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塔板数的计算公式?

如题所述

N=(tR/σ)2=16(tR)2/W =5.54(tR/W1/2)2。

相关介绍:

理论塔板数(theoretical plate number,N)用于定量表示色谱柱的分离效率(简称柱效)。

N取决于固定相的种类、性质(粒度、粒径分布等)、填充状况、柱长、流动相的种类和流速及测定柱效所用物质的性质。如果峰形对称并符合正态分布,N可近似表示为:N=(tR/σ)2=16(tR)2/W =5.54(tR/W1/2)2。

W:峰宽 ; σ:曲线拐点处峰宽的一半,即峰高0.607处峰宽的一半。

N为常量时,W随tR成正比例变化。在一张多组分色谱图上,如果各组分含量相当,则后洗脱的峰比前面的峰要逐渐加宽,峰高则逐渐降低。用半峰宽计算理论塔板数比用峰宽计算更为方便和常用,因为半峰宽更容易准确测定,尤其是对稍有拖尾的峰。

N与柱长成正比,柱越长,N越大。用N表示柱效时应注明柱长,如果未注明,则表示柱长为1米时的理论塔板数。

若用调整保留时间(tR’)计算理论塔板数,所得值称为有效理论塔板数(N有效或Neff)=16(tR’/W)2。

理论塔板高度(theortical plate height,H)每单位柱长的方差。实际应用时往往用柱长L和理论塔板数计算:H=L/N。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