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学习别人,自律自己,每个同志都有长处,都有可学之处。通过学习先进,形成一个学习先进的氛围,建立一个学习先进的长效机制,是坚持正面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营造科研机构开放交流、团结和谐、创新思辨科技创新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原载《中国矿业报》2005年4月16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